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体验学习是语文教学的策略之一.教师应把握住课堂教学主渠道,通过课内探究引导学生体验:利用语文与生活的交融渗透,拓宽课外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体验,以期最大限度地实现语文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1-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应尊重和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要改变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小学语文如何开展体验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写字体验教学、阅读体验教学和写作体验教学等几个方面来展开。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体验学习”作为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已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然而,当前很多语文教师对重视体验学习的解读和实践似乎仍局限于认识论的视阈,往往缺少学科教学论的考量,没有自觉地从体验与语文教学目的的关系中去把握它的学科教学价值,没有作更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造成诸多语文课堂中“浅层体验学习”现象的涌现.那么,在阅读课堂中,如何让学生经历深度体验学习呢?  相似文献   

4.
所谓深内外结合的大语文教学。就是教师要把课堂内的语文教学同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写作、课外生活有意识地给合起来,使学生课内的语文学习得到充实、丰富的机会,让学生课外的语文活动得到语文学习的帮助和指导。一、课内语文学习应对课外语文活动具有指导性教师课内的语文教学一方面传授有关语文知识,使学生的语文知识逐渐积累起来。只有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学生才能广泛地阅读理解课外各类文章。同时,学生在课外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就能得到课内学习的语文知识的潜意识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内主要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1-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应尊重和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要改变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小学语文如何开展体验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写字体验教学、阅读体验教学和写作体验教学等几个方面来展开。  相似文献   

6.
冯文正 《湖北教育》2022,(10):45-46
<正>“语文主题学习”强调“基于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主张难文浅教,旨在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宽其阅读面,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笔者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的教学为例,谈谈难文浅教的策略。一、聚焦教学目标落实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是语文教学的两个基本任务,但长课文和难课文的语文要素较多,我们在教学中无须面面俱到。笔者认为,在教学长课文、难课文前,教师应根据单元学习目标,找准该课文与单元学习目标的契合点,确定一个合适的教学着力点或切入点,以减少学生学习的难度、减轻教师教学的负担。  相似文献   

7.
随着“双减”政策的逐步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更好地保证课堂质量。教师应立足课堂,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着力构建“立学课堂”,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课外资源的延伸、分组教学的落实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参与体验,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语文要素”是语文学习和训练的基本要素。在实践中,有的教师对语文要素认识模糊表现在类似“穿新鞋走老路”的虚化现象。匡正语文要素虚化现象的教学,应从接受美学的视域观照语文要素的落实,探究接受理论与语文要素教学的内在关联;建立师、生同为“读者”的阅读主体定位,认识语文要素的学习属性,从而真正落实语文要素教学,提升学生高质量的语文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9.
孟凡华 《文教资料》2011,(30):70-71
阅读是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促使学生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直至形成能力。要培养成学生的读书习惯.教师就要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在课堂上设立恰当的目标.延展教材激励阅读,课外鼓励学生接近生活阅读,学生通过阅读体验成功,激发阅读热情,阅读习惯就会在阅读中自然形成.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语文课上有计划地安排轻松愉悦的课外美文阅读,既可以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培养学生对语文这门语言学科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老师要在教学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课外美文阅读课,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在美文阅读中体验快乐,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姚培鉴 《湖北教育》2023,(10):53-54
<正>“语文主题学习”是教师围绕某个阅读主题,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阅读经验的同时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多个文本共同承载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实现课堂主题意义建构的开放性学习活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语文主题学习”呢?笔者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4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除了在课堂中展开语文知识的学习,通过课外阅读的途径,也能够扩展学生的文化知识量,增加语文知识,并且在阅读中体验到语文中的精妙之处,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阅读兴趣,制定课外阅读指导的规划,将课外的阅读延伸到学生的课内学习当中,为学生的阅读探讨提供空间。  相似文献   

13.
华弘波 《华章》2007,(5):54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研究性阅读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语文阅读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地进行阅读,以获取知识、激发兴趣、陶冶情操、提高阅读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优化语文综合素养.研究性阅读可以分为课内和课外两种.课外研究性阅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本文试从课外研究性阅读的背景、要求、过程和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提供基本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有一个显著特征,即“聚焦核心素养”,它指向真实情境中学习行为的能力和素质。文言文自读课教学应在语文情境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和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目中有生,强调学习自主性,把教读课中获得的体验落实到文言文自读课中,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学习方式,依托教材助读系统的牵引,从阅读目标设计到阅读任务落实,再到课外文言文阅读延伸,实现课程编制的实施价值,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等能力。  相似文献   

15.
潘仪岚 《教师》2013,(9):52-53
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着力于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和课外语文学习资源的开拓。一方面开放语文课本,即把教材的背景资料、作家事迹等课外文本资源引入课堂为学生“补白”;推荐同题材或者同体裁的文章做到以精读带博读;培养学生掌握、运用一些阅读方法,发挥教材的“学习指导功能”。另一方面开放语文课堂,开展“生活语文小文库”语文实践活动,学习生活语文,拓展语文生活。  相似文献   

16.
邝丽华 《学周刊C版》2014,(9):180-181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焦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学要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相似文献   

17.
针对学生课外读写活动盲目随意、单调乏味的现状,我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以读写训练为突破口,进行了指导学生记“阅读日记”的教改尝试。所谓“阅读日记”就是使学生在课余活动中日有所读,读有所记,读写结合,相互促进的一种课外读写训练形式。这项训练丰富了学生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实现了小学语文教学从课内向课外的有效延伸。学生乐读爱写,取得明显的成效。现将具体的操作情况简介如下:一、以兴趣为先导,让“阅读日记”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兴趣是最好的教师。“阅读日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旧知联系新知,挖掘细节内涵,课外拓展延伸,转移学习任务的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董夫莉 《现代语文》2014,(10):104-105
语文课改实施以来,“体验”一词好比一朵艳丽的花朵绽放在语文园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提倡体验性学习主要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运用,实施体验性学习旨在注重学生亲历过程,体验学习过程产生的各种情感,实现个性化的理解和有效的知识建构,发展学习能力。为促进阅读体验的有效生成,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欣赏精彩语段,玩味传神词语,借助联想和想象,激起自己的生命意识,从而达到语文素养的逐步提升,思想情感的日益丰富,精神世界的不断充实。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同时还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也要尊重作品的价值取向,找准学生独特体验和教学熏陶感染之间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