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欣赏·评述”是美术课程的重要学习领域之一。在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领域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多个方面入手,合理运用信息媒介、实物道具等资源,激发学生欣赏和评述美术作品的兴趣,拓宽学生美术欣赏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张曼 《江西教育》2023,(43):34-36
“欣赏·评述”是美术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学会解读美术作品,理解美术及其发展概况,是发展学生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养的重要路径。本文从“欣赏·评述”课程的意义出发,阐释了笔者对初中美术“欣赏·评述”教学的理解,并从实际教学中罗列遇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旨在将美术欣赏课变成师生互动、情感交流、艺术思维碰撞的场域,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将美术课程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其中"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这是训练学生对视觉媒体的感受和审美评价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教育功能自不待言。因此,"欣赏·评述"领域的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一直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美术  相似文献   

4.
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小学美术课程被分成“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着重强调了美术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作为一个开放的领域,可以为美术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也是提升学生美术综合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育理念与项目式学习方法不谋而合,为教师开展小学美术有效教学提供了重要思路。本文以项目式学习法在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有效开展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刘忠 《福建教育》2023,(31):30-31
小学美术课程是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课程。欣赏评述美术作品,是学生学习美术课程、提升艺术修养必须经历的活动和过程之一。作业是美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探讨小学美术“欣赏·评述”类作业的设计策略,以期对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黄桂林 《成才之路》2012,(20):61-61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美术直觉的敏感度,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知识、欣赏方法和正确途径,培养学生学会在自然与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欣赏·评述”是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课程标准》指出:“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传统的欣赏教学,学生不知道怎样欣赏,更不知道怎样评述。  相似文献   

8.
小学美术新课标把美术教学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其中"欣赏·评述"作为独特的学习领域呈现出来,足可见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作者通过实践与探索,积累了一些开展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理性认识与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学生应当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小学美术教学融合现当代艺术,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保持美术学习兴趣有着重要价值。本文以“波洛克的滴流艺术”一课为例,运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与“欣赏·认知—评述·判断—互动·分享—反思·理解”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开展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保持美术学习兴趣所起的作用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美术学习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美术学习中,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欣赏·评述"则更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为此笔者通过三个方面:让专题欣赏课"动"起来、让随堂欣赏课"活"起来、让现场欣赏课"静"下来,来阐述怎样有效提高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效果,并实现引导学生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学生美术"欣赏·评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欣赏·评述”是美术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从七年级到九年级美术课程的一至五单元全部安排了“欣赏·评述”课的内容。比重的增加,要求的提高,促使我们围绕课程要求进行深入的思考,“欣赏·评述”课究应该怎样才能做到高效生动呢?  相似文献   

12.
在美术新课程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在教学反思中留下这么一个问题——学生会欣赏、会评述吗?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学生是否生成了欣赏和评述的能力。实践表明,掌握学习方法是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课标(实验版)》把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都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教学要求,因此,笔者认为落实三维目标,是把握教学的根本,从三维目标来把握教学,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条件之一“想象”,开发与利用实施有效教学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要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提供必要的范画、图片、资料、多媒体等物质条件,努力丰富表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曹颖 《沧州师专学报》2007,23(2):127-128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欣赏评述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  相似文献   

15.
施菁才 《宁夏教育》2012,(11):56-56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欣赏是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对其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6.
美术的欣赏·评述教学是中学美术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丰富美术知识,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中学初级美术课本中,专题专课的欣赏内容占总内容的10%~15%,而在其余几个内容中,绘画课、手工课、图案工艺课中加入一定量的欣赏内容也是很有必要的.我作为一名普通中学美术教师,想就中学美术欣赏教学谈几点个人的想法和做法.一、欣赏、评述教学对初中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正>《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趣味,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具体到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巧用"度",让美术欣赏教学神采飞扬。一、通过"环境的布置"来创设浓郁的视觉冲击,让课堂有宽度  相似文献   

18.
文章借鉴迁移理论,提出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提升美术“设计·应用”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建构融合模式,通过借鉴“欣赏·评述”“造型·表现”“综合·探索”等其他板块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在借鉴经典作品中提升审美判断能力,在纵横对比中提升图像识读能力;创新学习方式,基于迁移理论设计举一反三、拓展延伸、动手操作类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完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19.
徐云花 《成才之路》2011,(21):19-19
欣赏评述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同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欣赏·评述"在保持好原有"欣赏"部分学科特色的基础上,突出了评述行为作为美术欣赏活动有机组成部分的价值。这样的做法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科的人文性质,使美术欣赏教学活动系统性、整体性更强,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美术课程标准以全新的育人观,明确地提出了以人为本,把美术课程划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实践四大学习领域,打破了传统美术对各门类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分类,响亮地提出了构建“自主、合作、探究”新型的学习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