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根据金融风险和舆情风险共振理论,金融风险和舆情风险往往相伴而行。防控舆情风险,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防止金融风险扩大蔓延。在舆情风险防控中,宜以媒介化治理为手段,以大数据情报为分析工具。本文以互联网金融为例,探讨媒介化治理和大数据情报分析在防控舆情风险进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度不断加深,特别是在全球信息化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的新形势下,中国互联网金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由于中国互联网金融起步较晚,而发展又十分迅猛,因而中国互联网金融还存在着很多风险因素,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监管问题,特别是从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存在的问题入手,积极推动监管创新。本文探讨了中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问题,首先对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含义、特征及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论述;然后分析了当前中国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风险因素;最后就如何加强中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挖掘弹性管理和区块链理论在网络舆情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应用价值,克服传统管理体系的技术弊端,突破现有网络舆情风险管理的难点和痛点,提高网络舆情风险管理效率。[方法/过程]基于网络舆情风险管理、弹性管理理论,确立网络舆情弹性风险管理的理论框架,进而应用区块链技术提出网络舆情风险管理系统体系,并对网络舆情风险识别和感知智慧分类账本、风险关联树以及智能合约进行详尽阐述。[结果/结论]构建的舆情风险管理系统、区块链数据保障系统体系,及应用区块链技术的网络舆情风险识别和感知智慧分类账本、风险关联树、智能合约,使得舆情风险管理数据更安全、数据可追溯、组织弹性适应性更强,能有效指引有关系统开发,并增强网络舆情风险管理可控性、提高网络舆情风险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4.
范湘云 《大观周刊》2011,(2):200-200,131
本文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金融风险制度管理的研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在未来金融风险管理的进程中,应创造有利于风险管理制度发展的宏观金融制度环境、完善微观金融主体的风险管理体制、正确处理金融风险和金融创新的关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金融电子化中存在的金融风险金融电子化改变了银行的经营方式,改变了过去落后的操作手段,也改变了银行管理模式。使电子货币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地位逐步提高。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是,金融犯罪不断以电子货币为媒介,且犯罪者日益向高智能方向发展。特别是金融互联网的...  相似文献   

6.
金融电子化是利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自动化水平的过程.过去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金融电子化的研究成果甚丰.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金融电子化新的风险与安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开始发展金融业务,这迫使传统金融机构加速发展金融电子化、信息化、互联网化.在这个过程中,面对金融与互联网的深入结合,传统金融机构在快速开发创新金融产品,推出新型金融服务的同时也要规避金融互联网化产生的新的金融风险.因此,以我国金融电子化的发展状况为基础,从微观角度分析传统金融机构面临的金融风险与安全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传统产业的变革,支付宝推出全新互联网理财产品余额宝,将互联网金融理财变为各方关注的热点。本文从高收益、低门槛、高透明度三个方面阐述余额宝的特点。从金融风险、法律风险、监管困境等方面指出余额宝的问题与风险,提出其监管与法律规制策略:完善信息披露、保险、备灾系统等相关制度,提高用户投资风险意识,预防金融风险;构建与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监管体制,加强行业自律。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4,(17):49-52
将多个散列的舆情系统融合成一个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进而实现资源共享是现在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云计算与P2P相结合的高融合性的网络舆情体系框架。该体系结构通过P2P方式把已有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整合到系统中,将云平台虚拟化为P2P(peer-to-peer)系统的中心服务器,外围各个独立舆情子系统作为P2P的peer结点,形成一个高开放性、高扩展性的网络舆情监测网络。  相似文献   

9.
《信息系统工程》2014,(4):14-15
随着金融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以P2P为代表的网络借贷等各式互联网金融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快速增长,互联网金融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安翔  郑晓梅  王佳悦 《新闻知识》2023,(1):63-67+94
做好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时代,自媒体的蓬勃兴起带来了多元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网络思政与传统思政教育之间的多重博弈,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文章从自媒体视角探讨了大学生网络舆情产生的内在逻辑和特征表现,从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以及信息传播的内容、媒介、管控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舆情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提出了从增强价值导向、优化传播内容、加速媒介融合和提升管控效能等方面入手,构建符合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和互联网技术发展规律的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新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丁晓蔚  李明 《编辑之友》2022,(12):59-70
文章所进行的是重大突发事件媒介化治理的系统性应用研究。研究分为六个板块。从横向看,涵盖了重大突发事件各个方面的媒介化治理;从纵向看,媒介化治理贯穿事前、事中、事后不同阶段。文中的要点有:构建面向应用的理论框架,深入理解研究对象的逻辑关系,深刻认识作为研究对象的特定事件,在媒介化治理中既进行动态把握又加以静态细察,构建媒介化治理主体的能力评估体系、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打造沙盘推演平台、打造社会实验平台,最终指向研发有着解决方案功能的“工具箱”。事前的媒介化治理,应防止塔西陀陷阱;事中的媒介化治理,主责部门宜加强网络舆情监测与应对,第一时间直接披露或通过新闻媒体披露真实而权威的事件信息,阻遏和消除与事件有关的谣言,实施有效的舆论舆情引导,对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进行舆论监督;事后的媒介化治理,对舆论舆情引导工作的效果和媒介化治理的得失进行评估,明了得分点和失分点,总结经验和教训,以利于此后的重大突发事件的媒介化治理。  相似文献   

12.
高苑敏 《新闻世界》2012,(10):65-67
媒介素养是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良好的政府媒介素养可以帮助政府部门客观分析来自各种媒介的舆情资料,对重大事件做出快速反映,稳定社会情绪,破解社会矛盾。互联网媒介呈现出与传统方式截然不同的现代社会表达形式,充分展现了网络媒介广泛的社会性和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但许多政府部门仍然对媒介认识不足,将舆情看成为“敌情”,用“管、卡、堵”的态度对待媒介。对舆情收集和分析不够,对媒介资料利用不够。对一些重大事件处理,缺乏媒介应对,反映不迅速,处理不得当,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强化舆情理念,加强媒介素养培养是政府部门提高执政能力的当务之急。本文从当前网络舆情的生态环境出发,根据网络舆情处理的三个环节,分析目前政府对网络舆情处理的不当之处,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网络成为反映舆情、表达观点的主要场所.在体育突发事件中,探究其形成因素及特点是必要的.在体育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中,存在着网民媒介素养缺失、利益驱使、社会负面情绪的带入网络等因素对网络舆情产生影响,体育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动态性、网络状多节点传播及话语权博弈、言论注重表达个人情感而非理性等特征.文...  相似文献   

14.
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让网络舆情工作面临更为复杂和多变的态势。"大智移云"的快速兴起与普及,以及泛媒化和可视化趋势的深入,网络舆情本体可能发生形态上的极大变化,这对其监测、分析与研判产生深刻影响。面对这些影响,前瞻性、全局性、动态性地调整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理念,把握先进媒介技术的变化趋势,适时占据先进媒介技术的制高点,才能让互联网带来的新技术手段和新技术装置更好地为网络舆情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大数据,对e租宝、中晋系等互联网金融事件的相关舆情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e租宝、中晋系事件的舆情存在诸多相同之处和相异之处;投资者通过网络集群进行维权,显现出了自媒体时代舆情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相应的舆情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6.
媒介融合时代,信息传播日益碎片化、去中心化。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和"把关人"地位逐渐被新媒体消解。网络舆情呈现出许多新的状态,舆情爆发更加隐蔽,线上线下互动紧密,推动舆情传播的手段更加多样化,且越来越多地投射出社会心态。在互联网语境中引导网络舆情,要从民众、媒体和政府三方面入手,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构建公信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语:传媒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传播形式的日益丰富,由此不断催生出与受众沟通、互动的新渠道。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而构建的现代化传播平台,极大地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模式和交流方式,同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也愈加明显,尤其是微博、微信等新应用平台的广泛普及,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手段充分表达自己对某件事情的认知、态度和情感。在受众意见表达开放化的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意见领袖”机制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主导着舆论发展的方向。融合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信息传播特点,组织在进行信息传播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舆论引导偏差的不良现象。研究新传播环境下网络舆论的形成及舆情治理,有效引导网络舆情,健全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对营造健康的网络传播环境、增强网络公信力意义重大。本期“组织传播”栏目立足“微时代”,深刻剖析微博意见领袖在公共事件中的社会影响,阐述了全媒体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网络舆情治理和高校舆情危机的应对机制,同时对现代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媒介形象展开探讨,力争对组织信息提供健康的传播环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博、微信的广泛应用、网络言论的自由表达,给组织传播学的发展指出了新的研究方向,也让受众对传播学以及网络舆情、舆情研判等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4,(19):49-53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新的政治环境催生了舆论工作的新变化,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相生相伴,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作为舆情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社会矛盾和热点问题积聚的突出反映。传统网络和微博平台作为快速发展的舆论思想阵地,形成的"民生舆论场"影响着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决策。在4G移动互联网时代,政治环境与媒体的移动趋势催生了群体性事件的应对与舆情监控的新需求,已显现出了网络舆情的物质载体由PC转向智能手机,内容载体由图文转向视频,内容平台由社交化网络媒体转向视频社交移动APP终端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社会的文明演进过程中一直遭受着各种风险与危机,尤其是"舆情"与"疫情"引发的风险与危机,使人类社会面临着一幅复杂多变的风险图景,由此,加强危机预警机制建构显得特别重要.在"舆情"与"疫情"风险传播中,通过"焦点事件",找准舆情危机的"阈值",利用"耗散结构"进行议题阐释;重视议题的公开、公正与透明,把握传统媒体与...  相似文献   

20.
舆情作为一个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包含了新闻传播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领域的内容。而网络舆情,是在舆情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媒介进行的进一步界定。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互联网用户也逐渐增多。网民的逐年增多更是为网络舆情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保证。从2005年起,网络舆情开始进入我国的研究领域,虽然许多学者表示,我国目前对于网络舆情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但是,从我国社会发展的进度来看,这一新兴热点问题仍有很大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