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虚无主义是活跃在国内意识形态领域中典型的错误思潮之一,有其复杂的理论根源与社会根源。批判和拒斥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是新形势下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提升意识形态功能的需要。“四史”教育是坚持唯物史观正确看待与解读历史的实践,是应对包括历史虚无主义在内的错误思潮的利刃。在剖析和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源起流变与面相症候的基础上,以“四史”教育为矛,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进行深入分析,从理论维度、历史维度、实践维度三个方面试对历史虚无主义展开系统的批判,帮助人们认清历史唯心论的本真面目,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避免和消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的干扰和破坏,迫切需要人们深刻把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并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进行抵御:一是在网络空间里,强化高校自媒体管控,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挤压错误社会思潮生存空间,抢占自媒体高地;二是在理论课堂上,站稳高校课堂阵地,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力批驳错误社会思潮基本主张,树立正确历史观;三是在社会实践中,重视实践育人,坚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厚植历史责任感。  相似文献   

3.
历史虚无主义随着近代西学东渐的风潮来到中国,其理论基础为"西方中心论",其论述主线是"全盘西化".历史虚无论者运用新历史主义和建构主义等方法,妄图解构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扬"客观"主义史学,妄图重评"四史";以"现代化范式"取代"革命史范式",妄图重构"四史".在"四史"研究和学习中,我们应坚...  相似文献   

4.
历史虚无主义泛滥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也曾出现过历史虚无主义现象,但中国及时纠正了这一错误,创造了历史性成就。如今,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当代中国应当从“四史”学习中增强历史自信,以新时代的历史自信筑牢中华民族的历史根基,在深刻反省前人的基础上,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当作西化和分化中国社会的有力武器,他们极力否定与贬低中国革命,具有较大的迷惑性,且带有较强的政治倾向性,并在新时期出现了新特点。青年大学生由于没有形成明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加之又是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很容易就成为西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侵蚀的对象。为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应该从多方面提出措施,对西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强烈的抵制。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历史教育,重在以“四史”为依托,磨砺正确的“三观”,促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唯物史观科学方法论、批判性历史思维、触摸历史的探究手段、生动活泼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乃是提升大学生“四史”教育的政治引领力和号召力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历史观所涉及的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问题.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柱石,对中国近百年来的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唯物史观视域下审视,历史虚无主义清晰地暴露出其反历史、反科学的唯心史观本质.  相似文献   

8.
融媒体时代,传播格局巨变,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党的意识形态工作面临新风险与新机遇。基于此,明晰融媒体背景下加强“四史”教育的内在逻辑和目标指向十分必要。要在对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中把握加强“四史”教育的历史逻辑,在破解网络舆论困境的迫切需要中把握加强“四史”教育的现实逻辑,在梳理中国共产党人有关历史学习的思想中把握加强“四史”教育的理论逻辑,在运用历史思维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中把握加强“四史”教育的实践逻辑。要加强“四史”教育,实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立信的宏伟目标,在“四史”教育中筑牢精神之魂、补足精神之钙。  相似文献   

9.
“四史”涵盖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取幸福的所有重要历程,是我党先进经验和智慧的总结。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有逐步加重的趋势,只有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将“四史”教育融合到职业院校育人过程中,才能够站在历史的角度,明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从而增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社会的契合度,发挥高职院校助力社会产业发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实现“两个巩固”目标任务的内在要求。当前,历史虚无主义以更加隐蔽的方式存在于学术研究、文艺创作和网络空间之中。作为一种错误政治思潮,历史虚无主义以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为核心诉求,其蔓延泛滥必然会肢解历史认知、瓦解民族精神、消解文化自信,进而威胁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然而,现阶段我国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短期内不会改变,社会民众担忧改革、缺乏自信的不良心理倾向难以根除以及国内外敌对势力持续的意识形态渗透,决定了在同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时要有久久为功的耐力。在这一过程中,要始终把唯物史观作为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本指针,坚持以阶级分析法直击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实质,并以科学严谨的治史态度给予历史虚无主义最有力的反击。  相似文献   

11.
历史是不能虚无的——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柱、龚书铎主编的《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史学理论领域具有相当的学术史意义,标志着中国史学界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研究发展到相对自觉阶段.本书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理论根源、研究方法、具体表现、危害,以及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滥的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同时还倡导并践行了优良的学风与科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重新泛起,对我国思想领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发展较早,具有竭力否定和贬低中国革命、迷惑性很大和政治倾向性很强等特点。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了重大影响,不仅阻碍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扭曲了大学生对革命的认识,还削弱了大学生对党的认同感。大学生受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大学生要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需要从自身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加强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提高个人的信息素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3.
张玲 《文教资料》2014,(7):130-132
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高等院校思想教育形式某种影响。高校马克思主义青年教师队伍作为高校中思想活跃的群体,处于多种文化派别的包围之中,自然也无法摆脱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本文详细阐述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高校马克思青年教师队伍产生的冲击,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在历史发展中.与时俱进地提高青年教师队伍应对各种思潮侵蚀和挑战的能力是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深入系统地学习党史不仅是丰富和拓展青年学生对中国历史认知的要求,也是坚定"四个自信",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使命,更是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历史虚无主义者抓住青年大学生群体知识体系不完善、辨识能力不强、价值观念不成熟等特点,以更加隐蔽的方式传播、影响和腐蚀青年学生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之间既密切联系又各有侧重,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新时代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思政课学习、课程思政学习、选修“四史”课、党校培训、专题报告、第二课堂等多种途径学习“四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相似文献   

16.
“四史”学习教育是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初心、使命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情怀,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打基础的根本措施.不仅要了解和把握“四史”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立场,知史爱国,知史爱党,知史爱社会主义,为进一步形成正确的...  相似文献   

17.
刘启强 《广西教育》2022,(15):40-43+50
本文论述“四史”在大学生历史观教育中的价值意蕴,阐述“四史”蕴含的大学生历史观教育内容,并基于“四史”视角提出大学生历史观教育路径:在思政课中融入“四史”,加强引导;在校园环境中浸润“四史”,潜移默化;在网络空间中传播“四史”,去伪存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四史”,坚定信仰。  相似文献   

18.
在党的百年发展历史新起点,统筹兼顾中华民族辉煌发展战略全局和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加强学生“四史”教育,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具有重要意义。把“四史”教育融入学校思政课教学,是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思政课教师应以课堂为基地,密切联系生活,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创新发展途径;充分挖掘“四史”教育元素,让红色基因照亮学生生命,讲好思政课;充分发挥“四史”教育的育人价值,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9.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新的时代要求,也是未来“概论”课教学创新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走访调研等方法,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三方面剖析了“四史”教育融入“概论”课教学的深层动因。文章指出“四史”教育融入“概论”课教学的策略,主要包括制定“四史”教育融入“概论”课教学的整体规划,明确“四史”教育融入“概论”课教学的重点任务,“概论”课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助力“四史”教育,提升“概论”课教师“四史”教育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等四个方面的举措。  相似文献   

20.
尹静 《科幻画报》2023,(4):249-250
知史爱国、知史爱党。“四史”教育从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深度,阐述了大学生应当坚持的正确道路和努力方向;从统揽“四个伟大”的战略高度,指明了大学生成长成才应当遵循的具体路径。高校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培养,要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同频共振、“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的基础上持续深化“四史”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真正做到历经坎坷不改初心,披荆斩棘不辱使命,切实扛起党和人民的殷殷重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