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东辉 《出版广角》2019,(10):49-51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高尚职业道德,多下苦功、多练真功,做到勤业精业,是编辑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在编辑工作中弘扬工匠精神,就是要做到树立精品意识、提高图书质量、不断探索新路,同时需要避免两种倾向——成为“编书匠”,忘记了初心。  相似文献   

2.
古往今来,工匠精神对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出版行业虽然不同于其他传统领域,但是出版行业和其他行业的工匠精神所具备的内涵却是相通的,工匠精神中的严谨专注、注重细节和精益求精在编辑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医学编辑角度来讲,工匠精神就是编辑将敬畏生命的态度、敢于担当的意识、文化传承的使命和开拓创新的追求,融入医学图书的编辑过程中,敬业爱岗,甘于奉献,追求完美,坚持出版精品力作,从而推动医学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健康中国2030宏伟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要求青年社科图书编辑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升自己的精神素养。较强的文化担当意识和正确的出版导向观是青年社科图书编辑宏观层面上具备的精神素养,是做好图书出版工作的前提。中观层面,对于青年社科图书编辑来说就是保有学术情怀,做助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的践行者。微观层面上要学习并发挥编辑的工匠精神,追求精品,做到高质量出版。  相似文献   

4.
如今,各行各业都在呼唤、挖掘"工匠精神"。报纸编辑也需要有严谨、精致、专注的"工匠精神",不断加强自身意识,在精雕细琢的工作中、在精益求精的追求中打造新闻精品,积极应对时代变化,才能在新媒体环境下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编辑出版的工匠精神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锤炼.从选题策划树立出版精品图书的卓越目标开始,到催稿审读改稿阶段的辛勤耕耘、坚持不懈,再到编辑加工环节的追求极致、精益求精,工匠精神要演绎始终.  相似文献   

6.
出版业的发展离不开编辑的文化担当,编辑是创造文化产品的工匠,编辑的文化担当需要工匠精神来实现.文章探讨编辑的文化担当和工匠精神的关系,以及"敬畏、奉献、知行合一"三大工匠精神内涵在编辑职业素养中的体现.笔者结合自身专业领域,探讨医学编辑践行工匠精神的方法及其意义,即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不断创新,避免低水平重复出版和盲目跟风;严把图书质量关,努力打造精品图书,进而实现医学图书市场的再度繁荣和医学出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编辑工匠精神既是编辑业界的一个现实性问题,也是一个理论性命题.编辑工匠精神的本质是媒介产品的精品意识.编辑工匠精神的培育离不开好的编辑制度.通过编辑规范和制度来约束编辑行为,引导编辑价值取向,真正地打通编辑主体建设的旋转门,才能实现编辑主体建设的内外结合、有机统一和相得益彰.好的编辑生态文化是倡导编辑工匠精神的前提.只有建设真正以编辑主体为本位、以编辑质量为导向的编辑生态文化,编辑工匠精神才能成为编辑主体对精神价值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8.
李英 《编辑学刊》2021,(4):108-111
工匠精神是编辑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也是打造精品图书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文章以策划出版"小学生预防近视护眼读本系列"为例,阐明在图书的选题策划、组稿、审读加工等各个环节中,编辑应如何践行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工匠精神,打造出"双效"显著的精品图书.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背景下,出版行业竞争日渐加剧,为更好满足出版业的可持续化发展需求,推动出版业与时俱进发展,必须加强对教辅编辑创新思维、工匠精神的培养,让教辅编辑在提高自我职业素养的同时,做到精益求精,促进精品教辅图书的打造和出版。现阶段,教辅编辑的工匠精神还有待提高,因此,结合教辅编辑的工匠精神现状、分析培养教辅编辑工匠精神意义和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进而有利于提升教辅编辑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与社会与时俱进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面对供需错位、产能过剩的问题,出版业同样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紧迫任务和系统工程.在出版业倡导、践行工匠精神,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有效路径.让编辑回归初心,真正把读者放在第一位,增加编辑含量,提高图书质量,出精品,创品牌,以工匠精神助力出版业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11.
杨希 《全国新书目》2023,(2):149-151
确立精品意识,弘扬工匠精神,是打造精品文学作品的重要保证。编辑应坚持以作品为中心、服务读者为宗旨,努力使自己成为精品文学的创造者与传播者,这就要求编辑人员具备高素质的同时拥有强大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而且文化修养深、职业道德好,能够发扬工匠精神,一心一意,用心打磨,精益求精,努力打造更多精品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2.
加强图书的市场竞争力,必须不断提升图书编辑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编辑人员的创新能力,加大对图书人员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增强图书编辑的精品意识。本文主要对图书编辑的精品意识进行分析,探究图书编辑精品意识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音乐、美术、图书、体育等方面都更加注重自我修养的提升,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实现自身价值。对于图书编辑而言,必须要结合公众需求,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编辑水平,从而为公众提供更多的优秀图书参考作品和资料。值得注意的是,图书编辑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加强版权保护意识,提高维权能力,才能确保自身的权益不受到侵犯。本文对图书编辑的版权保护意识相关内容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可供相关领域在做课题研究和实践时有所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书籍饱含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图书的出版需要好的书籍进行良性的引导。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科技渐渐渗入到书籍阅读,精品图书的出版变得日趋重要,在纸媒中有着指导方向的作用,在出版发展的环节中越发重要。提高编辑能力是制作精品书刊的前提,紧跟科技发展条件下图书发展潮流、提高精品意识是图书出版业发展的核心,精品书籍的制作机制是发展精品书籍的战略保证。  相似文献   

15.
工匠精神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作业习惯、一种生命态度、一种能够成为普遍追求的价值观与工作观.编辑工匠精神是工匠精神在编辑出版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一种认真钻研的敬业精神,是一种对出版事业敬畏、对编辑工作执着、对出版产品负责和不断追求出版物完美的精神,其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创造出更多高质量、高价值、接地气、受欢迎的出版物,让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具精神美感,让人们的精神生活具有更多高尚的理由.  相似文献   

16.
李海中  左健 《出版科学》2018,26(1):38-42
工匠精神在中国传统行业和民间社会占有重要地位,但在意识形态领域,受传统儒释道思想影响,在主流价值体系中地位不高.编辑出版工作也有较强的工匠精神传统,但因为各种原因,近年来工匠精神缺失,存在种种不正常现象.在此背景下,重塑编辑工匠精神,对提升编辑队伍素养、打造出版精品、由出版大国迈向出版强国,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工匠精神是从业者对职业的专注态度和对产品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是产品质量的有力保障.编辑活动是生产精神产品的智力劳动,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活动中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文化传承的责任意识、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和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在"互联网+"时代,出版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出版产品的数量和体量急剧增长,而质量隐忧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编辑活动中发扬工匠精神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精品图书的出版,关键是工作,特别是编辑工作。对一个杜的社长和总编来说,就是要有精品的战略眼光和胆识,敢于和善于策划、组织精品图书的生产,为精品图书的诞生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当然首先要有一流的选题,一流的书稿,一流的编辑,这都需要我们进行精心的策划和具体的组织工作。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出版经费问题。一个时期以来,学术著作出版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术界,对此我们也深感不安。  相似文献   

19.
康娟 《出版参考》2017,(9):71-72
工匠精神是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和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具备工匠精神对期刊编辑尤为重要,而传承并发扬工匠精神期刊编辑必须做到,理解期刊定位要准确无误、选题策划力求精益求精、编辑文章应精雕细刻、校对工作需一丝不苟、编后服务要周到细致.  相似文献   

20.
“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出精品、夺大奖、争市场已成为出版社的核心工作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根本要求是加快培养适应现代出版需要的出版队伍,特别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图书编辑是图书出版的“孵化器”,出什么样的书直接掌握在编辑的手中。图书选题的确定、编辑加工的完成、装帧形式、宣传发行策略,甚至图书的作者选择、内容构成和特色、读者层次的定位,都要由该书的责任编辑确定。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图书的价值是责任编辑创意、学识、投入的综合反映。要想培育出精品图书,首先要有具有“精品”素质的编辑的“精心”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