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勇 《广西教育》2013,(1):62-62
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出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学生做错题目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可能出现偏差或者知识还没有掌握牢固。它是学生真实思维的外显,也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最宝贵的教学资源。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时,我们不要训斥,更不要忽视,应多关注这些错误,引导学生在纠错、改错的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发展思维。  相似文献   

2.
在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出现了思维停滞、混纯和片面等问题,称之为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这种思维障碍会导致学生的认知出现偏差。引起数学思维障碍的原因有很多,教师要认真剖析其原因,并找出突破数学思维障碍的策略,从而使学生克服数学思维障碍,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反思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是学生对数学的再认识,是进行自我修正、自我调控的一种行为,是学习数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探究方法、解题过程、认知偏差、算法多样等方面进行反思,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掌握知识的本质,提高思维品质,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时常会出现固化的现象,这样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问题情境,打破思维定势;引导同中求异,突破思维定势;基于认知规律,预防思维定势,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力。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堂中的认知偏差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相伴产物,是容易忽视又亟待开发的宝贵数学资源。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知偏差具体表现类型有:具有典型性的认知偏差、具有反衬性的认知偏差、具有促进生成的认知偏差。面对学生的认知偏差,教师巧妙、正确、有效利用认知偏差,让学生充分展现思维过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一线教师在实践中发现几个单元的教学具备一定的难度,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容易出现理解偏差、思维干扰和方法缺陷,这缘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在面对一些难度跨度较大、整体把握偏难的问题时,容易出现思维障碍和认知困难。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掌控教学的节奏,在适合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呈现教学内容,将一些难度较大、接受困难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碎步、层层递进的小问题,让学生在具体学习中有效地逐个突破,并在整个学习环节之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方式与成年人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出现认知的"偏差",典型错解随之出现也是很正常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典型错解看成很好的教学资源,以此培养学生善于探究、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运用、创新能力,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题技能.  相似文献   

8.
问题提出一位中学特级教师在介绍教学经验时讲道 :一名合格教师走上讲台为学生授课 ,追求的目标是把课上得“滴水不漏”;一名优秀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是精心设计问题 ,列举学生在知识上、思维上的缺陷 ,让学生参与探讨缺陷的成因 ,修正缺陷 ,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获得新知 ,这样做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因为人们总是受到知识经验的局限 ,知识上、思维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弱点 ,所以在学习中出现一些缺陷是客观的 ,也是必然的 .教师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上的偏差 ,并采取相应策略促进缺陷的有效转化 ,逐步减少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缺陷 ,…  相似文献   

9.
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相互接触和交往过程中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所产生的误差.由于认知是行为的基础,教师的认知有了偏差,必然影响其教学行为,给数学教学造成消极影响.因此,研究数学教师的认知偏差现象,对于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一、教师的认知偏差对教学的消极影响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态度、知识基础、能力结构一般都有自己的看法,而这种看法的形成大体是通过教育学、心理学、数学教学论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两条途径来间接把握和直接认知.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看法有时出现较大偏差,…  相似文献   

10.
数学学习需要学生掌握数理内涵和外延,需要深入数理内质探索共性认知,需要实现认知横向纵向联系,贯通数学思维,形成触类旁通式数学学习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种激发手段调动学生学习思维,能够促使学生提升数学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11.
王瑛珊 《学苑教育》2021,(10):35-36
小学数学教学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认知以及学习能力,小学学习是思维处于萌发过渡的重要阶段,但抽象且逻辑性很强的数学对小学生产生了较高的学习难度。在对数学的学习认知中,会涉及一些思维转换的内容,需要老师展开数学思维逻辑训练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只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提升学生数学思维,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去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2.
初中数学课堂上,师生互动的实质就是思维发生互动,教师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会对学生的思维做出判断性评价,会对学生思维过程的把握产生偏差,这就会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师源性思维受扰的现象.其影响在于压抑学生的数学思维,影响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建立生态的数学课堂,是降低师源性思维受扰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然而,课堂教学的过程永远是个未知数,在教学中,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事发生,或是一个错误,或是一段困惑.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现偏差和错误又是很正常的,而且我们的学生每天可能都在出错,可以说,错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认知心理学派认为: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往往和成人截然不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而学习错误,对学生来说,应该就是学习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对我们教师来说,关键在于如何对待与利用错误这一资源.  相似文献   

14.
一、现象:教学设计先行下的数学认知偏差处理 任何认知活动都可能产生认知偏差。就数学课堂这个特定环境而言,在师生对话中产生的认知偏差主要有两种:一是学生在学习中错误地理解了定义、概念、定理等,从而与正确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另一种是学生在学习中自发形成了一种对概念或定理的正确认知,认知本身没有科学性错误,但这种认知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等偏离了这节课正在进行的教学的主题,严格地说,这种认知偏差实际上只是认知偏离。  相似文献   

15.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避免过于依赖单纯“授一受”式教与学的方式,主张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具体活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发展?笔者以为,认知冲突是数学思维培养的必然之选,应让学生的思维在认知冲突中不断演进。  相似文献   

16.
以一个解释、一个思路、一个结果而告终的数学答疑方式,缺少对学生思维偏差的点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效答疑应在摸清学生思维障碍之后,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内设计系列问题,帮助学生质疑、释疑,以达到思维的顺达、理解的通透.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儿童习惯于采用某种相对固定的思想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即思维定式。教师往往把定式看作数学认知过程的一个静态因素,较多地关注思维定式的负面或思维定式的消极意义上,而不能引导儿童主动利用思维定式的积极作用,帮助儿童轻松掌握某种数学思想方法。这既不能正确地反映思维定式的真实内涵和客观功能,也易使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造成偏差。  相似文献   

18.
指向真正理解的数学深度学习,可以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实践创新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真发展,逐步从低阶思维迈向高阶思维,从而实现数学思维品质的有效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认知生长点出发,动用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去发展他们的新经验;精心设计学生思维的“跑马场”,积极发展他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策略;坚持“教学评”的高度统一,在“为了学习的评价”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9.
认知是心理过程的一个方面,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认知过程包括感受、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知偏差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主观反映,是不切实际、不全面的反映.一般地讲,数学教师对教材、学生群体、教法、成绩评估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基本正确,但由于多种原因,有时会出现偏差,这种认识偏差导致对数学教学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数学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认识实践过程,是学生的思维经过同化、顺应,构建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该读懂学生的思维过程,把准学生的思维之脉,顺应学生的思维现实,这将有利于学生构建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