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编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中高段对这些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而在低段没有明确提出要求。因此,对低段的教学,教师要纵横关联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炼单元关键信息,确定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通过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实现语文要素向语文能力的转化。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素养为本的大单元教学,意在通过搭建任务情境支架、活动支架、技术支架、评价支架,帮助一线教师迅速找到突破口,形成最佳实施路径,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统编语文教材采取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双线并行的结构编排课文,着力加强各个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使语文要素的落实呈现出整体性与上升性。复述课文是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要素,借助图片、关键词句、关系图表和留白想象等,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有效复述故事,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4.
陈巧燕 《学苑教育》2023,(19):72-73+76
习作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统编教材也特别重视习作内容的编排。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可以从“解析内容,渗透写作方法;筛选素材,确定写作材料;厘清思路,列出写作提纲;多元评价,提升修改能力”入手,认真研读统编教材各部分内容,厘清其内在关联,通过搭建学习支架,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搭建图表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支架,可以将大脑思维的过程形象化、可视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搭建各种形式的图表,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有序性、概括性、联系性、联想性、思辨性,切实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缜密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训练学生讲故事的方式多样,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为例,探究"复述故事"的教学方法:借助课文插图激发学生想象,利用故事结构特点和关键词语理清课文条理,抓住课文留白和结尾等让学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相似文献   

7.
<正>一、统整循序,把握要素发展(一)把握学段之间的关联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在主动的认知活动中,新的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使新旧知识以有序、有效和稳定的方式存储在认知结构中。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交流平台”中总结了“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难理解的语句跳过去”“借助资料”及“结合电影、电视剧”这四种常用方法,笔者对统编教材三个学段的42篇相关课文进行分析,发现这几种导学策略多次出现,形成链条:跳读难理解的词语运用2次,结合电影、电视剧策略运用8次,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意思运用13次,其中借助资料出现的次数最多,多达19次。同一策略多次训练,策略越复杂,训练的次数也就越多,到了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即名著阅读单元,尝试综合运用四种策略。  相似文献   

8.
大单元教学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推进任务群实施为目的。较传统教学而言,大单元教学具有更加凸显的挑战性:学习材料或资源更多,学习难度更大,学习时空更长,对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习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落实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效性,需为学生提供适切的学习支架。从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学习策略、学习评价四个角度设计学习支架,以助力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目标制订、内容厘清、评价实施三个方面,探讨单元整体教学框架内单篇课文教学的设计与实施问题,力求在相对连续的一段时间内集中学习某一方面的学科知识、技能,优化单元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  相似文献   

10.
想象力的培养贯穿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为"读句子,想象画面"。在这个要素目标引领下,教师应精准定位单元目标,细化教学目标落点,采取适切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沉入文本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理解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这样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实现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良知与悲悯”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文学阅读与写作”的戏剧学习任务群。“戏剧与人生”作为一种新型的关联形式进入了中学语文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紧扣单元主题,从支架式教学着手,结合戏剧的特点,巧设“图式”等“策略性支架”,生活情境等“混合式支架”,帮助学生掌握戏剧的文体特色,准确理解戏剧人物,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以"志向与心愿"为主题的革命传统教育单元。其语文要素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习作时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编排目的是迁移运用习得的阅读与表达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单元所选课文有古诗、回忆录、议论文、叙事性作品四种不同的文体,承载着不同的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文体特点,理解"志向",聚焦表达方式,体会人物品质,指导学生学以致用,选择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心愿,从而落实语文要素。  相似文献   

13.
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要为学生构建合理的思维支架,为阅读铺路搭桥,帮助学生明晰故事的关键人物、感知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品味古典文学的魅力,让学生由浅入深,从一篇课文走向一本书,在培养学生阅读思维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于古典小说的鉴赏力。  相似文献   

14.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小学生具备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不仅对语文学习,而且对其思维、智力、情感、表达和素养的提升都有积极意义。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非常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在整体设计和编排上做了很多考虑。因此,教师在进行口语教学中要"立足文本、立足个体、立足语言",有效组织口语交际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5.
阅读长文章不仅可以为学生今后的整本书阅读奠定基础,而且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具有极高的教学价值。在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长文章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学习目标、阅读方法、读写实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长文章阅读的具体指导,让学生掌握阅读长文章的方法,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作文,不是凭空臆想而成,每一篇佳作都需要用心打磨,犹如雕琢一块璞玉一般,需从环境渲染、人物细节刻画、事件详略安排、叙述手法多样变换等多方面进行精心打磨,这样文章才能出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搭建写作的支架,从作文要素的提炼、明确写作的目标、注重趣味引领、方法呈现等方面进行指导,让学生作文展现出亮点,让学生笔下生花,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7.
语文习作教学的编排具有整体性和体系性。为让学生从二年级的写话平稳过渡到三年级的习作,教师从梳理、整合统编教材资源入手,在充分关注学情基础的前提下,将不同的习作话题任务分解、转化、激活,为学生提供可借鉴的支架,达成教与学的有效互动,稳步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19.
20.
游美兰 《教师》2021,(8):13-14
文章作者在单元教学中,尝试建构阅读指引写作序列,即学生读回忆写怀念之美,读突然写动态之美,读走走写清新之美;建构写作提升阅读序列,即学生批注风雨读懂了依恋之情,批注绿的读明了希望之志,批注动词读好了轻快之意;建构读与写共生共长序列,即学生读前写词画下了印象,边读边写品析了形象,读后仿写优化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