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以食为天,教以育为先,食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人历来讲究"吃",一日三餐里都蕴含着大学问,吃饭的过程使食育对象在潜移默化中建立科学的饮食模式,并逐渐形成健康饮食观和世界观,达到以食养德的目的.小学是学生良好饮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通过挖掘食育课程资源,通过开展食育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德育活动中获得有关饮食的知识...  相似文献   

2.
食育即通过各种食育活动,引导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最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食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基础,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纵观十余年来有关幼儿食育的文献,再将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总结,最后梳理出目前我国幼儿食育研究的现状,以期为日后我国幼儿食育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朱婕 《知识文库》2023,(6):193-195
<正>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和保障课程实施的基础。在“基于幼儿生活体验的食育课程”建设中,课程资源是指创设食育课程的人文、心理、物质环境,链接幼儿与“食”相关的一日生活经验,其内涵是幼儿既是“食”资源的使用者,也是“食”资源的开发者。本文尝试以我园在基于幼儿一日生活食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现状出发,创设支持性的“育”环境,形成课程资源的理性认识,构建幼儿一日生活食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路径、策略,探寻课程资源与幼儿的关系,将食育与幼儿的生存技能、生活习惯、生长规律相融合,让幼儿在积极生长、幸福生活中成为生命的新样态。  相似文献   

4.
“食育”虽在国家课程层面没有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进入小学教育,但在2022年版的语文、道德与法治、劳动等课程标准中处处都有“食育”的身影。本文提出以融合为基础,结合相关学科教学内容、传统文化、地方特色饮食文化和学校教育特色,充分挖掘“食育”课程资源,通过开展项目式“食育”主题活动,从“学餐桌礼仪”“探饮食文化”“践劳动之行”“育美好品质”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和传承饮食文化,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形成良好的饮食观。  相似文献   

5.
钟冰 《广西教育》2023,(34):50-52
本文阐释“情境”与“大心育”间的作用机制,论述通过融合德育、融合班队活动、融合学科教学、融合师资队伍建设、融合家庭社会教育,构建心境共融体验式“大心育”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7,(25):181-182
在幼儿一日活动中,"食育"的内容相当丰富。本文作者巧妙地将"食育"与自然角探究活动、生活体验室活动结合,三者一气呵成,寓"食育"于自然之中,寓"食育"于生活之中。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不断激发幼儿对萝卜的兴趣,并及时抓住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充分利用幼儿园资源,以生活体验室为着力点,设计符合幼儿兴趣、需要的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幼儿对食物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与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教育感悟281:最重要的儿童教育是生活教育,也只有生活最有可能让孩子理解人生。可是,我们恰恰容易忽视生活的教育,比如食育,有多少人觉得饮食与教育关系密切呢?日本在2005年制定并实施了《食育基本法》。该法序言指出:“现在应重新把食育作为生存的根本,看成智育、德育及体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食育”是日本医师石塚左玄(1851~1909年)于1896年提出来的,他认为“体育、智育、德育即食育”。2006年,中国农业大学李里特教授将“食育”理念引入中国,并扩大了“食育”的内涵: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对学生进行营养知识、饮食安全、饮食文化等饮食知识教育,让学生获得有关“食”的知识和选择“食”的能力,培养具有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有传统饮食文化理解力,有良好饮食习惯的人。从幼教实践看,3~6岁是幼儿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幼儿园开展“食育”课程,不仅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赵立英 《班主任》2005,(6):22-22
北京市崇文区教研中心德育研究室的教科研人员认真贯彻落实区教工委、区教委的《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行动计划》,深入到基层学校,认真宣传这一《行动计划》。他们采取“专题讲座、理论研讨、个别指导、以点带面”等多种形式,就“如何树立大德育观,如何将德育工作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树立广义德育课程观,建立学校广义德育课程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德育实效性”等问题与德育干部、班主任教师们共同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探索和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德育干部和班主任教师们对大德育观的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潍坊市奎文区直机关幼儿园从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入手,致力于以食育研究助推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了以“食”为基础,以“育”为核心的“463”食育体系,对提高幼儿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园幼儿的健康指数逐年提高,综合素养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1.
《学周刊C版》2016,(25):143-144
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将德育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课、把德育渗透于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中、建立“三结合”的大德育教育形式等,提高学生德育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枣阳市第一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枣阳一实小”)探索出一种德育新形式——“支点德育”。这种德育形式旨在通过一个个细小的支点——生活、学习等细节来实施小学德育。笔者仅从学校“十个一”体验式作业角度谈谈“支点德育”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3.
立德树人是人才教育的重中之重,将德育与“四育”进行融合,充分做到以德育人,满足社会各方面对德育工作的诉求。德育作为其他“四育”的灵魂,始终贯穿“四育”全过程。德育与“四育”融合,能够增才智、健体魄、塑心灵、助梦想。在此实践逻辑与新时代背景下,德育与“四育”融合在内容方面向生活德育回归,在资源方面加强德育师资建设,在教学方面弥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鸿沟,在评价方面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最终形成多维德育路径。  相似文献   

14.
心育再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在阐明心理教育内涵和外延基础上 ,辨析了心理教育、学校心理学、心理学教育、教育心理学等概念 ;阐述了心理教育与“五育”的关系 ,其中着重阐述了心育与德育结合问题 ;最后提出探索中国自己的心理教育之道问题 ,并对其内涵、重要性、如何探索提出了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5.
以德为基,将德育融入并融通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实现德育与“四育”的融合。树立先“成人”后成才的育人观,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厘清德育与“四育”的关系,即“凸显以德启智,开启智慧之源;以德健体,体悟体育真谛;以德化美,德美相得益彰;以德促劳,弘扬劳动精神”的育人逻辑。循此逻辑构建德育融合课程、打造德育融合课堂、培育德育融合师资、赋能德育融合管理、完善德育融合评价,形成直接德育与间接德育、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等多维德育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6.
自2005年4月起,日本全国中小学开始实施营养教员制度,这标志着日本学校的“食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食育已经被提升到与智育、德育、体育并列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与变化,青少年学生面临的社会心理适应问题日益突出,如迷恋网络、骄纵、自私、缺乏责任感等,而传统德育又过于注重说教和灌输,忽视学生道德心理的培养,致使教育效果欠佳。笔者认为,要促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必须探索德育与心育相整合的有效方式,用“心育”提高德育的温度。  相似文献   

18.
略论德育管理过程中的八个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管理应该做到“育生”与“育师”、德育与智育、骨干队伍与其他教职工、优生与差生教育、理论灌输与德育实践活动、德育硬环境与软环境建设、层次性与序列性、现实性与传统性等八个方面的紧密结合,才能取得最佳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陈叙 《早期教育》2003,(10):23-23
日本学者提出,在育儿学中除德育、智育、体育外,还应进行“食育”。所谓“食育”,就是从幼儿期起,给予食物、食品及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将这种饮食教育延伸到艺术想象力和人生观培养上。在实践中,这种颇为有趣的“食育”,很易被儿童接受。  相似文献   

20.
日本学者提出,育儿除德育、智育、体育外,还应进行“食育”。所谓“食育”,就是从幼儿期起,给予食物、食品及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将这种饮食教育,延伸到艺术想像力和人生观培养上。在实践中,这种颇为有趣的“食育”,易被儿童所接受,故在家庭和幼教机构中能迅速推广。“食育”的主要内容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应让儿童“懂得餐桌上的食物是怎样来的和怎样做的”。基于此,日本学者认为,从儿童能说话和与人进行简单交流的时候起,就要有意识地灌输一些饮食的来源、制作、营养价值,以及怎样吃、吃多少等知识。在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