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宇宙加速发展的现实基础是人类认知与技术迭代。文学为元宇宙提供了基本构想和叙事拓展,元宇宙为文学叙事创建了与现实社会平行的异质生活空间和虚拟文化生态。元宇宙时代的文学艺术具有此在性、交互性、具象性和共时性特征,以跨媒介、多载体方式融合文字语言和视听语言,实现创作的多主体参与、文本的多形态呈现以及全链条传播。元宇宙文学对现实的突破表现在观念重塑、世界设定和沉浸式全息体验,支点还是人与现实,意义在于对社会生活和元宇宙互为镜像的批判性观照与建构性反思。  相似文献   

2.
苏米尔 《中国出版》2023,(17):21-25
“AR+图书”的融合是近年来图书出版领域的一大亮点。这种媒介融合并非横空出世,其“前世今生”与未来图景都具有深刻的媒介动因。研究基于“冷热媒介观”对“AR+图书”的嬗变展开梳理,大体划分为“嵌入影像”式图书、“简单交互”式图书、“时空升维”式图书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在这一嬗变历程中,“AR+图书”不仅是媒介形态、传播方式的融合,更是对当今读者“品读性”与“交互性”、“抽象性”与“具象性”、“时间性”与“空间性”思维方式的深度融合,将对智媒时代人的行为方式与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VR(Vis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其目前较为通俗的定义是指“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以及各种显示和控制等接口设备在计算机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觉的技术”。①VR影像360度的全息视点突破了180度银屏的局限,其与情景环境的交互打破了影像时空的孤立存在,让人在身临其境中获得了全新的参与感。  相似文献   

4.
郑东汉 《视听》2016,(11):29-30
虚拟现实技术因为颠覆了传统的电影语言和观影方式使VR电影风靡全球,同时属于VR电影自己的新的语言语法和表现手段也处于探索时期,并且在与电子游戏的媒介融合中体现出了独特的艺术特征。本文将从VR电影的时空属性以及VR电影空间的逼真性、私密性、交互性切入,分析VR技术为电影带来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赵宇  周雯 《传媒》2024,(8):51-53
虚拟现实技术的进步为纪录影像创作拓展了新的空间,其特有的沉浸性和交互性为纪录影像的叙事打开了突破口。与传统纪录影像叙事相比,VR纪录影像复刻了真实场景,强化了真实体验和在场互动。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迭代,VR纪录影像的叙事也从全景叙事向交互叙事过渡,并在实践中展现出了新的特点。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未来的VR纪录影像还将向社交联动的方向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6.
媒介融合不仅导致信息生产传播方式变革,更带来媒介组织重构,形成了编辑中心制的媒介组织形态.编辑中心制的确立,反映了整个媒介运行体制机制的巨大创新.其背后显示的是编辑主体的地位日益中心化,功能逐步多样化,组织方式愈发交互化.编辑中心制既是媒介融合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融合深入推进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7.
每一种新媒介的横空出世都是对旧媒介生态的探索革新与后继性科技成果的补偿性呈现。VR技术媒介化实践延展了新闻产业版图,颠覆了科技传播的外在图景与内在机理。“深度浸润”下的VR媒介探索了人类认知世界的无限可能,虚拟现实技术对新闻业的渗透催生了深度融合、界域消融的场景新样态。物理场景的捆绑与裹挟在VR时空生存范式中已然形同虚设,被5G驱动时空重构的“虚拟与真实”映像全方位渗透、笼罩下的社会场景,正全方位多视阈地召唤着“具身性”传播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8.
在技术带来的媒体融合和疫情带来的“宅经济”社会背景下,漫画出版领域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本研究以漫画出版物为研究对象,以超媒介叙事理论为框架建构漫画出版物“元叙事—叙事碎片分割—跨媒介呈现—受众圈层化—内容再创作”的IP化路径,提出在粉丝共创、媒介融合、技术整合、内容提升及主体协同等方面的漫画出版物IP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在职业足球商业化运作和体育新闻传播大环境的助推作用下呈现出新闻报道主体受众化、新闻报道媒介融合化、新闻报道方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即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主体更加以受众为中心,报道媒介更加趋于跨媒体联动,报道方式更加注重故事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10.
张萱 《编辑之友》2022,(7):13-20+26
文章以城市传播理论视域中“空间的媒介性”为新空间观,对空间价值的认识从物质性转向意义性,由此提出实体书店作为工业遗产改造的主体之一,其“空间—使用者—地图”的生产关系在社交媒体融合智能传播的社会环境中被持续激活,有利于解决目前工业遗产空间再利用陷于“一次性”观光地的发展瓶颈。在此基础上,实体书店特有的“空间—印刷文化—口头传播”知识再生产语境,将从根本上改变工业遗产“老建筑+新内容”的空间改造思维,通过弥合工业历史与现代社会的文化断裂性,重塑工业遗产与现代城市间的精神亲密感。  相似文献   

11.
彭文祥  张丁祺 《现代传播》2023,(12):101-109
作为民族瑰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作为新兴艺术形式,VR艺术依凭技术赋能而具有沉浸、交互的鲜明特征。在当代中国的VR艺术创作中,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VR艺术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丰厚滋养;另一方面,伴随现代技术与艺术的深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面目得以转换与表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VR艺术的相互成就中,借助沉浸、交互所蕴含的可供性和能产性,VR艺术创作在“审美转换”与“审美表征”两个层面呈现出审美表意实践的新特点和新风貌。VR艺术创作的探索、创新所寓含的审美现代性意义可为VR艺术发展乃至当代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移动互联时代,参与式媒介文化释放了信息传播过程中自我的能量,它以开放与互动的模式改造了受众.对媒介素养教育而言,实时参与式媒介文化消解了受众的批判精神,主要体现在:(1)实时的交互性消解了延时的独立性;(2)以自我为中心的传播消解了“传—受”模式下的主体间性;(3)信息的过度分享消解了个人空间的私密性.基于此,受众批判素养的重构需要培养受众的实时思考能力,建构以自我为中心的新主体间性,以及培养受众的个人隐私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8,(7):18-24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随着可穿戴设备、VR、AR、移动互联、全息影像等新兴媒介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正加速迈入一个高度智能化、网络化与泛媒介化的沉浸传播时代。这一新生语境再次激起"技术与身体"的哲学思考。本文认为,"身体在场"是理解当下人与媒介关系的关键,身体应当被指认为现象学意义上的"知觉身体",而技术则应是先在于人的存在的"座架",它形成了特定的空间场域。人机交互的具体过程则呈现出双向"驯化"的特征,我们应警惕技术的无限扩张,维护人的主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14.
闫筱曼 《视听》2024,(3):114-117
随着社交媒体技术的迭代,“第二口语时代”全面到来,媒介平台的发展趋向于感官的平衡化,“口耳相传”在互联网时代得到重塑。在这样的背景下,听觉文化呈回归态势。同时,互联网中的交流情景被不断重构,使得数字化社群中呈现出“口语性回潮”的趋势。数字口语正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显现出声音媒体、音画同步、智媒融合等发展方向,不断渗入媒介的脉络中,参与人们生活场景的再造。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传播模式的改变,影像口述史进入人们的视野。本文在“再媒介化”理论视角下,以浙江老摄影家影像口述史项目为个案分析,指出在建构一个全息式、个性化、草根性的历史场域过程中,“再媒介化”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主要策略包括内视角的叙事模式、口述的视听表达和照片文献的呈现等,摄影原作展将老摄影家的摄影原作及口述史纪录片并置于公共空间展示传播则有效地在口述者与阅听者之间搭建了一个共建公共记忆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赖雪梅 《采.写.编》2023,(11):171-173
本文以流媒体播放技术下的舞蹈影像作为研究主体,通过分析其影像创作的特征来探讨这一跨界融合艺术形式的研究意义。以早期瑞士艺术家帕斯卡·马格纳(Guilherme Bothelho)1998年创作的舞蹈电影《对侧伤》(“Contrecoup”)作为典型案例,分析得出影像与舞蹈跨界融合的艺术形式对于在编导思维、叙事空间、声画关系以及舞者表演等四个方面的启发,也使得舞蹈人重新思考被镜头解构之后的舞蹈艺术如何借助影像媒介激发创作活力,对于探索舞蹈本体创作方式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影游融合是影视与游戏的“再媒介化”。影视与游戏具有媒介共通性与差异性:都是“前框架性”叙事结构,但游戏偏于“玩家嵌入”与空间链接,影视偏于镜头组接;都有认同美感,但游戏是体验认同,影视是情感认同。影游融合在叙事层的具体方式为“文本跨媒介”改编与“游戏框架”式叙事搭建。影游融合的“及时反馈性”可以满足受众的“控制”心理诉求。  相似文献   

18.
李晶 《中国广播》2022,(5):26-31
重大主题宣传是主流广播媒体承担的重要职能,是检验其权威性、广泛性、前沿性、接近性的重要试验场。随着媒介融合走向纵深化发展,显示出中央与地方联动、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相平衡、接近性与交互性相配合的特点,呈现出参与主体拓展、媒介技术赋能、叙述空间创新的逻辑,具有以触点多元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以协同生产增强立体传播能力、以精心策划优化宣传报道效果等价值。  相似文献   

19.
VR作为一个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新型智能技术,为新闻业的发展注入全新的动力,也促成了一种崭新的报道模式——VR新闻,给传统新闻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变革。VR新闻提供给受众一种多源信息交互融合的三维立体式动态视景,增强用户的体验感,从而提高受众的满意度,推动新闻业向智能化和体验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樊丽  王亚男 《中国出版》2023,(18):47-52
媒介技术不断介入人们日常生活,短视频平台已成为人们聚集的新空间,传统“地方感”逐渐式微,以短视频为代表的大众影像实践生成的“媒介地方感”正在形塑着新型人—地关系。地方不再局限于特定空间的有边界的物理环境,而是成为虚拟与现实的结合体,个体将在地与在线的日常体验进行融合,基于交流分享而实现人与地方及他人的情感交往和互动,由此产生的媒介地方感更多元化、具有更开阔的视野。通过分析媒介地方感在个体的具身参与和媒介实践相互交融中的生成机制以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重新发现地方的价值,实现在以技术为中介的社会文化实践中对地方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