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助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是科学小品文区别于一般说明文的特征,科学性和文学性融为一体是科学小品文的重要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将文本等同于文本反应对象作内容或者形式的衍生探究成为当下科学小品文教学的常见现象。  相似文献   

2.
<正>科学小品文又名知识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是科普说明文与散文的交叉综合文体。科学小品文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借助文学的写作手法,将科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让读者在品味文本的同时,收获学习科学知识的快乐。在教学科学小品文时,教师要将科学性与文学性有机统一起来,以“科学为骨,文学为魂”,让学生在品读文本中感受科学的严谨与广博,在科学探索中理解文学的优美与丰富。笔者以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宇宙生命之谜》为例,探索科学小品文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理解文本深层的思想内涵,更好地走进这位伟大的"母亲",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将地球定位于"人类的母亲"这一人格化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科普小品文生动、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通俗易懂、趣味盎然,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学科普小品文,往往会被其中科学知识牵绊住,不慎就上成了科学课。过多关注文本内容,忽视文本的语文教学价值,是科普小品文教学走进误区的主要原因。其实,优秀的科普小品文,介绍的科学知识能吸引人,行文必定有其妙处。我尝试转变思路,关注文本语言,指向学生表达,着力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有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怎样实现科学知识与语言学习的有机统一,使科学小品文教学充满语文味?一是要在解读文本时,抓住精准的词句、精妙方法、精心的布局和真实的情感等方面,挖掘课堂教学的语文味;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梳理概括、品词析句的方法,并能迁移运用文本的语言,体现课堂教学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6.
科学小品文作为文学与科学之间的桥梁本应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难以激发,课堂教学效果不佳,长期在语文教学中处于不被重视的尴尬境地。那么如何改变科学小品文在语文教学中的这种冷遇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初中生还未完全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很多时候还需要家长、教师的督促,以实现学习兴趣的内在推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即会让孩子学习后劲不足、学习被动,也会让教师教学效果不显著,尤其是科学小品文这样科学性与知识性强,缺乏故事性、趣味性与故事性的文体,很容易让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丧失兴趣。唯有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有兴趣学,教师有信心教,才能真正给予科学小品文以语文教学中科学性文学文本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用语文的眼光解读科学小品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小品文是低段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科学小品文教学最难处理的是科学知识、语言形式与表达方法的和谐统一。很多教师误以为教学科学小品文的目的是给学生以科学知识,因此常常把科学小品文上成科学课或是常识课。教师以填鸭的方式讲科学知识,学生学得枯燥无味,还忽略了语文  相似文献   

8.
设计理念《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介绍了有关地球的知识,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整篇文章条理清晰,说服力强。本教学设计,紧扣文本特点,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走进朴实无华的文字,在学习文本表达方法的同时接受熏陶、感染,并恰当处理好"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关系,按由扶到放的学法指导,以文本批注的  相似文献   

9.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以推理的方式介绍科学理论,是科技小品文的典范之作。但是,因缺少明确的文体教学策略,其教学价值被限制。基于事理说明文的文本价值,巧用推理杠杆,设计短文两篇的思辨性阅读教学:从生活情境切入,了解推理常识;开展补白逻辑活动,整体感知文本;提供思辨逻辑支架,探究推理局限;思维导图任务驱动,科学认知推理价值,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和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设计思想] 阅读教学是师生与文本、教材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关注单元教学目标(编者意图)与文本本身教学价值的结合.本文选自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主题为"动物世界",选辑了一组有关动物的科学小品文.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科学小品文中“科学”的局限性、“文学”的独特性及科学小品文的写作等方面,论述科学小品文的课堂教学特色。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小品文的写作,激发想象,促使学生把想象化为现实动力,给学生种下“科学种子”。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科学小品文占有较高比重,但由于多数科学小品文缺乏曲折的情节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而遭到老师们的冷落——教学研究中涉及者甚少,日常教学中更是把它当成可上可不上的“摆设”文,充其量只是把它当成一种相关知识的讲解,以至于科学小品文教学中语文本体缺失。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下面这一教学片断中见其一斑:(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  相似文献   

13.
从教学科学小品文的角度点评李凤老师执教的《松鼠》,指出整堂课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落实语言的同时完成说明文的信息获取,用科学的方法落实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外资源的补充做到了“无痕链接”,通过多样化的朗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细节之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不失为一堂好课.  相似文献   

14.
粤教版《语文》必修3的第二单元是“科学小品”。科学小品文是“科学”与“文学”的结合物,既具有科学理论的严谨,又富于文学表述的情趣。这种独特的文体特征要求教师精心吃透文本,借助有“情”有“趣”的课堂教学,化科学之抽象为形象,变高深乏味为新鲜有趣,点燃学生内心向往科学之星火,让学生在愉悦中走近科学,读懂科学,探究科学,乃至写作科学。  相似文献   

15.
面对多姿多彩的文本语言世界,我们应该科学地界定其语言特性,从而准确定位文本语言的教学价值取向;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发现文本内隐的表达结构,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对类结构文本的自觉阅读;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运用语言,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从而获得语言学习的深刻体验。  相似文献   

16.
<正>【单元解读】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大自然的秘密”,主要任务有:通过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发展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能力;阅读时展开想象,调动生活积累,获得感受和体验,发展联系生活经验阅读的能力;尝试运用、发展语文表达能力。单元核心任务群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紧扣文本阅读,结合“解说员”的真实情境,将识字写字、阅读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用思辨的方法阅读科学小品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由于论述类文本自身的特殊性,很多教师对此类文本教学设计的规律认识不清。因此,依据科学理论来探究中学论述类文本教学设计问题迫在眉睫。科学取向教学论是科学心理学在教学设计领域运用的结晶。运用科学取向教学论研究初中论述类文本教学设计问题时应注意:分析学生起点,确定教学目标;解析教学目标,厘定教学内容;确定教学内容,择取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审视当下科普小品文的教学无疑存在很多问题。其一,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忽视对承载知识的语言及表达方式的品味,教“课文”,而非教“课程”;其二,注重对文本的理性分析,忽视整体的读书领悟,学生情感游离于文本之外,学得枯燥无趣;其三,注重内容的外围“拓展”,忽视语言的深处“拓进”。如何才能回归语文教学的原点,让学生感受到科普小品独特的语言魅力呢?笔者现以《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苏教版四上)一文为例,试论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及教学策略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教学《钱学森》这样的科学类课文,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阅人和习文。阅人,就是要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查阅相关的课外资料,并和教师对话,感受、理解科学家的思想情感;习文,就要根据文本的特点,掌握它独特的表达方式。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20.
科学小品文有一定的科学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在救学此类文体时,应创设一定的语境,利用多媒体,做到图文并茂,让知识变得可亲可近:文本的学习,贯穿朗读,绘声绘色,让文本变得满目繁花:加之科学小品文中的学法迁移,触类旁通,让孩子的想象层出不穷,课堂上真正变出语文味,整个课堂智慧生成,灵动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