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及学科能力、素养的培养和发展。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正是促进这一教学目标实现的基础。本文以科学探究为切入点,从结合生活实际展开科学探究,激发学习兴趣;在互动交流中展开科学探究,发展学生学科能力;构建科学探究平台,拓展学科教学深度与广度这三个层面提出了科学探究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策略。希望为全面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水质工程学》是环境工程专业和给水排水工程专业重要的学科必修课程。针对其理论性强、知识点多、涉及学科面广、实践要求高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板书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结合水质工程学的发展现状和学科发展前景,构建具有操作性(设计性、验证性、综合性)和演示性的实验体系,利用课程设计和学生实习等实践方式,将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相结,极大限度地发挥基础理论与专业实践之间的互补关系,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在传授基础理论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小学科学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学习中离不开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实践,教师要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引导他们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以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品质课堂。其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关键,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通过启发、互动交流等方式,推动学生身心发展。本文简述了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可行性,并多维度地探究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旨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边晓刚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11):116-118
美术教育学科是一门综合的人文性学科,当代文化呈现极端多元化。美术教育应该和当代文化相结合,必需对新的社会科学进行研究。美术教育应该设置相应的社会文化课程,在美术教育中切入社会科学、当代文学等知识,让学生和当代文化进行交流,使接受美术教育的学生更科学系统地了解当代文化,实现美术实践与当代文化的互动融合,以培养学生综合知识修养。  相似文献   

5.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倡导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在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理论验证的同时也要提升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和创新、互动合作和逻辑认知素养。本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物理教学,在情境创设、实验演示、实验设计、学生分组实验和学生的科学探究实验中如何渗透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实践与反思在学科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要围绕学生学习主体展开教学设计和组织,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反思的机会.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有自身特点,教师借助合作学习形式融入实践反思理念,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启迪,促使学生自然进入实践环节,在广泛互动交流中形成学科认知.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场域建设中,人是首要要素.如果能够在教室的固定区域内呈现物理学科的实验器材,能够构建一个师生互动的平台,让学生有一个充裕的科学阅读的空间,那么就建成了一个具有物理学科文化的教室,也就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与物理学科之间,有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空间.农村初中教室物理学科环境文化的建设,其实就是将物理实验置于学生的身边,从而让学生拥有一个探究的空间、思考的空间和成长的空间.相应的,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将自己对物理科学精神与态度的理解,转化为学生可以通过教室内的环境内化科学精神与态度,进而提升自身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场所.  相似文献   

8.
袁伯浩 《教育教学论坛》2012,(3):219-220,168
课堂上的互动教学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互动一般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能够通过语言以及其他方式与学生们进行教学内容方面的交流,以便让学生们融入教学内容中去,更好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对于初中科学教学而言,采用互动教学的方式则更加有意义。初中科学学科是一门互动性极强的学科,其内容包含广泛,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可以通过这些突破口对教学课堂进行互动方式的教学改进,让初中科学教学更加吸引学生,让科学教学课堂更加有趣味。本文将重点探讨初中科学课堂上师生互动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完成本科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本文探讨了将专业课群及网络互动平台引入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论述了建立专业网络互动平台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指导思想,建立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网络互动平台。通过对网络互动平台运行结果分析表明:专业网络互动平台在指导学生认知专业学科,指引学生从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搭建师生之间交流通道等方面已显现出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复习指的是在学生原有新课知识基础上的"温故知新",更侧重于"知新"。"新"不是指从"不知"到"知",而是指学生的知识、技能的熟练与深化,是指学生经过教师指导学会合作探索,学会复习,学会反思,学会知识的运用和创新。根据科学学科的特性,阐述了在复习教学中充分实施师生、生生、生本互动策略的实践研究,具体做法是:潜心备课,有效设计,激发"师生"互动;精心组织,有效合作,引领"生生"互动;用心选材,有效引领,促进"生本"互动。旨在通过复习课的互动教学,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有深度与广度,让所学知识更有条理化、系统化,并学会把理论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11.
初中科学课程内容突出整合和探究两个特点。《初中科学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造各种条件和形式,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初中科学课堂具备进行互动教学的学科特点。本文通过对互动教学模式理论的梳理,结合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互动教学模式行动研究的过程,进一步探讨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中,必须努力渗透科学素质的养育,体现化学学科的育人价值;要抓住重点,以有关的化学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等基础要素和化学学科观念等作为课堂中科学素质养育的核心内容。用问题驱动学生化学主动学习,避免简单的知识灌输;在真实的情境中教学,让学生理解学习的意义和价值;积极地实行师生互动、促进生生互动等,是有效的渗透学科核心素质养育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王磊 《考试周刊》2012,(21):128-128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加强学科之间整合性;增强实用性,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作者通过教学反思,学习新的经验,得出新的教法。  相似文献   

14.
物理是认识科学、掌握技术和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的一门学科,实践能够促进物理学科知识的全面理解与深化;在物理教学上,则应利用科学的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好的科学态度,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坚持贯彻"两个为主,两个互动"。本文笔者就此出发,分析探究了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育人体系必不可少的一门实践课程。他强调在教育实践中学习,让师范学科中的理论知识在教育实践中逐一内化,形成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家孔子曰“教然后知困”,这句话形象生动地对教育实习过程进行科学的概述。教育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在学生互动的  相似文献   

16.
黄波 《中学教学参考》2022,(26):37-39+53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在实际物理教学过程中,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文章结合“长度的测量”教学实践,探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相似文献   

17.
科学学科教学中引入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形成高度契合,教师要根据教学条件实际作出科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形塑学科综合能力。对调查实践活动、实验制作活动、生活实践活动等,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情学情调查,为学生设计适合度更高的实践活动形式,以有效提升学科达标效率。  相似文献   

18.
芮光忠 《考试周刊》2013,(69):153-153
初中化学是一门基础性自然学科,在新形势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开展具有双向性、互动性和发展性的互动式教学已成必然。本文主要探讨初中化学互动教学的重要性,并具体分析初中化学互动教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结合高校专业基础课学科特点,以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为例探讨应用微信、QQ、微博、博客等新型通讯交流平台辅助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学改革探索。近两年来的初步研究与教学实践结果表明,手机"移动学习"能够合理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和互动环境、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20.
初中化学是化学知识学习的启蒙阶段,打好初中化学的基础,对于今后的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结合新课改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以及实践探究的方法和能力是现阶段化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和目标。基于此,教师应构建互动探究模型,在实践探究与合作互动中,强化学生的化学科学理念,提升合作意识、实践意识、质疑精神等。一、互动探究模型理念与意义"互动探究模型"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创造性地实践探索而展开教学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