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学生认知数学对象,继而成为数学气质的心智技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结构变量。数感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对数的充分感知、感应和感受中,发展学生的数感。同时,教师应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运用了一定的科学手段去培养,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数产生了一定的感觉。  相似文献   

2.
3.
日常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碰到类似这样的学生作业:"门高2厘米"、"妈妈的体重是50克"、"小红每分钟走10米"、"养老院的老人平均年龄7岁"——如此荒诞的结果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在感慨之余,也引起我们的反思:在数概念教学中,是不是只要重视认数、读数、写数、数的分解、组成、大小比较就可以了呢?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一直倡导,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真正投入动手操作、实验等系列实践学习中去,以此助力他们有效开展学习,提升学习活力。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得围绕教学内容,创设适合的观察学习情境,以观察诱发他们深入思考;还得重视实践学习的组织与引导,以帮助他们感知方法;更要关注学习活动的引导,让他们更好地内化知识,建构相应的数感。  相似文献   

5.
数感是眼下数学教学改革中的热门话题,它对于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意义重大。在"数一数"的教学中,教师引入数字游戏活动,通过将数与形、拨、估相结合,让学生"数"出感觉,从而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6.
数感是对数的一种直观感受,教学"科学记数法"(第2课时)时,应结合生活中的大数据,让学生多层次体验数、数量及数量关系,获得数的意义,理解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7.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数感有内隐的特点,但并不是虚无缥缈的,它是数字、数位、计数单位,数的大小关系等整合而成的产物。教学时,可以以认数学习为载体,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拨珠数数、读数写数、收集交流、猜测调整等数学活动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和感悟,使数感逐渐生长起来。  相似文献   

8.
数感是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拥有良好的数感,才能更好地认识数学问题、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感,开展多样的数学活动,逐步引导学生体验数、感悟数,从而发展数感。  相似文献   

9.
数感是人们对事物数量与空间关系的感知,精准、充分、深刻的数感是数学教学的基石。由于教学理念的偏颇,当前不少学生对事物存在虚假、片面或形式化的感知,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实践证明,创设丰富的情境,能深化学生对“数”的概念的认识;多维表达,可强化学生对“数”的本质的抽象;抓住知识的本质联系,能有效促进学生数感结构化的形成;解决实际问题,能促进学生获得数感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其中所提到的“对数的兴趣”,就是数感。  相似文献   

11.
数感是指对数的含义、计数技能、数的顺序大小、数的多种表达方法、模式、数运算及结果的准确感知和理解等。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本文试图以《认识100万》为例,从体验、比较、表达与交流、解决问题四个方面来阐述数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陈云 《福建教育》2023,(45):52-5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数感和量感分开表述,引发教师的关注与讨论。虽然数感和量感在内涵意义和主要表现上有所区分,但“数”和“量”的难以分割使得量感和数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基于二者关系探寻量感的培养路径,有助于教师对症下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数感在人们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数可以用来表达和交流,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周围的事物,还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很多实际问题。学生数感的培养应在认识数的一开始就进行,并在学习数的运算、问题解决、实践体验中不断巩固。建立数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的概念,并掌握一定的数学运算技能,从而更好地走进生活中的数学。  相似文献   

14.
从有理数到实数,是人类对“数”的认识的一个巨大飞跃,其中无理数√2的发现功不可没.“√2有多大”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2有多大”既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无理数的概念,也有助于建立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5.
知识点分析 比较数的大小,学生是有经验的。一方面,他们在以前学习10以内、20以内、100以内的数时都比较过数的大小。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多次接触甚至亲自解决过这类问题。这节课,主要让学生探索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比较数的大小是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时,应创设情境,尽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基础.让他们在把旧知识和已掌握的方法迁移应用,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苏华旺 《陕西教育》2005,(10):13-1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结果,并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等,都是“数感”的具体内容。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培养“数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数学,顾名思义就是"数"的学科,数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素养,是数学"十大"核心理念之一。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而言,教师教学中不仅仅是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学生的数感培养。为此,教师应从基于学生认知基础、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关注课堂生成等方面培养学生数感,不断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数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培养数感也是教师的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感,不是通过传授就能得到培养的,而是根据学情让学生通过实物、学具进行数数,引导学生去发现、感知、理解,进而逐步掌握数的内部结构,最终提升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的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 10 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2 .初步学会比较 10 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正确运用“<”、“>”或“=”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过程性目标1.合作探究百数图的规律 ,初步感受探究的乐趣。2 .在比较大小的过程中 ,逐步培养数感。教学重点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教学难点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教学具准备电脑课件 :每组一个填写的数序卡、游戏板、计数器 2个。每个学生一对反馈卡。一、创设情境 ,直接引入。师 :小朋友们 ,你们看 ,谁来了 ?(电脑展现两个小精灵。)大家争先恐后地说 :是聪聪和明明。师 :对 ,数学王国中的…  相似文献   

20.
数感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的培养和发展要渗透在每个教学内容中,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采用不同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