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洋 《新体育》2023,(12):5-8
正确、长期使用健身类APP能对大学生的体质增强、体型改善产生积极作用[1],长期使用此类APP还可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2]。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选取了200名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在校生作为访谈对象,对其使用健身类APP的状况开展相关调查,统计调查数据并进行分析:从APP使用人数、应用种类与功能、等不同方面进行研究与探讨,找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经研究发现,受访学生普遍使用过健身类APP,且部分APP的受欢迎度较高,但仍存在服务内容相对单一、适用性较差等问题。基于上述问题,应完善健身类APP功能[3],融合体育课程,为规范使用健身类APP[4]、实现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金维  刘刚  梁思佳  梁玉 《体育科技》2023,(5):144-146+149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小型轻便、便于随身携带的便携智能终端随处可见,而近年来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却逐年下降,为研究便携智能终端及APP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了解大学生使用便携智能终端及APP的时长、频率、类别等情况,并结合大学生体质状况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使用体育健身类APP呈正相关,与其他娱乐游戏类APP呈负相关。大学生使用体育健身类APP时间、频率越长,体质健康状况越好,使用其他娱乐游戏类APP的时间越长,频率越高,体质健康状况越差。  相似文献   

3.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访谈法,对浙江省杭州市部分大学生体育网络媒介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体育网络媒介使用频率为平均每周2.3次,每次使用时间为30min~1h之间;大学生体育网络媒介使用目的主要为锻炼身体、学习体育健康知识、关注体育赛事与明星和消遣娱乐等;大学生体育网络媒体的使用内容主要为体育运动类APP课程、体育在线课程、体育赛事转播以及体坛资讯等;体育网络媒介的使用对于体质健康水平提升有积极的影响。应从学校体育在线课程建设、科学健身信息传播效果、体育运动类APP爆发式增长和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等方面,对媒介化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体育网络媒介使用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4.
在“互联网+”政策的不断推动下,体育产业实现了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产生了大量新型的以健身营销类APP为代表的体育互联网产品.采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健身营销类APP发展过程中拥有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外部机会与威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APP功能便捷性强且内容丰富,但核心竞争力不足,运营模式尚不成熟;国家政策扶持,健身市场需求旺盛;市场竞争激烈,线下健身场所拒绝使用.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APP个性化功能建设,健全用户健身反馈机制,优化APP运营模式,合理配置线下健身资源等发展对策,从而推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健身营销类APP的良好发展,为健身用户提供更为便捷的健身服务.  相似文献   

5.
吴华  焦巍 《当代体育科技》2022,(21):187-189
健身APP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手机软件,其作用包括健身锻炼课程的讲解、为使用者提供体育锻炼建议等,健身APP适合不同类型的健身人群,能够根据使用者不同的健身需求,为其简要制订个性化的健身计划。高校大学生在校接受较高的继续教育,对新鲜事物的兴趣、掌握能力均较高,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健身APP的概率较高,但由于学生对健身的认识不足,其日常运动健身效果较差,无法做到有效应用健身APP。  相似文献   

6.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使用手机运动APP进行体育锻炼。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研究信息化背景下手机运动APP对大学生静态生活的影响,发现大学生对手机运动APP的使用率较高;大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的体育锻炼需求和参与体育锻炼的意愿;高校体育课程与手机运动APP的应用存在着不协调性;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不足、缺乏科学的指导。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对大学生使用手机运动APP进行体育锻炼的指导,提供优质高效的体育教学资源,丰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7.
《体育师友》2018,(1):41-43
运用SWOT分析法,对健身类APP应用于青少年运动习惯培养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进行分析。认为在"健康中国"的时代背景、我国青少年体质提升的迫切需要等机遇下,健身类APP应用于青少年运动习惯培养具有健身指导的经济性、健身类APP锻炼方法的科学性以及促进青少年运动个体间的良性互动等优势;并且存在健身类APP必须依附网络而生存、健身类APP对锻炼效果监控的薄弱性的劣势;同样也面临青少年面对网络的自控能力、传统观念的影响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全民健身""健康中国"与"互联网+"国家战略交汇一体的背景下,"互联网+体育"的实践-运动健身与APP平台的结合成为了校园新的流行元素。大学生健身水平关乎学生自身的身体健康,利用运动APP提高大学生健身水平是体现学校体育教学与时俱进,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重要形式,代表了学校体育文化新氛围。鉴于此,研究中以"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常用的运动健身类APP服务的内容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利用运动APP提升大学生健身水平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期望能够为大学生提供科学化、均衡化的运动健身建议。  相似文献   

9.
健身类APP功能丰富多样、简单便携,具有的娱乐和社交功能可以激发学生的健身兴趣,健身类APP对学生居家体育锻炼具有比较深远的影响。本文笔者首先介绍了健身类APP及其功能,随后分析了学生居家体育锻炼面临的挑战,最后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学生、教师、家庭三方面提出了健身类APP在学生居家体育锻炼中的具体应用路径,希望对学生熟练掌握体育技能、提升身体素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总结归纳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运动类APP的概念和分类现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我国文献对运动类APP的概念命名文献较多但逻辑混乱,可能与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概念使用存在混乱、各学科对于概念的命名原则存在争议、学术界对于“体育”概念本身存在分歧有关;手机应用市场和学术文献对运动健身类APP的分类也存在逻辑混乱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由于智能手机的不断更新进步,体育运动类APP发展迅速,功能不断完善,能够使人们简单、直观、高效、便利地掌握自身的运动数据和信息。本文以高校大学生公共体育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对比分析法,探讨APP运动软件应用在高校大学生公共体育中的方法,为促进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及指导学生课外体质健康发展提供依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12.
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健身指导APP给人们的运动健身带来了新的指导方式。通过文献资料法收集了当前健身指导APP的资源现状,问卷调查法了解当前健身指导APP的使用现状。研究发现,当下健身指导APP存在的问题有:(1)健身指导APP各类型使用率与实际市场占有率差别较大;(2)健身指导APP付费服务存在缺口;(3)通过健身指导APP达到经常锻炼标准的比例较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1)着力发展资源配置型健身指导APP;(2)丰富健身指导APP付费服务,创造新型盈利点;(3)提高健身指导APP服务水平,加强内容的信息监管;(4)与其他互联网平台相互整合发展,多方位为人们提供健身指导服务。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健身APP及可穿戴设备在体重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数据和文献分析,以期为普通健身人群、专业人士及机构和设备开发人员提供参考。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综合分析法,对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全球范围内超重和肥胖不断增涨,凸显了相关的健康问题;与此同时,健身APP和可穿戴设备的使用急速增加,这成为体重管理的机遇。当健身APP和可穿戴设备结合,健康能够数据化,并导向正面结果;各种研究表明,科学使用移动设备可以有效帮助人们达成体重管理的目标。可见,相关技术的更新,将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特定人群的个性化需求也开始凸显,这对健身APP及可穿戴设备的设计、研究、开发及内容专业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36名大学生进行为期12周的健身气功八段锦干预,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旨在探究健身气功八段锦对大学生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效果,并针对注意力、动觉方位知觉两者与动态平衡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探究动态平衡与运动认知功能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运动类App的使用在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中的有效性进行梳理分析,研究结果:1大学生群体中使用运动类App人数较多,比例为51.41%,主要获取途径为:根据自己需求自行下载安装及朋友推荐;其中运动跑步类(如:Keep、Fttime、咕咚运动)最受广大学生青睐;2调查发现,使用运动类App后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等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其存在显著性差异。3对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基本情况调查时发现,其中有35.73%的大学生曾使用过运动类App,整理数据发现,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在于部分App在设置上功能单调、记录不准确,无法准确定位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移动互联网进入全民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全民健身计划的全面推行,咕咚APP走进了大学校园。自引入咕咚APP后浙江农林大学大学生身体素质尤其是耐力素质有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咕咚跑步作弊现象也蔓延开来。文章基于对浙江农林大学在校生抽样随机问卷调查数据,对研究对象基本信息(性别、体测长跑成绩、年级)与作弊的倾向进行相关性分析,进而从大学生心理学、诚信教育、健康教育等角度出发对大学生咕咚跑步作弊现象进行深入讨论,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互联网 ”理念的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运动健身产业深度融合,各种类型的App软件被开发出来,其中运动类App是移动互联网和运动健身项目的连接点。运动类App作为一种新型健身途径,在大学生的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的锻炼行为、锻炼动机和锻炼效果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虽然目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在校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情况较为普遍,但是运动类 App 在哈尔滨市大学生中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以哈尔滨市为例,研究运动类 App 对在校大学生锻炼动机及锻炼行为的影响。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为运动类 APP 对在校大学生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的影响寻找结论。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太原的6所本科院校、5所专科院校共1 000名在校学生的健身态度与健身行为进行了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总体来说,高校大学生的健身态度基本是比校积极的,但未能形成对体育健身的深刻认识,健身行为较弱。活动场所以学校体育场馆为主,与同学结伴为主要的组织形式,体育消费水平差。大部分学生每周不同程度地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时间比较短,锻炼效果不佳。影响健身的主要因素是缺乏场地、器材,学习紧张,余暇时间太少,缺乏指导。建议各高校加大投资,壮大师资力量,加强对大学生健身的宣传力度,营造一种有组织、有管理的健身氛围,使大学生真正认识和体会到体育健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以当前社会热点"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为切入点,对运动类APP的功能进行分析,以体育习惯形成的心理过程为线索,探讨运动类APP对大学生体育习惯养成的影响。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论:运动类APP可以通过激发运动兴趣,满足运动需要,呈现运动效果的优势,渗透式的促进体育习惯的形成。研究建议:大学生应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选择相适应的APP;相关部门应完善APP的监管机制,保证APP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采用SWOT分析法,对当下健身类APP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研究认为健身类APP具有经济发展、便捷、科学化、互动性和个性化的优势,但存在项目内容单一、受设备配置影响较大以及盈利模式单一等方面的劣势;拥有健身人群不断扩大、政策机遇以及科普技术支撑这3大机遇,但面临来自竞争者、替代产品等方面的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