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书院注重培育生徒以"爱国"为核心的"为民"之德,并形成有关爱国教育的优良传统.书院的爱国教育是通过"仁民爱物"的情感激励、"润泽斯民"的理性疏导和"著力躬行"的实践体验来实现的.书院这种颇有成效的爱国教育方法,启迪我们加强当代大学生爱国意识的培育要强化其对于祖国的情感认同、理性认同和实践认同.  相似文献   

2.
刘枫 《文教资料》2007,(27):87-88
中国古代书院在长达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独特的教学方法,也形成了优良的教育传统,其中包括学术独立,自由讲学的精神,对学生读书能力的培养的重视,人格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并重,注重学问气节的无畏爱国精神,这些优良的教育传统至今仍然值得各类大学借鉴和弘扬。  相似文献   

3.
自元朝开始,河北邢台开启了书院发展的历程。相比全国而言,邢台书院发展态势相对滞后;而在河北省域内,邢台书院发展居中等偏上水平。在700多年的发展中,一批较有名望的邢台书院相继出现。书院广泛开展的教学活动以及多元化筹资方式,使其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迥异于古代官学和私学的显著作用。发掘、整理和研究古代邢台书院教育文化,对发展邢台教育事业、增进社会文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书院在中国古代文化史、教育史、学术史上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典型代表,它在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创造过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经世济民是中国古代书院的优良教育传统。书院的济民教育是通过引导生徒强化济斯民的价值认同、仁者爱人的情感认同和著力躬行的实践认同来实现的。书院这种颇有成效的教育方法对当前大学生服务人民荣辱观的培育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莉 《辽宁教育》2013,(1):12-14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书院集修书、藏书、印书、学术研究和讲学授徒为一身,从传统文化中脱颖而出,又怀抱着传统文化走向新的发展。作为东北地区至今唯一幸存的书院——银冈书院,更是具有其独特的代表性和重要性。银冈书院的兴起与发展:不仅让我们知道东北地区当时的人丈面貌,更让我们窥探到那段历史的图像。银冈书院是其他书院无法替代的中国历史的见证者。  相似文献   

7.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机构和教学组织,一般是由私人出资创建,并在著名学者的领导下,积聚大量图书,聚众授徒讲学,而且以传播知识,研究学问为主要内容,以下层平民为主要教育对象。它不是官学,但却是官学的一种补充,后来还具有半官方的性质;它是私学,但远比一般的私学规范。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书院是一个集人才培养、学术创新、文化传播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组织,在培养人才、发展学术、传承文化、开启民智中体现出独特的精神品格和文化意蕴,形成了以教育教学与学术科研结合、人格教育与知识教育并重、倡导师生互动、培养独立精神、百家争鸣、兼容并蓄、崇尚自主精神、躬行践履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理念,对于重振当代大学精神,完善教学模式,构建和谐校园关系,推动大学教育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书院是一个集人才培养、学术创新、文化传播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组织,在培养人才、发展学术、传承文化、开启民智中体现出独特的精神品格和文化意蕴,形成了以教育教学与学术科研结合、人格教育与知识教育并重、倡导师生互动、培养独立精神、百家争鸣、兼容并蓄、崇尚自主精神、躬行践履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理念,对于重振当代大学精神,完善教学模式,构建和谐校园关系,推动大学教育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的传统书院教育模式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一大问题.文章通过回顾我国古代书院兴衰发展的历史过程,从中探索书院在选址、藏书、祭祀、教学方式、师生关系及道德教育方面的特点与价值.通过研究,从注意大学物质文化品位建设,加强校园礼仪文化建设,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良好师生关系以及在生活中积极践行道德教育这五个方面来阐明书院教育对当代大学教育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书院教育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演进,到了21世纪的今天,当代大学正结合西方住宿学院制进行书院制建设的尝试。书院精神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结晶,其中"尊德行"的德育教育、"精思善疑"的求是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教育等教育性特点更是书院教育的精髓和灵魂。对古代书院精神的教育性特点进行梳理和总结,有利于对书院精神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而进一步有利于当代大学书院制建设从中寻求启迪,汲取借鉴,形成重视学科交叉的通识教育、配备全方位指导的导师团队和构建师生融合的学术型社区等当代大学书院文化,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教育文化。  相似文献   

12.
于述胜 《教育研究》2020,41(3):47-65
"格物致知"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重要理论问题,自古异解纷呈。异解越多,便意味着臆说越多。导致臆说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混淆了解经与借题发挥的界限;其二,不能准确把握《大学》的思想逻辑以及依此确定"格物致知"的解释范围与方向。《大学》之要义,在于以修身为本而明明德于天下。故"纲"虽曰"三",其实皆括于"明明德"一语;"目"虽曰"八",其实皆以修身为本。"八目"之间,呈现为以修身为原点的涡旋式结构。修身之要义,在于好恶之情的顺应、调适与沟通。循此逻辑可知,作为修身工夫的格物致知,与"情理"密切相关,由前后两个环节构成。"致知"之"知"即情理之知",格物致知"就是通情以达理的物(人)我感通之道。通过通情以达理,《大学》有效地实现了情与理的统一。大义明,方能训诂通,对于古今纷纭之说亦可明其得失。情理之所以为情理,就在于有情斯有理,无情必无理;理从情出,情通理得。《大学》的"格物致知"之所以具有永恒的理论价值,就在于它呈现了人类道德生活的这一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13.
大学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必须放在大学之存在的背景中来谈,先从中国传统的书院教育谈起。西周时代的中国教育掌握在贵族阶级之手,孔子将王官学转变成为百家言,开民间讲学之先河。公元第10世纪以后,民间书院兴起,但也出现被官学化的倾向。官方力量对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是从先秦时代的民间讲学到汉代的官学、宋明的书院,都有官学化的倾向。传统书院的教育理念是全人教育,希望使人能达到身心一如、成己成人不二、天人合一的状态。谈到身心一如,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心何以能支配身?古代儒家相信心是价值意识的创发者,因此具有普遍性,也有其必然性。孟子提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这四端之心具有普遍性,而心的必然性就是建立在普遍性之上。在古代的全人教育里,心的觉醒是全人教育的理论基础。重点是:心如何支配身?心对身的支配要经由教育的过程,这就涉及人的修养工夫问题,全人教育的方法在使身受心的支配,进而能与心合一。书院教育的全人教育的第二个核心理念是成己成人不二。所谓成己成人不二的涵义是指教育的目的在于透过自我的转化以完成世界的转化。书院教育的全人教育的第三个价值理念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指完整的全人教育应该完成人的生命知、情、意三面向的统合。孟子主张:无形的修养会转化在有形的躯体之上。就是说人外在的相貌是天生的,但只有圣人也就是真正有修养的人,才能够将内在的禀赋转化到外在形体上,从身心一如进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列强东侵,中国进入历史危急存亡之秋,中国大陆兴办现代西式大学是为了脱离被侵略、被殖民的宿命,也因此,现代大学和政治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20世纪中国的大学学生运动风起云涌,这与近代海峡两岸高等教育在富国强兵、中体西用的情境中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今天中国大陆已告别革命,海峡两岸也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并卷入全球化的大潮流中,因此,21世纪全球化趋势对海峡两岸大学造成另一波新的压力,已是不可避免的事实。  相似文献   

14.
随着西方近代以来的学科分化,大学教育也日趋专业化,乃至于职业化,培养出来的是某种“产品”而不是一个人格整全的人,西方的教育学者因而提倡自由教育与通识教育。但自由教育产生的是西方意义上的现代公民,并不能真正培养中国社会所要求的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学生。中国传统书院以传授儒学为主,与现代自由教育有同有异。本文认为书院所要传授的儒学与现代自由教育品性不合。现代的大学与现代的自由教育相适,儒学在现代大学中的处境并不乐观,因而现代书院于儒学复兴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
作为高等教育机构,中国古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差不多处于同一个时代,然而它们的发展结果及对后世的影响却大相径庭。因此,通过对这两者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他们的共性及差异,以便更好地认识高等教育的自身规律。  相似文献   

16.
17.
王中奎 《文教资料》2010,(8):161-163
书院是中国古代颇具特色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文章回顾了中国书院教育的发展历程,从教学模式、学术研究、师生关系、人格教育等方面揭示了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特色,并着重从师生关系角度探讨了书院教育对当代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李昕 《考试周刊》2014,(62):144-145
中国书院教育起于唐,兴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古代教育的发展和学术的繁荣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理念及人文精神再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在享有例外权的官学是行不通和不必要的,或者说被排除在官学之外。在时代的催生下,南宋书院发展的高峰时期出现了史无首例的对官学批判的热潮。要革除宋代教育的弊病,其关键是复兴或者说重新确立儒家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书院历千年而不衰,在古代社会具有生机与活力,究其根由在于它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德育人教育理念的人文精神。这种独树一帜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更是成为了气势磅礴而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教育思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书院教育在宋、明两朝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随着封建集权的加强,书院虽一度成为封建王朝的教化工具和封建官僚的培养机构,但书院相较于宋、明的官学教育而言,有着更为自由的学术精神和学术气象,宋明理学在书院教育的推动下,在思想控制极其严格的封建社会中后期反而获得巨大的发展.这些发展得益于书院聚集了大量的儒学大师和典籍、建立了完善的教育体系、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