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重要途径,但部分学生写作能力较差,作文内容质量较低,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缺少写作的灵感。因此,在小学语文单元习作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单元的学习,积累学习经验以及优美的语句,学习文章写作手法,从而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应对单元习作教学进行综合地分析和了解,制定出专业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吴淑桦 《江西教育》2024,(19):25-27
在“大单元”的视域下,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应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教材为中心,以单元为单位,整体规划学生的习作学习;应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促使学生进行习作素材积累与分享;应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笔者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习作“记一次游戏”为例,对如何在“大单元”视域下开展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教师对作文教学难,学生对习作难的问题,已是一个老话题.因而,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应采取科学的方略,逐渐地解决作文教学的困惑,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使作文教学焕发出一片生机.  相似文献   

4.
作文是学生的一种心智活动,它对学生的心灵培育、情操陶冶、人格取向都能产生深远的影响。教材中的单元习作,既是教师习作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习作的重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害怕上习作课,说“台上磨破了嘴,台下却不动笔”。尤其在农村小学,这一问题更为突出。为此,我校确定了《农村小学个性化习作导学实践的研究》,并被立项为大兴区“十一五”规划课题。在教材的单元习作中,学校以“导学卡”为媒介,灵活导学,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性,引导学生走个性化习作之路。  相似文献   

5.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农村小学的习作教学,更是“难中之难”。不少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怨声载道:作文引导如何下手.学生难于下笔.习作空洞无味等等。确实农村小学生阅历少,缺乏耐性。观察事物又不全面。如何写出一篇完整的作文.归根结底还是激发学生的习作自信心.从平时起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我认为从平时针对习作方面的训练。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以此介绍以下几点作为教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杨国秀 《教师》2010,(4):77-77
习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这源于它复杂的、烦琐的教学过程。教师要教好习作,必须从字、词、句、篇、口语表达逐层打牢基础,最后方能进入到习作的教学。而学生学好作文,首先要有初步的语文功底,方能进入作文的学习。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指导是一个外化的教学.而学生的习作不仅需要外化,更需要内化为自己的习作精髓。  相似文献   

7.
刘霞 《教师》2012,(34):59-59
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难教,学生怕写”的现象长期存在,笔者试图从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长期积累,指导学生进行想象习作等方面着手,以达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之目的,让学生自由习作,快乐习作。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最费时、费力但又收效甚微的。笔者认为,作文指导不是从读到单元习作要求才开始的。早在学习一个组元的课文之前,就要明确本单元习作要写什么。要想为学生的习作提效,有效训练非常必要。下面笔者结合三年级下册语文三、四单元的作文要求,谈谈怎样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9.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农村小学的习作教学,更是“难中之难”。不少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怨声载道:作文引导如何下手.学生难于下笔.习作空洞无味等等。确实农村小学生阅历少,缺乏耐性。观察事物又不全面。如何写出一篇完整的作文.归根结底还是激发学生的习作自信心.从平时起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我认为从平时针对习作方面的训练。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以此介绍以下几点作为教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学生的习作,教师应做到“精批细改”,一直是领导督查教学工作的要求,并作为衡量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是否认真的依据。对此,笔者反复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觉得对学生的习作“精批细改”,不仅无多大的意义,还会束缚学生手脚,扼制灵气。反思一:“精批细改”会冲淡学生修改的自主性批改作文就是教师依据习作要求对学生已形成的文稿进行润饰修改,肯定长处指出存在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一次习作“学有所获”。这个环节在习作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然而教师总担心领导会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对一本本学生的作文埋头“精批细改”,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能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激发学生习作热情,提高他们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但是多数学生拿到老师批后的作文,未能细心揣摩老师批改的意图,  相似文献   

11.
优化作文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习作的能力.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文字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手段,俗话说:我手写我心.作文与学生的思想品质、认识水平、生活体验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作文.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作文过程进行优化创新,让学生在“写作思维”中获取灵感,让学生的习作语言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2.
习作是语文综合能力的检测。教师感到习作难教,学生觉得作文难写,一提起作文学生就感到头疼,不是东拼西凑就是抄袭。我认为.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打开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就会解决作文的“难”了。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师难,学生怕。难就难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习作的能力;怕就怕无话可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出的习作并不被看好。要让学生冲破作文的“牢笼”,先要从解难开始。  相似文献   

14.
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这是一个尊重个性、展示个性的时代。现代语文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发展个性为目标的教学,我们的教育应为学生的创新提供发展的契机。传统语文教学的模式除了教师讲解,就是学生做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也总是在一单元文章教学后,根据单元作文要求训练学生习作,而这种作文练习,又纯粹是为模仿某一写作要求,常有“蜻蜓点水”的感觉,不能尽意。在这样一个封闭的圈子里,学生很少接触社会和自然,写作时哪会有真挚的情感呢?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必须摒弃陈规和旧的教学模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习作…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的开展一直“步履艰难”,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痛。作文难,难在何处?感到“无物可写”是学生作文的普遍心态。“无物可写”有两种情况,其一是由于接触社会少,直接经验缺乏而导致作文“无话可说”,这是“真缺米”。还有一种情况,可谓“假性无米”。  相似文献   

16.
每一位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都把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是,"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学作文教学。如何在困难中不断学习实践探索提高们的小学作文教学呢?对此,本文从以下方面进行了阐述。1从低年级抓起,培养习作兴趣习作虽然在三年级才开始,但是笔者却以为习作指导应从  相似文献   

17.
作文.尤其在小学阶段.对师生而青都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讲.一提作文就头疼.大喊“难写”.苦于“无米下锅”:而对于教师来说也是苦于“难教”.这两难境地似乎已成为小学习作教学的困境.也正是这种困境促使我们去思考:如何化“难”为“易”.让学生高高兴兴学习.快快乐乐落笔.轻轻松松作文呢?  相似文献   

18.
陈霞 《现代语文》2014,(10):133-134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对学生习作指导的延伸,是教师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再次认识和表达的过程。它体现了作文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写作方法,还要让学生学会评改的理念。然而在作文教学中,不少老师只重视学生“落笔”前写的指导,忽视学生“成文”后的推敲与评改,殊不知,这正阻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优化学生作文评改的环节呢?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不妨也可以这样说:只有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情趣,享受到作文快乐的作文,才是真正的作文。许多时候,人们把写作当做一种技能来练习,致使作文教学陷入了一个怪圈,教师说难,学生说难,家长说难,人人谈作文变色。其实,学习写作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快乐体验的过程。只有体验到习作过程中的乐趣,享受到了习作过程中的快乐,作文教学才能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至于“真”,达于“善”,臻于“美”的境界。《语文课程标准》19次提…  相似文献   

20.
姜玉珊 《成长》2020,(4):133-133
针对小学生写作过程中“习作难、难习作”的心理,笔者在作文指导的过程中,巧妙地通过生活化习作模式的构建,让学生立足生活积累素材、进行练笔,夯实学生的习作基础,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