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所以"为理解而教"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利用各种方法为学生的理解性学习提供助力,比较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30~31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掌握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平均分物体的方法,在操作交流中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3.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30~3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过程,对平均分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构建平均分的表象。2.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把总数分成每份都一样多的几份,感受和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学会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内涵的理解,为学习除  相似文献   

4.
张志红 《教师》2013,(33):35-35
《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除法”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13-16页的内容。教材简析平均分是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好除法首先要理解平均分。教材提供了直观、操作性很强的素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平均分的方法,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学好这部分内容,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平均分的机会很多,脑海中虽然有浅略的表象,但无深层次的理论体系,这节课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升华。  相似文献   

6.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对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有了更理性和更个性化的解读与思考,一些有别于常规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创新教学设计随之出现.耳目一新的背后也带给教师感触:为何而创新教学思路?什么样的创新设计才是有效的?课堂能创新吗?  相似文献   

7.
黄毕年 《福建教育》2009,(11):11-12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学生。只有深入了解学生、准确把握学情,才能以学引教,以教促学。因此,磨学生也就成了磨课的重要内容之一。磨学生要考虑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激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把数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整合,找到生活与知识的连接点,并以它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探究数学、运用数学,产生数学有趣、数学有用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9.
<正>新课程改革以来,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某种程度上,关注过程,就是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知识获取过程;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让学生经历感悟数学、理解数学、爱上数学的过程。与过程相对应的是结果。所谓结果,通常指确定的结论、最终的答案、预期的目标,概念、法则、公式、定理、规律等都可以看成确定的结论。关于过程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此,结合《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情景浅谈这两点在教学中的实施和运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程浪潮在教学事业的不断涌进,其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反思可以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将设计和反思巧妙地融合起来,在设计中反思,在反思中设计,从而帮助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实现由感性向理性的过渡,由感知向运用的转折,进而充分发挥教学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六册第53-57页;目标拟定: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使学生认识分数并初步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及其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小学数学学习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小学数学学科,作为学生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承载着培养学生良好素养的重任,本文结合具体课例,略谈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5.
曾嘉欣 《新教师》2023,(2):65-66
数学是具有结构化特点的学科,结构化教学可把知识内容进行梳理、串联、整合,形成完善的数学知识结构和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平均分”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探究在结构化视域下帮助学生在高点认识本体知识,全局性地把握知识结构,让“平均分”的种子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16.
“平均分”是形成除法含义的基础。在“平均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经历“分物比较”“规范操作“”适度回顾”等过程,概括出“平均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即“等分”与“包含”,并用“相同减数连减”的形式记录,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7.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分析《平面图形的认识》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一般特征,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并对相关教学过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要符合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学科的精神实质,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更要面向全体学生,采用多样化的启发式教学,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19.
"数的认识"是"数与代数"知识模块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文章针对该知识模块教材内容及其教学,进行具体的研读与分析,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该课程内容的结构与重点,探索出几种通用的教学策略:结合现实情境、借助多种模型、巧用迁移策略、挖掘知识内涵等,让课堂充满智慧,使课堂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和观察、比较、辨析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正确规范地说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2.结合具体情境,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均分,形成平均分的一般策略,提升学生的思考策略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