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数感与发展数感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数感是人们主动地、自觉地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数学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数感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概念,形成数学运算技能。在数学教育改革中应当正确地理解“课程标准”中有关数感的要求,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性。在数概念教学与数的运算教学中,在指导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2.
吕彩霞 《甘肃教育》2011,(24):33-33
所谓“数感”,就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应用数的意识,它可以帮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数感的建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需要;数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用数学观念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如何理解数感,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数感解决生活问题呢?  相似文献   

3.
潘文忠 《考试周刊》2011,(81):78-78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并把它摆在新课程六个核心概念中的首要位置,可见理解"数感"这个概念,并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程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简单地说,数感就是把实际问题与数学联系起来,它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也可以说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良好的数感的建立能使学生会用数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并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学知识建立起联系,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相似文献   

4.
吴艳玲 《考试周刊》2014,(79):74-75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人主动地、自觉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学生要了解数和运算的实际意义,用数及其关系表达和交流信息,用数学的观点解释现实问题。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注重学生数感的培养,必将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对公民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公民的数学素养要得到提高,就要从小培养他们数学学习的数感。本文旨在分析数感在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探讨加强数感教学的方法。在数感的培养过程中,让学生更多地看到数、思考数、运用数,增强学生把抽象问题变直观的能力、思考的能力、运用数学的能力。我们在思考中前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数学地思考。在数学课堂中可以通过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教学中要讲究数感培养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叶清芳 《教师》2016,(4):66
数感是一个人的基本数学素养,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人对"数"的敏锐、精确的感知和领悟,它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让学生建立数感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观察思考、培养估算等方法训练学生感受数学和运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一、动手操作—体验数感  相似文献   

7.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数感”不是通过他人的传授而能够获得的,培养学生的数感,要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去感知、去体验。  相似文献   

8.
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中,要以学生熟知的、亲近的、现实的生活数学走向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数感的建立和数学素养的提高。以下是本人对小学数学培养学生数感的几点看法。一、在生活情境中培养数感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许多学生对数学知识不能很好地建立表象,更不能真正的理解数学的内涵。在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体验数感。  相似文献   

9.
徐加旺 《小学生》2012,(9):93-93
《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在内容标准的几个阶段都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数感是学生的一种数学素养,是能够“数学地”思考问题的重要标志。教师只有尽量创设生活情境、注重动手实践、鼓励大胆猜测和重视问题解决,才能让学生在交流中感知数感,在操作中领悟数感,在猜想中发展数感,在应用中深化数感,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1.
《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在内容标准的几个阶段都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处理与解释。可见,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一、结合实际,建立数感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中要充分利用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  相似文献   

12.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它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建立明确的数的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联系数学问题与现实问题的桥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数感是促进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关键。但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所以需要结合概念教学、计算教学等途径,慢慢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其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更灵活地运用数学,升华学习数学的意义,为学生学习数学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4.
张正再 《教师》2008,(19):41-43
在新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确立了“数感”、“符号意识”等七个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关键词,并给出较清晰的描述。“数感”摆在首要的位置,可见理解“数感”这个概念,并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标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引领学生走进数感世界,自觉地用量化的眼光观察生活,观察周围世界,学会数学地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是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刘海凤 《林区教学》2012,(12):73-73
数感首先是一种感悟,儿童的感悟与生俱来,又在他们的自主活动中发展。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内容提出来,并且在内容标准的几个阶段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让学生能体验到数概念的是生活的必需品、在生活情境中实践,把握数的大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计算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根本。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学会用数学的思维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本文探讨了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提升学生的数感,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学会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动手操作、教师问题的牵引,让学生展开思维构建数学模型,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8.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人主动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的态度和意识。具体表现为善于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找出数学模型;善于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学建立起联系。那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并使之生根呢?  相似文献   

19.
球员打球有球感,歌手唱歌有乐感,学生学数学也要有数感。所谓数感:狭义地讲指学生对数的感觉,对数的敏感性。它是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为理解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和解释。“数感”不是知识,也不是技能,它不是通过他人的传授而能够获得的。也可以说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20.
数感,实际上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理解数和应用数进行有效运算的能力,是自觉地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数感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数概念的教学,谈谈培养学生数感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