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了国际传播和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意义。面对海外新媒体语境中“传统中国”的形象日渐深入人心,西方媒体对于现代中国形象的“解构”,海外受众对于“全球化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期待,中国主流媒体短视频传播有必要从传统议程设置向网络议程设置转型,依据海外受众的特点以有效的叙事策略提高传播效能,充分利用短视频特质形成整合营销传播之势,在危机公关的积极干预下化解负面舆情,促使海外认知中“可爱”的古老中国,向“传统、现代、全球”多维度认知下的“可信、可爱、可敬”的国家形象转化。  相似文献   

2.
3.
殷璇 《新闻知识》2021,(1):66-72
农村短视频已成为各大短视频平台中重要的一类.这种"内生式"的短视频改变了以往缺乏主体性的农村叙事,有望建构新的农村媒介形象.本文抽取了"西瓜视频"平台121条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短视频作为样本,从标题、主题、主要人物与事物、拍摄场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分析结果为基础,描画出这些视频中呈现出的包括农村环境、农村生活、农人三...  相似文献   

4.
江素珍 《中国出版》2022,(10):35-39
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抖音账号上涉及国家形象的短视频为例,研究其功能特征,并从结构特色、主题分布、叙事特点、内容表达这四个方面探究主流媒体如何利用社交平台建构国家形象。重点对主流媒体国家形象短视频叙事风格的多重转变进行了分析,指出这些转变更契合短视频的传播特点。最后从语言讯息、图像讯息、价值观讯息三个层面深入探讨主流媒体短视频中的国家形象建构问题,以期多维度呈现社交短视频中的国家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随手即拍、即时分享的短视频成为全球范围内流行的媒介形式、艺术样态、社交方式和消费景观.短视频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传播社交化、呈现方式"视频化"让国家形象在全球的媒介环境中鲜活生动.视听语言的"无国界"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文化、语言、种族带来的隔阂,缔造了跨文化双方的共同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6.
张智华  李赟 《新闻战线》2021,(5):99-101
短视频作为新新媒介赋权农村女性,使其找到了媒介化生存的场域,拥有了更多向外界展示的平台、更多的表达空间。她们通过短视频与现代社会相融,在社会层面,展现的是现代社会的融入者、新时代的“娘子军”形象;在家庭层面,展现的是大家族的纽带、小家庭的主力形象,在个人层面,通过短视频展现农村文明风貌、传递乡土情怀,并获得自我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7.
王铎洁  王康 《新闻传播》2022,(16):119-121
新媒体时代下,图文类、视频类以及其他形态的新兴媒介逐渐分流传统媒体的受众,主持人群体作为传统媒体当中的关键成员,也开始探索在新媒体当中构建自身形象的策略。传统媒体中,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话语表述与节目定位相同,大致分为新闻类与文艺类主持人。在众多风格形态各异的节目主持人当中,少儿类节目主持人在新媒体平台当中的形象建构要易于其他类型,同时也具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和个性。本文试分析新媒体中主持人角色定位的变化以及从成功案例中找出共性,进而探讨短视频平台中少儿主持人的形象建构。  相似文献   

8.
王艳 《新闻传播》2024,(6):52-54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短视频平台成为人们信息获取、企业盈利发展的基础所在,对于城市建设及发展而言,也可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的容量性与引流性,深度分析不同应用场景下,城市文化形象建设的内容宣传点,结合城市文化产品、特色产品等,通过短视频内容进行宣传,令人们真正了解到城市的文化底蕴,增强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基于此,文章以城市文化形象中的“文化基因”为切入点,阐述城市文化形象的表达形式,并对短视频平台城市文化形象建构思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贾景裕 《今传媒》2022,30(4):27-30
强烈的国家认同是一个政权得以长期执政的基础和底气,而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国家认同”的培育手段之一,备受重视。主流媒体通过积极生产优质内容响应号召,以此营造全民知史学史的舆论氛围。本文从视频时长、视频内容、感情色彩及传播价值四个方面对人民网党史短视频专题片《新中国是这样炼成的》的叙事特征进行分析,探究其对政治、文化和历史三个维度的“国家认同建构”。  相似文献   

10.
王一帆 《视听》2024,(3):110-113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用文化为乡村振兴凝聚精神力量。随着短视频的持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乡村文化形象建构问题值得研究。当下,短视频中的乡村文化形象建构尚存在诸多问题,如非遗传承者承受多方局限性、传播内容过于娱乐化或者过于乏力、传播空间受到挤压和传播过程缺乏互动性等。对此,应当多方拓展乡村非遗传播渠道,合理利用身体叙事营造在场感,平台也需要改进算法机制,在重视民俗内容传播、追求创新的同时仍坚守“内容为王”,推动非遗文化在数字时代实现创新性继承、稳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7,(5):45-51
国家形象的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从互动论、认知论的视角关照国家形象的形塑,认为国家形象存在"自我认知形象"、"他者认知形象"、"自我期待形象"和"他者期待形象"这四个向度上的互动关系,并将这四个向度置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中加以考察,发现国家形象并非固定的,而是在认知中不断发生变化,进而会影响国家形象的传播策略。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国家形象互动模型,以期多维度地关照国家形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彭瀚翔  刘英杰 《视听》2022,(4):170-172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作为大型事件之一,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许多媒体通过短视频的形式从体育建筑、中国夺冠历史到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体育强国的访谈、中国传统文化与体育运动的融合等角度,对北京冬奥会进行重点宣传.短视频建构了冬奥会中的国家形象,并促成了国家形象的媒介奇观化,唤醒了观众的集体记忆,增强了观众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陈欣彤  申雪凤 《视听》2023,(12):132-136
区域文化形象体现区域的文化特征和精神象征,能加强区域识别和记忆,提升区域竞争力。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区,广西重视特色民俗体育的发展与传承。2022年,广西特色民俗体育相关短视频引起网友的积极讨论。本研究以探讨短视频内容对广西区域形象建构意义为目的,对民俗体育短视频进行视听觉语言、内容元素和叙事风格三方面的内容分析。结果显示,视听语言意图让观者感受到传统民俗运动积极参与和传承的区域景象;民俗文化的画面呈现较为丰富,但内容类别不够多元,观念类民俗、人文景观类民俗未能充分凸显;短视频主要通过科普型和趣味型两种叙事风格对外展现广西民俗文化。综合上述三方面的具体类目进行分析可知,短视频建构了活跃爽朗、新奇有趣的广西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4.
肖奎 《新闻前哨》2022,(18):74-76
本研究分析了短视频平台中乡村教师自我建构了怎样的媒介形象。研究发现,乡村教师在短视频传播中,大致建构了四种媒介形象,分别为“乡村教育的无私奉献者”形象、“教书育人的‘灵魂工程师’”形象、“学生成长的守护人”形象和“积极乐观的平凡人”形象。乡村教师在短视频中建构的形象,提高了乡村教师的自我认同与职业吸引力,推动了优秀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为了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的网络媒介形象,乡村教师还需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5.
张玉玲 《视听》2022,(6):158-160
随着移动终端和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长期处于城市边缘地带的小镇青年逐渐走入人们视野。本文主要以框架理论的观点来探究抖音短视频平台上自媒体对小镇青年这个群体的形象建构。从议题、场景以及叙事这三个框架分析发现,小镇青年虽然往往呈现一种求知奋斗的青年形象,但是内心向往悠然自由的生活,是与城市青年相去甚远的一个群体。自媒体的“自塑”框架可为小镇青年以往的“污名化”形象正名,而媒体及社会也应当关注和解决小镇青年本身的焦虑之感,“共塑”小镇青年形象。  相似文献   

16.
抖音的异军突起吸引了传媒业的目光,各大传统媒体纷纷开设了抖音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央视新闻》抖音号成功进行了新尝试,开辟了构建国家认同的新途径。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选取抖音号《央视新闻》在2019年9月25日至10月10日发布的67条国庆相关议题的短视频为研究对象,结合内容分析结果,发现短视频传播是构建国家认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广告是一种符号化传播方式,通过借用旧符号进行相似性处理,或者添加特征标记、进行重新组合等手段产生某种象征意义,以达到广告目标。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人在重视自我形象传播的同时,也十分关注他人如何看待中国形象。因此,当中国元素一再被当作反面符号运用在跨国公司的广告中时,激起国人强烈的公愤。而国内的一些广告符号,也出现了不恰当象征意义的表现。本文从符号学和传播学的角度,通过对广告文本中文化符号的解读,探讨广告符号中的“他者认知”与“自我认知”对国家形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主流媒体在跨文化传播中存在媒介技术短板和话语策略失当等问题.中华田园风短视频运用诗意符号搭建起异质文化沟通桥梁,打破了西方刻板印象,以诗意叙事满足海外观众返璞归真的观看诉求,从而形成跨文化的视觉共同体,凸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内核.基于此,本文认为主流媒体的跨文化传播策略应该实...  相似文献   

19.
沈雅婷  周鸿 《今传媒》2023,(3):34-36
短视频的发展为乡村文化传播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渠道,同时,在传播过程中也出现了“他者化”现象。本文通过探索短视频中乡村文化传播的“他者化”现象及其表现,分析其成因,探索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短视频乡村文化传播的良性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移动短视频已经逐渐成为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发力的头部领域.通过"互联网+"、5G技术支持,短视频已经逐渐成为广大受众接收消息的重要渠道和方式.在短视频模式下,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自己感兴趣的视频内容,各种娱乐类、资讯类视频也不断占据人们碎片化时间,移动短视频快速火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要重点以移动端为基础,选择具有碎片化特点的视频传播方式,确保信息传播符合用户的基本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