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需要表达才能传承、传播下去,在多媒体时代背景下,影视作品成为文化表达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本文通过探讨《我门》影像创作活动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总结出影像创作中精神内涵的挖掘和视觉影像的文化表达经验,以期能为中国影像创作中对独具中国特色文化的挖掘、表现、传播、记录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2.
道教器物属于中国传统器物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它们的创制经历了对前道教时期世俗性器物的继承与改造,并融注道教神学思想的过程。虽然道教器物渊源有自,但是道门喜好神化道教器物的来源,常常称它们源自于天地之初,宇宙未开之时。我们看到,道教器物中凝结着传奇性事迹与史迹,收纳有丰富的道教神话内容。同时,它们熔铸有厚重深沉的道教哲学理念,因此,道教器物又是道教思想理念的物化书写。其次,道教器物也是高道之崇高神权的象征,它标识出道门人士在天地人神之间的独特地位。道教器物含摄着道门人士虔诚的信仰精神和艰辛的修道历程,向整个社会传递出道人修道生活的丰富讯息。最后需要提及的是,道教器物一直以鲜明感性的形象引导着广大民众走近道教、亲近道教,因而道教器物是最直观通俗的道教宣传文本,其中蕴涵的宗教文化精神丰富而繁复。  相似文献   

3.
王爽 《记者摇篮》2006,(2):39-4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DV家用摄像机已经逐渐地走进了千家万户,它如同一支笔、傻瓜相机,物美价廉,让一个专业化的技术,变成了普遍的、一般大众都能接受和使用的东西,使人们都能用它来记录生活中的精彩片段,留住成长中的美好回忆,还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按照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去用DV影像表达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可以说,DV的普及,带来了整个生活形态乃至文化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传播格局和视觉文化占据主导的时代背景中,纪录片的影像表现力关系到跨文化交流与对话的效果。纪录片创作的影像思维体现为以长镜头为主进行忠实记录,以真人扮演或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情景再现,以及通过视觉造型实现表情达意。  相似文献   

5.
杨雪团  焦仕刚 《视听》2022,(10):6-9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多样的少数民族风情构成了广西独特的地域风貌与文化景观。一直以来,广西的少数民族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诸种影像的创作,以影像的方式发声,为传播地域文化、丰富影像的表达贡献了巨大的力量。进入21世纪,影像的类型以及传播方式在不断更迭,广西的少数民族文化也以更加多样的面貌参与影像的创作,在民族影像记录、文化遗产传承、文化艺术创新以及文化娱乐消费等多个维度呈现出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风情。  相似文献   

6.
目前,dv短片、dv记录片尤其是dv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不断获奖,在国内却呈现叫好不叫座的现象.从生产角度看,文化创意产业将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打造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道路上,不应忽视日益繁盛的dv文化和dv影像.本文试图把dv文化和dv影像置身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视野,探讨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视觉符号传播能力以影像为最高质量标准,越来越多的个人用户热衷于自制影像内容在社交媒体上播放,其中又是以对已有影像节目进行截取、剪辑拼接最为普遍.在这种行为和相关欣赏和评价活动的动机中包含了普通用户试图掌握影像符号的需要,即对原始意义进行抵抗或娱乐化处理,或者用以产生新的意义的符号解构,这反映了信息时代的思想发展和传播规律.在参考了针对这种现象的相关法律和政策文件后,相应的影像解构与再创造活动应当确保服从法律规定以及核心价值观与历史严肃性的约束.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怎样的媒体引导和产品设计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蒋晓  陈敏南 《今传媒》2024,(4):120-123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尤为明显,讲好中国故事显得更具战略意义。传统文化类影像节目作为传播中国故事的有效载体,融合了国家意志与大众审美需求,为国家形象塑造与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提供了引导和想象的空间。因此,本文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跨文化交流的理论和时代背景出发,分析了当前文化类影像节目在跨文化传播视域下讲好中国故事的具体实践策略,旨在探讨如何借助当代影像媒体的力量,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向海外观众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内涵,促进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概述DV的大众化影像工具与特性,面对数字化时代的DV校园影像文化的到来,指出目前对大学生DV校园影像文化跟踪与研究的欠缺,要求加强对大学生DV纪录片创作现象调查研究等.  相似文献   

10.
陈娟 《当代传播》2006,(3):14-16
影像是当代艺术表达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传播符号。它特殊的符号性和传达不同意义的无限可能性在大众传播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视觉神奇,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独立性。过多的不确定因素影响考察影像的传播学特征,因此从大众传播和文化学相结合的角度,能较好地把握住影像相对稳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葛明 《新闻爱好者》2011,(12):116-117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河南,促进经济强省与文化强省建设互动,形成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是河南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一种战略选择。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对其进行  相似文献   

12.
郑天  王坤 《新闻知识》2021,(6):10-13
饭圈文化的兴起与媒介技术的发展和消费社会的变迁密不可分,依托于共同的价值认同,粉丝迅速找到彼此,形成具有高度凝聚力的自组织.但不可忽视的是,饭圈内部出现了诸多专职机构和专职粉丝,并通过不理性的方式追星、造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粉丝文化的良性发展,饭圈文化越来越成为资本操控下的文化工业.针对这种现象,需要从完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3.
程群 《文化遗产》2014,(1):119-128
道教器物属于中国传统器物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它们的创制经历了对前道教时期世俗性器物的继承与改造,并融注道教神学思想的过程.虽然道教器物渊源有自,但是道门喜好神化道教器物的来源,常常称它们源自于天地之初,宇宙未开之时.我们看到,道教器物中凝结着传奇性事迹与史迹,收纳有丰富的道教神话内容.同时,它们熔铸有厚重深沉的道教哲学理念,因此,道教器物又是道教思想理念的物化书写.其次,道教器物也是高道之崇高神权的象征,它标识出道门人士在天地人神之间的独特地位.道教器物含摄着道门人士虔诚的信仰精神和艰辛的修道历程,向整个社会传递出道人修道生活的丰富讯息.最后需要提及的是,道教器物一直以鲜明感性的形象引导着广大民众走近道教、亲近道教,因而道教器物是最直观通俗的道教宣传文本,其中蕴涵的宗教文化精神丰富而繁复.  相似文献   

14.
薛朝婷 《采.写.编》2021,(10):142-143
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在动画片创作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推进科技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网络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网络日益完善的今天,它也成为了现代影像不可或缺的表现形式和表达途径。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也受到了网络上文化传播特殊性的影响,给我国这样一个有着为数不少的少数民族国家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好机遇。综合运用符号学、传播学等学科理论,以信息时代的眼光审视和发掘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价值,拟提出将民族文化与信息技术、视觉艺术合理整合的途径来发展与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当前是视觉先行的时代,以影像为中心的视觉符号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青年创作者则是两岸影像产业发展的新兴力量。厦门大学两岸大学生影像联展承载着推进影像艺术发展、传播两岸三地文化、推动两岸交流的重要使命。本文聚焦于两岸大学生影像联展历届作品,探讨作品的制作特点、题材类型和美学特征,并思考两岸大学生影像联展的文化交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闻内参对于部分电视媒体人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它的选题、采写有别于一般时政新闻和社会新闻。影像内参除具备了新闻内参的一般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现象之一的广告,受制于其所属的民族文化。我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长久以来所形成的特有的生活方式的反映,必然成为华语广告的文化母体。尤其是儒释道思想和唐诗宋词等在价值导向、广告创意、表现技巧等方面都对广告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聚焦使用短视频的乡村青年,以影像空间的视角去研究乡村青年短视频背后所折射的文化转向发现:一方面,乡村青年的短视频内容由孤岛逐渐变为避风港,已经成为乡村景观呈现的重要场域。另一方面,乡村青年文化也逐渐由异化向反哺转变,在这一转向过程中,有自我构建、他者凝视、社会规训、资本流动、审美转向等多维度的因素共同作用,通过回溯及分析其文化转向成因,文章描摹出乡村青年在媒介化社会过程中的立体形象,为挖掘乡村内生力、构建乡村文化新的传播生态、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20.
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与心理性格的形成。霍桑出身于新英格兰的破落贵族世家,其祖先中,有两代都是殖民地政教合一的关键人物。在1808年霍桑4岁时,他的父亲因病去世,于是霍桑和他的两个姐妹随寡母住到了萨莱姆镇上的外公家。自那时起他的母亲很少离开她的房间,几乎总是独自用餐。她的这种孤寂性格对霍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他从小养成了“可诅咒的孤寂习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