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史记》、《汉书》被誉为古今文史两大书。该文通过对两书同篇目的比照,从作者所处时代、各自经历、思想崇尚、史观笔法及文章风格五个方面深入研究、分析,从中揭示出两者之孰优。  相似文献   

2.
《再建丰碑──班固和(汉书)》简评鲁沛史学史是北京师范大学具有优势的一门学科。陈其泰教授的新著《再建丰碑──班固和(汉书)》(三联书店1994年出版,1995年重版)为这门学科增添了又一部极具创新价值的佳作。本书的最大的特色,是师承白寿彝先生把哲学思...  相似文献   

3.
班固是东汉时期史书编撰大家,他的编撰思想不仅丰富,而且自成体系."宣汉"是其史学思想的核心,也是其编撰思想的核心."断代"、"崇儒"、"会通"、"切世"都是其"宣汉"思想的衍生物."断代"思想催生出<汉书>"断代史"体例;"崇儒"思想使班固编撰<汉书>以儒家思想为是非准绳,"会通"思想生成了班固"上下博洽"的编撰方法,而"切世"思想注定了<汉书>具有明显的为东汉政治服务的特征.正是由于班固有着丰富的编撰思想和较为严密的思想体系,<汉书>的编撰才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汉书>一经编就即成史学经典,对后世史书编撰的影响至为深远.  相似文献   

4.
班固继承和发扬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他的《汉书》,虽然充斥着浓厚的封建正统思想,但也表现出不少积极进步性。班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如他的历史变化观、人才观,他对西汉儿个帝王的评价以及关于社会经济问题的论述等,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而且体现了一定程度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5.
《诗经》作为中国诗歌文学的滥觞,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学和思想内涵。班固所撰《汉书》,不仅有其重要的史学价值,其中引用了丰富的《诗经》资料,也是我们研究先秦与西汉《诗经》学的重要文献。本文试从引用次数统计,引用的方式、特点及引用的意图、形成原因等不同角度浅析《汉书》引《诗》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史记》、《汉书》被誉为古今文史两大书。该文通过对两书同篇目的比照,从作者所处时代、各自经历、思想崇尚、史观笔法及文章风格和五个方面深入研究、分析,从中揭示出两者之孰优。  相似文献   

7.
曾瑞琪 《文教资料》2011,(18):77-79
《史记》的“太史公曰”与《汉书》的“赞曰”都是司马迁与班固的直接议论之词.这些论赞序很好地反映出他们各自的思想观点。本文透过两书的论赞序.比较司马迁与班固在学术思想、历史观、历史人物定位、天道观等思想方面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我国对正史的态度历来不一,对一些史学家的著史也有不同的评价,如对司马迁、班固这两位正史源头作家就有谁优谁劣的争论.从司马迁、班固的生活年代、著史背景、创作好尚等角度去分析并加以考辩,可知司马迁、班固都是我国古代正史著名作家,他们著史各有所长.司马迁主要贡献在"通史"体例上,班固则体现在"断代史"体例上.在创作方面,他们都十分艰辛,意志坚强.争论他们著史谁优谁劣实没必要,能写出<史记>、<汉书>这样的史著实在是"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相似文献   

9.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作者是班固。他在其父班彪《史记后传》(65篇)的基础上,于明帝永平元代(公元58年)着手撰写《汉书》,至章帝建初七年(公元82年)大致完成。后经其妹昭续撰和马续补修始成完本。《汉书》记西汉一代二百余年间的史事,较全面反映西汉各方面的情况,为后人提供不少重要史料,受到后代史学家的推誉。《汉书》武帝以前,纪、传、表多采用《史记》旧文,但重加整理剪裁,其中有增删改易,或新立传目,或增补事实,并提供不少新的史料,又较多地转录重要历史文献,使我国古代不少重要历史资料得以保存。《汉书》开创新代史的新模式;开拓中国古代史学研究新领域;进一步发扬中国史学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  相似文献   

10.
《史记》和《汉书》都有循吏传,但是司马迁与班固在对于官吏的选择和评价上有很大的差异,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潘昊昕 《考试周刊》2011,(47):37-38
本文对《史记·佞幸列传》与《汉书·佞幸传》进行对比研读,从中发现司马迁与班固在对待佞幸这个社会特殊群体评价上的不同之处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2.
对屈原及其《离骚》的批评,理论界认同司马迁而贬斥班固。比较起来,在对屈原的人格评价上,司马迁虽道出了一些真知灼见,但神化了屈原。而班固虽有贬抑,却区分了诗人的屈原与政治家的屈原,更接近屈原的本来面目;在对《离骚》的评价上,司马迁只注意到了与《风》、《雅》相同的特征,而班固则更多地看到了相异之处,并认定屈原在政治上虽“非明智之器”,但在创作上却是“妙才”。这个评价客观而中肯,是对屈原研究的一大贡献。因此,对班固的上述观点应给予重新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汉书》的资料工作具有四个特点:家学渊源;利用“图书馆”;目的和标准明确;成就很大。其编纂工作也具有四个特点:创新精神;求是精神;文史结合;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史记》《汉书》虽然都为吕后作传,但是班固受制于时代背景和自己的史学思想,与司马迁在吕后形象刻画上有着叙述体系、语体风格等差异。《汉书》将吕后的政绩与个人事迹分开叙述,呈现多面性的人物形象。《汉书·高后纪》通过对吕后称制天下八年间政绩的记载,成功呈现出一位贤明执政者形象,同时,在《外戚传上》等其他传记中刻画了一个具有隐忍、残暴、知恩图报等多重性格的人物形象,给予了吕后较为客观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15.
《史记》和《汉书》是中国历史学上的两部鸿篇巨著,书中都有项羽的传记,但两书中项羽的形象有着明显的差别,而且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也有较大不同,这现象出现在两位以实录为特点的史学家手下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6.
班氏家族是西汉末年迁居安陵县的。班固继承父亲班彪的遗愿,从东汉明帝永平初年开始在安陵编撰《汉书》。班固在安陵所写的《幽通赋》是其家族盛衰的陈述,更是他发愤著述的誓词。  相似文献   

17.
娄楠楠 《文教资料》2010,(19):167-168
《史记·屈原贾生传》和《汉书·贾谊传》都有对贾谊的记述,但出现一些较大的差异:司马迁重视贾谊"同死生,轻去就"的精神,但对于其政治方面的记述过于简略;班固则重视贾谊政治方面的成就,而忽略其精神方面的贡献。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呢?文章作者就司马迁和班固的家庭出身和个人经历这两方面进行探究,并且由此进一步寻找这些因素对于现今高中历史教师如何上好历史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寻寻觅觅,苦心孤诣,几多迷惘几多愁?或许,备课就是不断修炼、不断提升的过程。在痛并快乐中,就这样慢慢成长……  相似文献   

19.
裘锡圭认为《汉书·司马迁传》中"仆又茸以蚕室"之"茸"应读为为"耻"字。此字《文选·报任安书》引作"佴",如淳、苏林解为"佴,次也。"颜师古云:"茸,音人勇反,推也。"今就此三种说法加以考辨,并提出拙见。  相似文献   

20.
班固曾批评司马迁“退处士而进奸雄”。“退处士”并非指司马迁排斥隐士,而是司马迁、班固两人不同隐逸观的反映。司马迁对于古代隐逸现象的最早发生持谨慎态度,他褒扬隐士的志节,尊重隐士但不崇尚归隐行为,与班固的既尊隐又崇隐不同。这些特点跟时代风气、司马迁处理史料的方法以及写作手法有关,更取决于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