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车辆工程专业“基本科研能力训练”教学实例,将“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和车辆工程专业本身特点相结合,讨论了“新工科”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基本科研能力训练”课程的实践与方法,为“新工科”建设和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课程体系是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根本保障和有力支撑,结合“新工科”背景下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从实践能力、跨界整合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3方面入手,分析当前工科类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实践环节缺失、跨学科的课程不足、创新创业类课程欠缺等问题,进而对工科类专业课程体系提出明确的、细化的培养目标,加强实践环节,加大课程整合力度,多途径建立并优化创新创业类课程,以适应“新工科”建设对工科类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光电检测技术”课程,结合教学团队线下教学、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授课、在线共享课程录制经验,从理论内容教学、随课实验教学和课程考核3个层面提出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改革方案,以期契合“新工科”教育理念,为培养“新工科”专业技术人才提供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4.
从教育部推进高等学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开始,再到“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兴起,以及中国“新工科”建设开启,地方高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就面临诸多考验。文章分析了“新工科”建设对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工程教育认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学科竞赛支持力度和加强校企合作等。  相似文献   

5.
“新工科”理念的提出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需求,也给高校外语专业及其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人才培养缺乏特色、目标定位不精准,课程设置单一、个体差异性关注不够,师资来源单一、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新工科理念下,加快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应科学确定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突出课程设置的弹性化和综合化,强化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深化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结合通信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以“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通信工程专业重要实践“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为例,从教学体系、培养模式和考核分析等环节阐述了实践教学课程的建设和实施的过程,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从“新工科”的新理念、新体系、新结构、新模式和新质量5个方面出发,构建测控实践教学的新体系,着重分析了“测量与控制”课程体系建设内容、课程模式及课程评价方式等,提出了“五新”的测控实践课程新体系,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的有效性,适应新形势下的实践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正在不断推进“新工科”的建设与改革,教育部正在全国高校组织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立项。文章结合国防科技大学硕士生培养方案制订情况,对“新工科”建设理念下海洋技术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从课程教学环节和学位论文环节两个方面阐述了践行“新工科”建设理念所进行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新工科”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新阶段,是我国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挑战的新举措。本文主要着力于研究新工科教育理念下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从行业对土木工程与BIM技术交叉融合的智慧建造人才的迫切需求入手,研究了结合课程地图的学生个性化培养过程,以及BIM技术应该如何融入课程教学,研究了为培养学生工程协同意识而推行BIM毕业设计改革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工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模式有了新需求。结合当下新兴的e-Learning在线课程与翻转课堂,提出一种MOOC CDIO“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框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非常符合“新工科”的教学理念。详细分析了专业课程分级综合教学模式,并进一步给出了教学体系的评价标准。该平台框架既可以满足理论和实践探索课程建设需求,又可以作为具体课程设计指导,提供更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蒋格格  蔡铭 《科教导刊》2023,(20):33-35
为满足新工科建设对人才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的需求,文章以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前沿意识、伦理及责任意识为导向,结合交通学科的特点,提出了“LEARN”型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运用布鲁姆模型对教学目标进行多维重构;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文理交融,多学科交叉;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多模态知识实践体系;在教学评价上注重高阶能力考核,深入剖析如何从不同维度对“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研究与探索。本课程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果进一步证明了该课程在教学创新和质量提升方面的卓越表现。  相似文献   

12.
“新工科”对应用型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迫切要求。传统模式中专业课程与新兴技术融合不足,课堂以知识传导为主,忽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解决专业课程脱离产业、教学过程重“教”轻“学”、学生缺乏内驱力等问题,以应用型高校电子类专业课程“嵌入式系统”为例,从教学理念、课程资源建设、课堂教学设计、课程评价4个方面提出系统全面的改革方案。方案采用面向产出的教学理念,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建立了层次分明的工程案例库,引导学生以完成项目设计为目的,利用嵌入式系统的知识服务于设计,形成了全方位课程改革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新工科”理念对高校工科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安全系统工程是一门学习预防、调查及处理事故的工科课程,其对所有工程领域具有普遍适用性,因此在工科教育改革过程中具有典型性。本研究在“新工科”理念指导下,针对该课程在高校授课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教学提出了相应的改革举措,为高校培养新时期高质量应用型安全工程人才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14.
当下工科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受到“新工科”、大类招生及进一步深化改革等内外驱动力的极大作用和影响,亟待把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核心点,适应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对实践课程体系进行创新和重新构建。该文针对工科改革背景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给出了改革措施和工科大类培养模式的当前发展动态,基于对原工科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讨论,提出了“新工科”专业实践体系改革设计的四大模块,需以“引导、拓展、专业实践及综合实践”为阶段课程核心,平衡好扩展和进阶的关系,全面提升工科专业人才质量,适应行业发展和企业需要,以期对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工科”建设具有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阐述了医学免疫学课程设置方案,然后论述了“新医科”背景下基于基础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最后分析了“新医科”背景下基于基础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效果。  相似文献   

16.
立足“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分析了目前“程序设计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并从课程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规划、教学模式、考核方案、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等方面具体阐述了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交叉学科融合是新时代综合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双一流人才建设的迫切需求。本研究以高等院校光学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选修课程“纳米光子学”为例,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痛点,瞄准交叉学科融合背景下的育人培养目标,遵从“以学生为中心、交叉学科相融合和学研拉链式发展”三个创新理念,开展“教学内容优化创新策略”“教学模式融合及思政融合策略”“教学—科研拉链紧密互补策略”和“教学评价考核方式改进策略”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模式,以提升“纳米光子学”课程教学质量和交叉学科融合背景下学生的综合核心竞争力,培养学研融合的复合型创新实践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人才培养是关键。培养兼具中国特色和堪当大任的“新工科”人才,需要在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中融入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等课程思政元素,这是加快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一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加强智能制造学科建设的必然选择。课程思政背景下,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从注重思想引领,促进学科交叉;优化教学逻辑,提升教师能力;完善培养体系,创新评价策略等方面探索。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家战略规划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方案,文章基于雨课堂环境特点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工程力学”课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以智能制造专业48学时版的“工程力学”为例,详细介绍了课程目标、课程建设及应用情况,科学合理地提出了混合式课程内容设计方案,通过课程满意度调查分析,学生对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课堂满意度高于传统线下教学,该教学模式为相关专业的相关课程的创新、改革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新工科”建设的工程教育改革,探讨了“可编程逻辑器件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提出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实验教学等方面的改革措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技能,为“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