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节六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总复习课。上课伊始,教师先让学生回忆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正>【设计背景】“制作收纳盒”一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中表面积应用的练习课。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展开图和表面积,掌握了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本节设计为综合实践课,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制作中发展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教材分析:"体积与容积"一课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相似文献   

4.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学生虽然已经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但如何正确、灵活地解决表面积和体积的实际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表面积和体积的变化规律,如何理解表面积的变化本质?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为此选择了这一内容进行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5.
如何寻找教学亮点,提高教改质量呢?现就我校五年级数学课“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研讨后的几点建议,作以下叙述。 一、深钻教材,寻找出知识亮点。 教科书是教学的依据,深刻钻研教材,才能了解其内涵,寻找出知识亮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中,根据教材特点,在原有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们加强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认  相似文献   

6.
<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一年级上册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五年级上册系统研究了五种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之后学习的立体图形,是系统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是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基础,它在本单元知识中处于统领地位。教材编写可以分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教材第10页的上半页,教材为学生提供一些长方体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再让学生回忆生  相似文献   

7.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基础。学生只有清楚地“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才能清楚地理解长(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分析与思考】“体积与容积”是小学数学教材“图形与几何”范畴中较为重要的一节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体积、容积的计算,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体积之间的转换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  相似文献   

9.
1.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1)引导学生把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摸”出来。教师分别出示一个长方体、正方体教具,先向学生说明:长方体或者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然后,让每位学生拿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纸盒,摸一摸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的表面,并与同位互相说出长方体、正方体纸盒的表面积是指哪几个面的总面积。(2)引导学生把长方体的表面“划”出来。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六个长方体透视图,指定3名学生分别划斜线表示出长方体的上、下面,左、右面,前、后面。同时,请其他同学在自己的画有长方体透视…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中含有许多“变”和“不变”的因素,教师要抓住“变”和“不变”的辩证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教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后,学生练习这样的题目:1.一个正方体棱长5厘米,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2.把两个这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第1题学生不难解答,第2题求长方体的体积用1个正方体的体积乘以2即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许多学生仍是用正方体的表面积乘以2。很明显,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是错误的,而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受了“…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2.在学生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  相似文献   

12.
<正>课前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应用”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中的内容。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体积与体积单位的概念,经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与应用。但学生到底存在怎样的疑惑?教师应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为此,对30名学生进行了前测,  相似文献   

13.
活动适用范围:五、六年级学生 活动目的 1.通过拼接长方体、正方体,探究表面积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33~35页)的新授教学,我是按以下三段式进行设计的。  相似文献   

15.
“体积与容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点以及正方体与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体积与容积是比较抽象的,同时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教材重视让学生在充分感知、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庞婉玲 《海南教育》2014,(16):59-60
"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而学习的,其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并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上完第一课时后,我简单谈谈我对这一课的理解及上课体会——在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中,我依据新课程的理念,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课前思考: “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起始课,这一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和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的编写体现了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使生活经验和动手实验相结合,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体积的含义,在动手操作中渗透把未知转化成已知来解决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整理和复习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等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紧紧围绕一张A4纸展开数学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一张A4纸中揭秘数学。笔者着眼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和培育,结合“一张A4纸中的数学”教学实践与思考,寻找数学核心素养的孕育点和生长点,阐述培养学生“三会”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让学生动手制作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在“表面积的计算”教学中,学生大胆猜想,表现出了一定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0.
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P33~35内容.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获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初步学会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