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界》2017,(2):70-74
情感化表达正在成为社交媒体主流叙事方式之一,探索社交媒体情感化表达的传播效果有助于我们更深入认识这一传播策略,为营造更好的网络环境给予依据。本研究以微信公众号文章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性分析、假设检验及回归模型等方法逐步深入,发现仅情感化表达的正文对点赞量有显著作用,诉诸情感只能在情感上获取更多认同;标题情感化表达既不能扩大传播范围也不能提升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2.
在全媒体时代下,政治传播已经与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相融合,成为一种日常化、生活化的存在。作为主流媒体的新媒体形式,微信公众号延续着党和政府的喉舌作用,在政治传播中积极发挥着传播政治信息、设置政治议题、打造亲民政治形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何晶 《新闻大学》2021,(1):48-58
国内政治传播研究一直以来具有较为明显的主体偏向(更多关注政府、政党这类主体),对底层表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本研究尝试对底层表达的相关核心概念、底层表达之于政治传播的路径创新意义、理论渊源及在政治传播框架下的理论拓展进路进行梳理.研究认为,将底层表达纳入政治传播的整体框架将从研究主体的完善、主导分析框架的调适和对价值伦理...  相似文献   

4.
"四全媒体"语境下,微信公众号在传播信息时的速度优势、渠道优势和内容优势非常明显,特别是面对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微信公众号已成为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比拼传播力、引导力与影响力的重要平台.无论是阅读新闻报道还是新闻评论,微信公众号都是当前大多数用户的首选.本文认为,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特征主要反映在题材聚焦于网民关注的内容、手法体现出灵活性与多样性、形态契合移动终端阅读习惯等方面.作为主流媒体,要充分利用其优势对内容产品实行融合传播.  相似文献   

5.
郭亚琼 《视听》2023,(5):135-138
算法推荐技术有效解决了信息超载危机下内容与用户的精准适配问题,深刻改变了人类信息生产、分发和传播实践,同时也造成用户传播权利被隐性收缴、媒介信息传播中“人”的主体性缺失、传播场域公共属性减弱等异化现象。为此,应当从制度建设、技术升级、价值导向、风险防范四方面寻求对算法推荐技术向善发展的规制策略,完善网络媒介生态治理建设。  相似文献   

6.
陈惠 《青年记者》2005,(4):83-86
政治沟通。在当代政治学理论研究中。一般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是政治系统进行“输入一输出”的渠道,一种指的是那些传递有关政治信息、思想和态度的活动。是指通过一定的政治传播媒介。不同政治主体之间有效地互相传递和交流政治信息的过程。它主要包括:1、拥有政治资源的政治主体获得政治信息。进行信息处理。以特定的符号形式(如发布决议、命令、指示等)发送信息。政治沟通的受众接受政治信息并向政治信息的发送反馈政治信息,形成新的决策的过程。2、包括国家与社会的沟通。执政党与人民的沟通,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之后两周内的天涯时空论坛的内容分析,发现网络时评中传递出的对抗型解码倾向是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激化的一个表象。政府在公众传播中应更多地了解网络时评意见领袖并加强与其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8.
公众传播权是伯尔尼公约中的传统权利。为了应对数字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对其内容作了进一步扩充。中国的著作权法虽然没有将"公众传播权"作为独立的专有权,但著作权法中的诸多专有权的集合基本可以涵盖上述两个公约中设立的公众传播权内容。  相似文献   

9.
王卉 《新闻前哨》2013,(10):96-96,101
知情权是近几年传播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予以关注。尤其是随着公共舆论在网络中的凸起和一次次“网络事件’’在现实生活中所引起的波澜,为我们进一步审视网络对知情权的推动提供了更好的观察视角。本文从公众知情权的角度入手,着重从网络传播的快捷有力、低门槛、隐匿性等特点来探讨其对知情权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贾哲敏 《编辑之友》2015,(12):66-70
我国网络政治传播的兴起与繁荣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与政治社会的演变,其发展历程分为萌芽、快速发展、整合发展、纵深发展、繁荣、移动互联网时代六个阶段.文章认为我国网络政治传播的现状能够概括为四个层次、三种形式以及两种类型,并形成了以官方传播场域与公众传播场域为核心的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12.
13.
14.
新媒体时代基于自媒体的“公众新闻”兴起,是新闻业媒介化的重要体现,它具有个体情感参与的个人导向生产理念。公众新闻采用的是一种以自媒体为节点的去中心化传播,议程设置转向民众议程,通过社交媒体达到了高交互性,最后根据公众新闻在生产和传播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规范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4,(13):46-49
"微电影"既是一个热门的名词概念,也是一种热络的文化现象。微电影的出现,与数字媒介技术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数字时代"微生活"的生动写照与深刻折射。在数字技术语境中,微电影凭借自身独特的表达策略赢得了生存空间,成为信息时代情感与意义的全新载体。探寻微电影的发展之路,有必要将其置于数字时代的媒介语境之中,深入分析其话语方式、符号策略与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世界全球化的趋势增强,网络已经成为了人类传播的新领域。在这一环境下,网络开始影响和改变以往的政治传播模式,同时也给政治力量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而在这一过程中,政治力量同样对网络传播进行着影响与控制。  相似文献   

18.
政治传播与政治象征理论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峰 《现代传播》2004,2(6):25-29
政治象征理论是传播学中的一个研究领域 ,形成于 2 0世纪 30 - 4 0年代 ,1980年后受到政治学界广泛关注 ,该理论综合了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研究方法 ,对现代社会政治象征这一政治现象进行了多视角分析。本文对这一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脉络进行了梳理 ,评价了其代表性学者的理论观点 ,以期拓宽中国政治传播学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各种具有高科技效力的技术和设备逐渐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当中。这些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将我国政治信息更为广泛地传播了出去,同时也使我国的政治传播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按照目前的形势来看,新媒体技术在政治传播学中的应用,依旧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本文将对政治传播学视域下的新媒体政治传播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20.
微信已经成为当今国人不可或缺的一款移动联系工具,公众号则是微信平台上一项非常重要的应用。由于微信的私密性,使公众号的传播具备了一些独有的特点,本文即对其传播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