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在伟大建党实践中出场,是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长为世界性大党的精神动力。从思想解放看,近代思想启蒙孕育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伟大建党精神之魂;从政治觉醒看,近代各阶级为实现民族复兴之梦不懈奋斗,催生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伟大建党精神之本;从革命斗争来看,辛亥革命锻造出的斗争精神与五四运动淬炼出的牺牲精神在建党实践中转化成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伟大建党精神之基;从价值嬗变来看,社会价值取向从家族本位主义到个体本位主义,再向马克思主义集体主义的嬗变轨迹,滋养出“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之根。  相似文献   

2.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形象标识和精神之源。从生成机制看,伟大建党精神诞生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实践中。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先驱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学习、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形成“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信仰精神;以深厚的责任情怀追求伟大梦想,形成“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担当精神;以坚强的意志对敌斗争,形成“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奋斗精神;以严格的政治纪律要求全党,形成“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为民精神。中国共产党先驱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创立者,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先驱集体崇高品格、精神风貌的生动体现、高度升华和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中,毛泽东思想不仅哺育了伟大建党精神,而且赓续与弘扬了伟大建党精神。《毛泽东选集》作为中国革命战争“血的著作”,集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信念、责任担当、意志品质和价值立场。基于对《毛泽东选集》文本内容的分析与对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的考察,可以深入探寻《毛泽东选集》蕴含的伟大建党精神义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是理解建党精神的三个重要视角,从这三个视角来看,建党精神是创新精神、爱国精神、进取精神的统一体,兼具创造性、崇高性和先进性。建党精神的内涵包括“理与实”“国与家”“生与死”“公与私”四个维度,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仰的理论自觉、勇担责任的民族大义、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忠诚奉献的政治品格,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以什么立党”“为什么建党”“凭什么兴党”“靠什么强党”四个重大问题。建党精神因其形成时间最早、铸就了红色基因、支撑着党的精神谱系而成为党的精神之源。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建党精神”和“时代青年”之间存在着内在逻辑关系:革命年代的青年是铸就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力量;“建党精神”领航各时代青年的成长与发展。高职大学生党员政治品格的具体表现为:笃定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积极践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质及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先锋示范作用;以“建党精神”塑造高职大学生政治品格,可以从四个方面推进具体实施:政治信心力培塑、政治自觉性养成、政治战斗力打造、政治价值感充盈。  相似文献   

6.
1976年以来,党和国家对周恩来历史地位的确认,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从周恩来逝世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确认了周恩来的历史地位,但对他与“文化大革命”的关系的说明存在局限性;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以前,着力正确解决周恩来同“文化大革命”的关系问题,从而更全面、更科学地确认周恩来的历史地位;从党的十二大到现在,结合周恩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贡献,进一步确认周恩来的历史地位,并对周恩来精神的内涵作了新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是推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在中国革命蓬勃兴起的重要领袖,也是促使伟大建党精神得以形成和赋予其丰富内涵的伟大人物。李大钊坚守马克思主义真理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建党精神输入了信仰之源;践行救国救民、解放人类的初心使命,为建党精神树立了道义担当;不畏牺牲,英勇献身革命运动,为建党精神镌刻了无畏情怀;推动创建共产党,关心和领导工农运动,为建党精神孕育了服务人民的纯洁党性。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之一,亲历了党组织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通过革命实践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伟大贡献,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鲜活论证.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回顾周恩来的革命实践,不仅有助于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更有助于把握中国共产党人伟大建党精神.  相似文献   

9.
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大党形象同特质共生成,探究两者的关联发现: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大党形象存在着互构、相融、共强的逻辑关系。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大党形象的力量之源,其理想信仰支撑形象之核、初心使命铸牢形象之基、伟大斗争彰显形象之美、不负人民哺育形象之根;中国共产党大党形象彰显了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标识,凝聚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思想力量,接续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引领目标,发扬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禀赋,坚定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价值赓续;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大党形象存在着相融共进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文化逻辑;新征程上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大党形象要同筑共强,必须要筑牢理想信念“总开关”以奠定基本前提,砥砺初心使命“传家宝”以坚定实干立场,点燃文化自信“新火种”以提供持久涵养,强化政治品格“力量源”以注入浩然正气。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七一”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把“精神懈怠的危险”置于“四个危险”之首。真是振聋发聩,给人警示。精神,是人的内心世界,是一个人健康、信仰、志向、勇气、意志、毅力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1.
1920年至1924年,周恩来为追求真理、救亡图存,旅居欧洲。旅欧期间,周恩来为国内报纸和旅欧团体机关刊物撰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期刊文章,这些文章统称为“旅欧通信”。“旅欧通信”展现了周恩来马克思主义观从萌芽到初步形成再到深入思考、积极探寻中国革命道路和实践的过程,反映了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任务的认识,以及信仰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以及“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2.
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对高校立德树人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实践启示。考察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主要是从时代背景、理论来源、实践基础和文化根源4个方面进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时代价值的逻辑起点,主要体现在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主题及其科学内涵所孕育的育人价值:党的信仰力量优势、党的历史责任优势、党的精神动力优势和党的立场价值优势;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启示:激发高校党组织的育人活力、激发高校教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的主导力量、激发青年学生的主体动力。  相似文献   

13.
伟大建党精神在百年时间坐标中生长、绽放,是激励百年大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不懈奋斗、促使一个古老民族走向复兴的精神之源。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必须承担继承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光荣任务,赓续红色血脉、彰显信仰力量、汲取精神滋养、引领价值选择,以伟大建党精神激励广大青少年争做时代先锋。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论述,既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亦是为全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构筑的强大精神砥柱。其提出经历了从“红船精神”到“伟大建党精神”这一由具体到普遍、由局部到整体的全方位论述过程;其内容蕴含了“‘北大红楼精神’、‘渔阳里精神’、‘《共产党宣言》精神’和‘红船精神’”的理论构成,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内涵特质。这些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重要内容,不仅为党在新时代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提供了理论遵循,更是为党在新征程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诚”和“信”互训,共同构成“诚信”概念的内涵。诚信在伦理层面上是德性和规范的统一。诚信在德性层面上以信仰为基础,诚信信仰是个体诚信品质的精神保证。诚信在现代社会面临双重困境:一方面是诚信德性意义的退化,诚信信仰失去其精神、价值内涵,沦为世俗功利考量的工具;另一方面是诚信现实规范的缺失,诚信规范的缺失是诚信信仰弱化的反映,同时也在阻碍着诚信信仰的践履并加速其危机恶化。只有在社会大众共同参与的社会诚信实践中,才能实现诚信的德性化意义和规范性要求,进而实现诚信信仰的维系和传承。  相似文献   

16.
自我革命是党在新时代找到的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是党以刀刃向内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必然。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源头,是新时代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精神武器。以伟大建党精神推进自我革命具有深厚的逻辑向度。从出场逻辑看,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寻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实践和精神的反映,自我革命是对跳出“历史周期率”、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及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回应与解答;从理论逻辑看,伟大建党精神是自我革命的精神引领、精神动力、精神品格和精神追求,成为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理论支撑与解答;从实践逻辑看,伟大建党精神以其对真理理想的坚守、初心使命的践行、斗争精神的弘扬以及党和人民的忠诚为强化“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提供了现实进路。  相似文献   

17.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赖以产生和壮大的力量源泉,也是中国共产党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灵魂,是新时代青年奋力奋发的信仰力量。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根本,是新时代青年砥砺前行的动能力量。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是新时代青年激扬斗志的精神力量。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底色,是新时代青年锤炼品性的道义力量。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用伟大建党精神汇聚起信仰的、动能的、精神的和道义的青春力量,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伟大建党精神具有丰富深厚的发展逻辑,中国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民族复兴道路的艰苦历程是其历史逻辑,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的伟大建党实践是其实践逻辑,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思想精髓是其理论逻辑。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航向标”,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命线”,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强基石”,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定盘星”。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培育时代新人的现实要求,是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实践需要,是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有效路径。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在“深化”上持续下功夫,要在“融入”上持续下功夫,要在“善讲”上持续下功夫,要在“分工”上持续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周安 《江苏教育》2023,(10):95-96
周恩来精神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精神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的完美统一,是共产党人理想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永恒的价值。赓续周恩来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周恩来班”,让学生从思想上深入学习周恩来精神,在行动上不断践行周恩来品质,彰显新时代学生团结友爱、朝气蓬勃、追求卓越的青春风采和精神风貌。“周恩来班”的建设要做到因地制宜,紧跟时代,在实践笃行中让学生深刻体悟周恩来积极进取、刻苦好学、求真务实等品质。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被列入大会的主题,“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则是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最早生成和最为重要的精神形态,具有其鲜明特征、科学内涵和丰富样态,进而也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精神谱系,亦即建党精神谱系。建党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子级谱系形态和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一体三层五面”的内在结构,绘就了宏大而有序的精神图谱。从价值维度、历史维度、实践维度对建党精神谱系进行多维考察,从学理层面对其本然依据、实然逻辑和应然规范进行深入探究,对于厘清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特别是科学统筹、协调推进建党精神谱系的研究和宣传,大力推动建党精神谱系的时代化、具体化、大众化,使之内化为全体党员的政治思想自觉,汇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