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意义]算法生成技术作为新兴的技术,它的伦理研究对完善社会道德伦理标准、社会治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设计/方法]回顾算法生成技术的发展,在文献调研、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梳理算法生成技术的局限性,结合道义论伦理学分析算法生成技术的价值和伦理问题。[结论/发现]算法生成技术应用具有经济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它的价值造成创作者对自身能力担忧,挑战了人的主体性地位。因此,算法时代下需要有效的治理模式。[创新/价值]结合道义论伦理学,从平等和自主权的视角出发,审视了不同创作者应用算法生成技术的伦理争辩,提出在未来算法治理中需要在社会机制上以“分配正义”为原则,在责任归属上以“责任平权”为共识,在教育培养上以“算法素养”为要求,多主体协同对社会成员进行价值引导与宣传,以共建规范、秩序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算法普及应用过程中的规则化转向,使得既有的“包容性自规制”或“规制性监管”路径不能很好回应算法治理的新特征与新需求,而算法敏捷治理作为“第三条道路”的重要性虽然得到承认,但其理论内涵尚不清晰。需要从应对不确定性挑战视角出发,对算法敏捷治理做出理论界定。[研究设计/方法]以理论演绎和案例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在理论上总结了人工智能类算法技术及应用不确定性在治理维度的具体表现和治理挑战,进而以深度合成算法的风险治理、犯罪风险评估算法的公平性治理、信息服务推荐算法的责任治理为案例,提炼了算法敏捷治理的机制创新。[结论/发现]指出算法治理挑战体现在共同无知、目标模糊、关系依赖三个方面,而算法敏捷治理的机制创新涵盖共同学习、同行评议、反馈迭代等不同内容。[创新/价值]建构的算法敏捷治理的理论框架可为未来技术监管理论发展和实践改革提供基础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媒介化社会程度的逐渐加深,媒介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媒介传播中的突发公共事件比以往受到更多的关注、引起更大的重视、激起更广的讨论。与此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用户拥有便捷的发声渠道,诉诸情感进行“狂欢式”表达成为舆论现象。众声喧哗之下使得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场更加复杂甚至频频出现舆论失焦现象,不仅影响了正常的舆论环境,还加剧社会治理的难度。分析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失焦现象并提出相应对策是避免风险衍生、矛盾扩大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拟态的公共空间,即第二社会的互联网,公众聚合就公共议题发表公共意见,形成极具规模的公意或众意。经过多年的互联网实践和观点辩争,政学两界在互联网的治理上渐成共识,即遵循法治原则,实行有限自由,在限制与自由之间依法确定权界。  相似文献   

5.
作为连接信息和受众中介的算法推荐技术,在重构了短视频生产和分发图景的同时,也因自我异化及监管机制不完善引发了算法操控问题。算法运用符号暴力手段施加符号操控,形成品位固化及圈群文化区隔;由算法的政治内嵌和资本外扩所导致的舆论操控行为,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媒体公信力及市场平等竞争。依据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建立健全算法推荐服务的嵌入式自我监管体系及“知情同意”机制、推动算法推荐技术标准及算法推荐伦理建设,是规制短视频推荐中的算法操控行为、提升用户自主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舆论生态治理体现出增进社会认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以及促进全球对话的新可能。鉴于实践与学理的双重需求,本文尝试提出“价值指向—实践路径—格局塑造”的治理思路。以“价值指向”构成舆论生态治理的底层图景,以“实践路径”厘清舆论生态治理的行动逻辑,以“格局塑造”达成舆论生态治理的终极目标。依据这样的治理思路,实现舆论生态治理在向度、效度和能度层面的辩证统一,实现治理过程中自由与秩序的平衡,推动舆论生态治理渐次铺展、稳中求进、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7.
舆论沿着混沌、室语、众意和主流民意的路径演变。如果舆论诉求得不到满足,或受到打压,将出现舆论激化和冲突,以至于导致民变。舆论演变有社会燃烧、社会激波和磁场引力三种模型,不断充满众意的分化、组合与融合,还可能酿成舆论张力,使社会框架的稳定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8.
苏宏元  王月琳 《中国编辑》2022,(12):21-25+31
5G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引领智能传播时代到来,催生了新型的信息传播模式,促使舆论生态发生深刻改变,同时带来了治理的风险和挑战。舆论主体的界限被消解,构成更为多元复杂;舆论本体的碎片化、情绪化趋向加剧,内容愈发真假难辨。舆论传播过程的复杂性及多重偏差加剧舆论极化,增加了舆论共识形成的难度。由此,应构建新型“道德算法”,加强舆论的有效监管,推进舆论动态化引导,不断提升公众智能媒介素养,实现舆论共识的理性回归和重构。  相似文献   

9.
算法通过平台载体与信息环境的深度融合“下沉”为一种社会的运行范式,为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提供了技术的可供性。从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背景出发,作为网络平台内容运行机制的算法,展示出其社会责任属性和责任构建的必要性。结合内容生产的过程性维度,算法责任在生成、应用和结果三个层面上形成自身的合法性。但是,目前算法责任的履行依然存在主观与客观、公共与私有、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矛盾和冲突,基于内容生态的算法治理方向,复杂治理范式和公共哲学的视角成为平台算法责任构建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0.
“算法向善与数字文明”工作坊由郑州大学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与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举办。工作坊旨在关注数字时代算法技术的向善追求,并针对算法技术带来的隐忧与数字文明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通过对工作坊专家学者主题报告分享和交流内容进行梳理,围绕数字文明时代的广告向善、数据风险及其治理、算法技术向善与社会治理、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的产业变革等方面进行总结与分析,为未来数字技术合理应用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学理思考。  相似文献   

11.
魏钢泳 《中国出版》2022,(14):25-28
技术迭代升级推动“通知—删除”向算法“通知—删除”、算法自动过滤演变,算法成为网络版权治理不可或缺的力量。相比人工解决网络盗版问题,算法治理高效便捷,但存在技术不足、算法滥用与算法偏见、缺乏法律规制等问题。面对算法治理的发展困境,可以通过技术优化,平衡版权人、网络服务商与网络用户的权利义务,引入政府部门监管网络版权算法治理等措施,从而规范网络版权的算法治理,释放技术红利,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版权业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智能算法的不断兴起,将智能情报分析应用于情报决策与服务逐渐成为趋势,与此同时如果在情报工作中智能算法出现安全风险将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乃至国家安全,因此针对其系统化、可持续的治理是防范与化解智能情报分析算法风险的主要手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联盟链+私有链”的双链治理模式,并从“开发者-第三方-监管者”三方动态博弈的角度对智能情报分析算法风险治理可持续性进行建模与仿真。研究发现:提升开发者研发质量是智能情报分析算法风险治理的根源、弱化第三方角色逐渐加强其对开发者的威慑作用、监管者建立合理的激励规则能使治理达到最优策略。旨在寻求最佳的算法风险治理策略,进而达到治理成本与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时代社会舆论表达及治理成为学者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影响公民社会生活的普遍话题。本文希望通过对互联网时代社会舆论生成环境、表达渠道、传播方式等进行研究,探索互联网时代社会舆论的新特点,并试图找到一套能够有效治理非理性社会舆论的机制,使公众知情权、监督权、表达权得到保障,公众舆论表达渠道更加畅通,众声喧哗的社会舆论更加规范合理,新老媒体引导社会舆论步伐更加一致,从而使我们这个社会更加和谐安定。  相似文献   

14.
朱琛 《青年记者》2020,(10):15-16
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作为国家治理的参与者、推动者之一,主流媒体是较为活跃的因素和力量,应充分认识自身使命任务,为国家治理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这一过程也是主流媒体加强自身建设的重大机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总台”)在舆论引导、服务民生、普及知识、扶助弱势群体、回应社会关切等方面作出大量尝试,为新时代国家治理工作创造良好有利的舆论氛围,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5.
随着媒介社会化程度的加深,人类社会进入“算法社会”新阶段,并在算法操控、算法偏见以及算法黑箱等因素影响下引发新的社会风险,这在公共领域主要表现为主体异化、价值理性迷失以及公共性消解等问题引发的结构性失衡。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政策规制、人机协同以及算法设计理念角度入手,探索了算法社会规避公共领域风险的治理路径,以期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智能技术的发展对网络舆论生态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基础层技术从信息流动、舆论主体和功能设计等方面对舆论生态产生底层影响;交互层技术通过直接参与用户的信息收发与互动对舆论生态产生中介影响。文章探讨了智能技术在加速信息传播流动、促进表达多样化与跨圈层互动的同时所带来的虚拟舆论主体、舆论操纵、价值观失衡、智能区隔等风险。为此,文章建议利用区块链、人机协作和价值观植入算法等技术方案,加强网络舆论生态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7.
邵红红 《新闻界》2023,(9):71-82
“算法推荐第一案”是我国算法侵权责任界定的代表性案例,法院通过对技术中立原则的阐释,主张采用算法推荐的平台承担帮助侵权责任,但在逻辑上难以自洽,引发技术中立原则对于算法侵权责任界定的可适用性质疑。对此问题的回答需要检视“技术中立”概念的正当性并理解算法侵权问题的特殊性所在。技术具有独特的意向结构,在价值上并非中立,“技术中立”是个伪概念。从技术哲学视角出发,算法不同于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典型技术,其运行的高度自主性、主体控制的间接性和算法侵权后果的严重性对平台侵权责任的界定提出了特殊要求。因此,算法侵权的责任界定应当摒弃“技术中立”思维,引入“算法向善”理念,回归侵权法过错归责框架,个案中算法平台注意义务的界定需要综合考虑算法平台性质、算法应用场景以及信息管理能力等三类因素。  相似文献   

18.
“拖钓”是当前网络空间中一种较为前沿的舆论干扰策略和政治传播策略,是误导信息、算法技术的集合体。拖钓一旦实施,不仅容易通过散播误导信息破坏网络舆论生态,影响受众认知倾向,达成特定政治目标;更容易通过“普及化”的大规模应用和“武器化”的意识形态宣传,影响国际和地区的安全态势。面对西方对华舆论攻势虚实交互的新局面,中国更应深刻认识到治理以拖钓为代表的新型误导信息传播模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治理过程中,中国既要寻求加强全球网络治理之策,制定网络空间国际规范,也要具备深度检测和反击拖钓行为的能力;既要提升公众认识水平,降低拖钓实施效果,也要做好国际传播工作,抵制拖钓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作为平台主动参与互联网内容治理的突破口,算法嵌入内容审核成为回应当下数字公共空间品质降级的一种技术方案。梳理算法内容审核的演进路径,有助于把握算法时代平台优化内容审核的现状与趋势。内容匹配与内容分类作为目前算法技术应用于内容审核的两种具体路径,二者有机结合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实现对有害内容的自动识别与处理。然而,“自动化”的算法内容审核仍然难以遮蔽技术“黑箱”背后的社会偏见与公共价值危机。基于此,本文提出在“透明前置”“透明进化”“透明问责”的逻辑链条下构建风险防范的透明度伦理规约体系。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的新闻舆论工作标定了方向。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媒体的定位应当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承担者,改进新闻工作的积极探索者,激浊扬清的舆论监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