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学生的各项能力发展都被得到重视。学生的审美能力的高低对学生认识事物、审视事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语文教育是教会学生欣赏事物的重要课程,因此,在初中语文科目教学过程中实施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很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兰州师范附小陈世琪修改后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里,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是对语文教学指导思想的重要补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要我们从学科的特点出发,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正确处理好文与道的辩证关系,就能使...  相似文献   

3.
美的事物能引起审美主体的共鸣,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摸索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途径和方法,能让语文课堂美起来,让美在学生的心灵绽放,让中职语文教学达到理想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问题学生是时代的产物,作为班主任,如果能够依据问题学生的审美心理规律,引导问题学生学会审美,在审美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影响问题学生的感官和心理,让他们在对外在客观存在事物的美的特征进行评价时产生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从而让问题学生的心灵得到洗涤、净化,就起到了疗救问题学生的作用。美国的爱迪生说过“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校《全面提高小学生素质综合改革实验方案》的要求,在认真上好美术课的同时,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美术小组活动。通过美术课小组的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操作能力,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下面谈谈自己的作法和体会。一、引导观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观察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本途径,认识美又是创造美的必要条件。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对学生认识事物、理解事物大有裨益。通过观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启发学生用自己心灵的画笔表现出眼中的美好世界,从而创造出美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是美术课程所追求的基本理念之一。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美术素养形成的重要支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感知美是审美活动的基础。它是人的各种感官对事物美的因素直接、迅速的感应,并形成愉悦的心理体验。只有具备敏锐的感知美的能力,才能在接触到美的事物时产生一种感受和感动,人的审美情趣、审美思维、审美想象以及美的创造活动才能形成。  相似文献   

7.
汪涛 《西北职教》2004,(3):40-40
语是具有美的魅力的学科,语教育在进行审美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字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因此,语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一有利条件,在教学中重视并加强审美教育。确切地说,美育就是以美育人,运用美学理论,美的事物和现象来培养人。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能创造美和欣赏美的人,这种人不仅有美的情感、观念、理想,而且还能进行创造和欣赏美。如何在语教学中达到这一目的呢?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审美教育能促使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而未来社会也需要发现、追求、创造美的人。散文具有意境深远、语言优美等特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然"情境促使学生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散文审美能力。一、对比意象,进入文本实然实然指的是对自然和社会现象进行客观性的描述,展现事物的现实状态。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应然性的感悟逐步过渡到对于事物真实状  相似文献   

9.
美感是人对客观物美的体验,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美的事物的主观感知、欣赏和评价。语学科包含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这就决定了语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能力,以及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身和投身实践的能力。现在的多媒体技术,能任意把本、图形、图表、语言、音乐、静止图像、动态图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又能进行数据处理、编辑、存储、播放演示。  相似文献   

10.
一、什么是审美审美是一种心理活动,是客观现实中美的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和人们对美的事物的态度体验。审美活动既由外界事物引起,又受心理因素的制约。由于每个个体的知识范围、思维能力和生活阅历不同,所以审美的个性心理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11.
审美意识是指在人类的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的能动反映,广义的包括审美的感知、感受、趣味、理想、标准等方面,是审美心理活动进入思维阶段后的意识活动。语文教学具有审美教育功能,教师要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审美感知。而文言文在审美意识的培养上有着自身的优势。其自身的语言美、意境美,能让学生感悟到美的事物,文言文中蕴含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中,笔者着重探究在文言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意识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不单单能使学生获得愉悦感,还能让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欣赏美、创造美。审美情趣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接受事物的过程中,对事物判断的一个标准。但是,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长此以往偏重于学生对写作方法的培养和技巧训练,对口头强调的"作文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只是一种形式,致使学生对作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志、情感没有新意。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有效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3.
如今我们对文学的审美价值十分重视,重视到仿佛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审美的人,审美的物,这样的现象本应该是无可置疑的,它说明了人民大众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但是我们往往在思维的时候是单向度的。我们在肯定一个事物的同时会否定其他事物的存在价值,本文就是想从李白、杜甫这两位人人皆知的作家创作出的作品来说明,文学的认识功能是不应被审美价值取代怕,也是无法取代的,它们是能并存的作品中。  相似文献   

14.
对于审美来说,它就是在一定的生活和实践活动中人们对事物的能动性反应,包括对事物的审美感知、体验和心理活动等。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一定要认真地分析学情,有效地把握教学内容,优化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文言文诵读、诠释等过程中接受审美教育,提升他们的美学观念。  相似文献   

15.
怀素见公主樵夫争道而大悟书道,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而“草书长进”,教学中教师如能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像观看“公孙大娘舞剑”一样去发现美,体味美,他们同样也会像怀素、张旭一样大悟个中之道的。* 一、感 化 心理学研究显示,美的事物往往能引起审美主体的强烈审美愉悦,而作为文质兼美的典型性文章,通常也能激发学生获得审美的心理期待。这种审美的心理期待是教师实施美育的最佳契机,教师应该抓住这个契机,采取有效的方法,创设课文需要的情境,将审美期待这种内在的情绪外化为审美注意。 例如,在教《济南的…  相似文献   

16.
疏,是一个含义丰富、适用范围极广的词。疏,既能诠释事物关系,又能演绎人生志趣;疏,既能观照现实生活,又能展现审美追求。疏,在诸多层面上引发我们不同的思考与感悟。  相似文献   

17.
审美能力是人发现、感受、评价和欣赏美的能力,也就是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现象的审美价值进行分辨、评定时所必须具备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审美能力是在审美、创美的实践活动中提高和发展的,课外绘画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的美育目的,由此看来,进行审美教育己成为我们今后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审美”就是领会事物和艺术品的美。在我们的语文教科书中,选入了大量的古今中外作家的典范作品,尤其是其中的文学作品,具有审美意识的特质,要“使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以其特殊的鲜明的审美风貌显示出来”(见钱勤来的《文学概论》),就应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文学作品的这一特殊性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只有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9.
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就是鼓励学生不仅能够学会欣赏作品,还要能做出审美判断.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尊重学生的审美个性,正视学生审美能力上的差异,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让他们的审美个性在自由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求教师逐渐引导学生对各项事物美的正确认识,提高审美能力,对各种美的正确判断、评价等。教师借助语文教学对学生的阐述、解释、引导、体验等潜移默化地引导渗透审美教育,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本文就小学语文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渗透展开粗浅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