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糊是古诗中非常常见的现象,其中数字也是达到模糊经常使用的手段。将古诗翻译成英语,就要运用各种方法来达到原文的效果。而翻译中对数字的处理反映了古诗中数字的模糊美。  相似文献   

2.
中国格律体古诗的英译.不但涉及两种语言形式上的转换,更重要的是两种文学系统,或者说两种文化模式之间进行转换。中国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精华,国内外翻译名家都竞相将中国古诗的名篇译为英文,其中包括提出了著名的诗歌翻译理论——“三美”理论的诗歌翻译大家许渊冲教授。以许渊冲的英译诗《兰亭诗》(之三)为研究对象,对该诗所体现的“三美”理论进行探析。在翻译实践中,应采取“扬弃”的态度,继承和发展许渊冲教授的诗歌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3.
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棘手的部分,尤其是古典诗歌的英译直到近百年以来,还有不少译者认为古诗英译是近乎不可能的事情。然而,有也不少译者认为古诗英译不仅可以再现原作之美,甚至可以超越。具体说来,主要存在散体译法与诗体译法。后者注重原作的形式美,主张以诗歌的形式翻译诗歌;前者却以散文的形式翻译古诗,以期形式的自由  相似文献   

4.
古诗翻译是文学翻译中较难的一项工程,它对翻译的要求甚高。译者必须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创造性的翻译技巧对诗歌进行形式和意义的变通,不是说翻译出来就算翻译成功,而是要在充分发掘原作的内涵上又通过美的形式传达美的感受,让读者在欣赏译文时犹如身临其境。本文旨在讨论通过运用创造性的翻译技巧开展古诗词翻译活动,从而达到译文和原文在意境、文化背景和情感上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论英译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可译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诗体与散体之争往往出于对中国古典诗歌了解不够,尤其是对于翻译古诗的难度认识不足。英汉两种诗歌产生于完全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两种诗体形式风马牛不相及。古诗的形式与音韵不可译,古诗的“三美”更不可能再现。英译中国古诗是“在不可能的范围里找出个可能来”。首要问题不是用诗体还是用散体翻译的问题,而是要准确传达内容。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艺术魅力,为世人所叹许。为了将这些诗作呈现给读者,许多翻译工作者孜孜不倦的投入到中国古诗的翻译中。但要想将语言与文化、形式与内容在译诗中统一,甚至达到译诗更比原诗美的境界,绝非易事。本文通过比较唐诗《江雪》的不同译文突出了许渊冲作品的精彩之处,总结了古诗英译之艺术。  相似文献   

7.
古诗英译中存在时空错位,具体体现在语言的内在性和外在性两个方面。为了使译作成功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翻译过程中必须对此进行补救。诗歌翻译中的补救措施有:针对诗歌内在形式差异的补救和研究对象主体命运和背景的补充说明。唐诗《江雪》的英译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相似文献   

8.
俳句是日本的一种诗歌形式,它倍受日本人民喜爱且长盛不衰。俳句来源于中国古代连歌,无论是其形式、内容还是风格,都深深地打上了中国古诗的烙印。俳句是和中国古诗密不可分且相互影响的,翻译俳句时对此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9.
按照等效论的观点,翻译的原则是再现原作效果。诗是高度集中审美形式和形象思维艺术,即"神美"。而古诗的形式包括节奏以及一切修辞手段都传递着美,即"形美"。译诗就是用不同的语言移植诗中的意境,并同时达到形合和意合这两个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众多的翻译理论中,尤金·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国为翻译家所广泛接受并运用到翻译实践中,其中也包括一些经典古诗的翻译。中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及实践家许渊冲先生在古诗英译方面造诣深厚。本文以许渊冲先生英译的杜甫经典诗歌为例,运用"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对其英译本目的语在意义、风格、文化上是如何与源语形成对等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对中国古诗翻译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俳句是日本的一种诗歌形式,它倍受日本人民喜爱且长盛不衰。俳句来源于中国古代连歌,无论是其形式、内容还是风格,都深深地打上了中国古诗的烙印。俳句是和中国古诗密不可分且相互影响的,翻译俳句时对此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2.
古诗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古诗英译,可使不同国家了解中国的民族意识与思维方式.本文试从语气与情态方面探究古诗英译,初步探讨古诗原文与译文如何在语气与情态方面达到等效.从而为翻译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启示与帮助.  相似文献   

13.
中华古诗博大精深,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古诗的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一项重要内容,但诗歌独特的体裁形式以及中西文化差异给古诗翻译带来了较大困难。本文通过对古诗《无题》的差异来探讨中西文化意象差异对古诗翻译的影响及古诗英译的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月亮文化内涵及其古诗翻译,指出在翻译古诗应当遵循价值对等原则、文化价值原则、审美价值原则等原则,力求在翻译古诗时重现文化内涵,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来接受中国古诗。  相似文献   

15.
针对汉语古诗英译的策略体系是具有层级关系的关联系统,本文选取其中简化策略下的概括翻译法,以10本汉语古诗英译本为研究语料,对概括翻译法的应用对象以及该方法的功能进行归纳,发现概括翻译法针对汉语古诗中的文化专有项词汇具有增加诗歌可译性、保持原诗信息完整和配合译者整体策略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自18世纪以来,无数中国古诗被翻译成英文,其中许多还不只一种版本,在古诗语言中,大量的单音节词往往有多义,其语法功能比较灵活,句法也常常省略,而且还具有严格的体式和韵式,英语译文如何取得对等效果,作者从形美,音美,意美等三方面探讨了诗歌翻译中的突出问题,认为古诗翻译就是追求这三者的完美结合,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要加强翻译理论的学习与实践,加强古代文学修养。  相似文献   

17.
古诗寓情于景,有极强的情景依赖性。对古诗情景语境还原的不同造就了古诗英译多变性的特点。古诗翻译的信度水平体现对情景语境中隐含意义的把握程度。语境还原度是古诗翻译信度水平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古诗诗歌源远流长,形象生动。然而对于古诗诗歌的翻译对于译者来说却具有挑战性。但笔者发现恰当地运用英语成对词组对于古诗诗歌的翻译具有一定的帮助性。本文拟从五个方面来阐述英语成对词组对古诗诗歌翻译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叠字在中国古诗中有其特殊的修辞效果和艺术感染力,但是翻译中却很难展现出原诗中叠字的艺术魅力。本篇论文以《采薇》一诗的四个译本比较其中的叠字翻译优劣,并借助其他翻译大家的译作总结出两种叠字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具体物象的运用是诗人达到其以诗传情之目的所常用之手段。由于意象所蕴含之民族独特性,或许目的语中存在其对应物,然则翻译实践中却很难实现其真正对等。本文着重援引中国古诗英译的一些译例对古诗英译中就此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探讨,以期对文学翻译初习和爱好者有所启示思考并予以共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