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运动学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三名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的滑步技术进行研究,发现巩立姣在滑步阶段右腿的蹬伸方式不合理,蹬摆配合不好,右腿收拉不积极,滑步距离小、用时多.李玲右腿蹬伸充分,滑步距离较长.李梅菊滑步阶段身体重心上下起伏的程度小,滑步技术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问卷对参加辽宁省第11届运动会中的24名少年女子铅球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辽宁省少年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易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为腰部、腕部、腿部、肩部以及踝部等部位;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为两种,即潜在因素和直接因素。其中直接因素包括技术、局部负荷过重和准备活动不足等。  相似文献   

3.
选定进入2011年全国田径大奖赛(苏州站)女子铅球决赛前8名的运动员滑步阶段技术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对象在过渡阶段左脚积极压插着地不够,过渡阶段时间较长,左脚落地瞬间躯干前倾角和左肩后倾角偏大,左臂打开较早,影响了身体扭紧程度,过渡阶段超越器械效果不理想。过渡阶段8名运动员左脚着地瞬间的左膝角偏小,左脚着地瞬间左侧支撑制动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4.
对参加 2 0 0 0年全国田径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决赛的 3名运动员进行了三维运动学分析 ,分析铅球技术动作过渡阶段的特征 :开始了一定程度右腿用力形式 ;髋关节向投掷方向积极的平动及髋轴在水平面和矢状面内的逆时针加速转动与重心速度的提高密切相关 ;不应该过分强调超越器械姿势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我国女子铅球优秀运动员投掷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3名女子铅球优秀运动员的整个滑步和最后用力技术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巩立姣滑步距离过小、用时过多,但整个加速节奏较好;李玲过渡时间过短,超越器械的效果不好,最后用力的幅度小、距离短,整个用力节奏不好;李梅菊滑步阶段身体重心上下起伏的程度小,加速节奏比较好,不足的是最后用力的时间偏长.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数理统计法,对1993~2002年中国和世界女子铅球成绩进行了分析.由分析得出中国与世界相比,人才匮乏,成绩差距大、低谷期长、运动员运动寿命短的结果,提出了注重基础训练,加强科学研究,不断突破和创新等新理念.  相似文献   

7.
选定进入2010年全国田径大奖赛(苏州站)女子铅球决赛前8名的运动员滑步阶段技术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对象在滑步阶段摆蹬动作协调,右脚蹬离地面瞬间蹬地角偏大,左腿摆动偏高,两大腿间夹角偏小,身体重心起伏较大,影响人—球系统的整体效果;研究对象滑步阶段左腿摆动最高速度均出现在右脚蹬离地面之前,即在右腿积极蹬伸的阶段;滑步时间稍长,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存在差距;滑步中上体上抬较大,影响了躯干扭紧程度和超越器械的动作质量。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九运会女子铅球的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影像分 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在滑步阶段,左腿有效摆动不足, 右腿蹬伸力量、速度不佳。脱离身体重心运动速度而片面要求滑步阶段的运动速度越快越好是 不合理的。在过渡阶段,右髋向投掷方向的前移不够,不利于身体重心速度的回升。最后用力阶 段,技术还不稳定,出手角度与出手速度之间的组合应该因人而宜,而不宜采用固定的理论模 式。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爆发用力阶段相关运动环节及铅球的速度节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左踝与其他环节动作协调匹配形成的左侧支撑制动轴,不仅关系到下肢的动量有效地向上传递和形成稳固的双腿支撑,还可使铅球在出手瞬间的最高点合成适宜的出手初速度;铅球加速阶段,肩轴加速赶超髋轴,左肩制动与右肩前顶动作成为影响铅球出手初速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选定进入2010年全国田径大奖赛(苏州站)女子铅球决赛前8名的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技术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最后用力阶段运动员有右肘关节提前用力的不合理现象,右下肢蹬伸不够充分;铅球出手瞬间,左髋伸展不充分,左踝角和左膝角的蹬伸幅度不够充分;最后用力距离短,铅球出手高度、速度与优秀运动员相比,有较大差距。通过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学参数进行比较与分析,找出差异,促进我国女子铅球运动不断提高,早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以2009年第18届亚洲田径锦标赛女子铅球前6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过渡阶段的技术特征。结果表明:在过渡阶段刘相蓉右腿的蹬伸时间最长,其在过渡阶段身体重心移动的速度比较快,较早的进入了蹬伸阶段;巩立娇垂直速度的波动幅度最大为0.886 m/s;刘相蓉和瑞拉比在过渡阶段提前对铅球施力了,肩轴打开的时机过早,不利于躯干充分扭紧以及超越器械动作的形成;在过渡阶段右脚着地后,3名选手的左髋速度都大于右髋的速度,动作合理,但是3名运动员在左脚着地后,右髋的速度小于左髋的速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改进投掷动作技术,解决中学女生全身用力的关键,是在合理的技术下,最大限度利用下肢或腰腹力,提高铅球掷远。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国际健将级女子铅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速摄影及解析、生物力学分析等方法,对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相关运动环节的速度节奏与铅球出手初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数学方法建立了模型,以探讨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正确运用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的规律及特征,从而为提高我国女子铅球运动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技术动作录像拍摄与分析法、数理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的最后用力技术分别从身体各关节与出手速度、最后用力的两个阶段技术参数,人与铅球系统重心的位移等方面,结合铅球专项理论、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等理论进行运动学分析,旨在探讨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的特点,进一步提高其训练的科学性、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段振华 《湖北体育科技》2016,(4):353-356,335
运用文献资料、比赛观察、逻辑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工程学理论中规划环节为切入点,设计跆拳道女子优秀选手训练实施的具体内容,旨在为我国跆拳道女子优秀选手在训练实施阶段采取有效地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16.
女子铅球运动曾是我国田径运动的优势项目之一,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对我国女子铅球运动水平进行分析和评述,根据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结果发现,(1)1987年-1997年是我国该项目的鼎盛时期,为我国夺得不少荣誉。我国女子铅球最好成绩和世界年度最好成绩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1997年全运会之后,我国该项目成绩大幅度滑落。1998年-2010年,没有取得过一枚奖牌。世界最好成绩也呈现滑坡趋势。我国该项目最好成绩和世界年度最好成绩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随着竞技体育的商业化和运动员的职业化发展,赛事不断的增加,在2011年上半年已举办的全国田径比赛中,仅2次突破20m大关,距离世界水平还相差甚远。(2)运动员选材工作不到位,运动训练未完全创新,运动竞赛表现差和竞技体育管理不当是我国女子铅球运动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3)抓好运动员选材、完善运动训练、加强运动员竞赛能力和加强竞技体育管理力度是我国实现女子铅球运动重振辉煌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部分少年业余铅球训练的教练员忽视全面力量训练的倾向 ,对少年铅球业余训练进行实验对比研究与分析。指出在少年初级训练阶段有计划、按比例和针对性地进行全面力量训练 ,对于少年选手掌握运动技术、提高专项能力和成绩是一个较好的训练途径 ,应该引起业余训练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43名女子铅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体育测量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以两轮特尔菲法征询专家的初选指标为基础,并结合统计学的定量筛选方法,最后确定10项身体素质指标为测试指标。通过测试、调查问卷及文献资料和网络的途径获得原始数据后,运用聚类分析及各指标与专项成绩的相关程度,确定了典型指标,并最终建立了评价体系,可为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控制训练过程和预测成绩及选拔队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运用CYBEXⅡ~ 等速测力系统,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周淑琴的膝、肘、踝关节的层伸肌进行测试和评定;并运用高速摄影——影片解析系统,对其掷球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显示,周淑琴的膝、肘关节肌力和层伸肌力处于较高水平,已形成适合自己身材特点的平快掷球技术;但踝关节伸肌力较弱,层伸肌力比不平衡。  相似文献   

20.
白光斌  严鸣  尹霞 《体育科学》2002,22(6):120-123
本文以参加2000年田径大奖赛总决赛的8名女子铅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力学方法来研究影响运动成绩主要技术因素间的关系,以速度节奏这一实质问题为主要着眼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在起滑时蹬地角偏大,左腿摆动垂直分速过大,过滤步阶段单支撑时间过长,铅球速度和身体重心速度均呈现下降趋势,最后用力阶段主要加速点(用力点)不突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