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淳华 《传媒》2001,(5):37-38
伊拉克位于波斯湾西北角,面积43.5万平方公里,人口2200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自北向南流淌,冲积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巴格达是伊拉克首都,就坐落在底格里斯河上游.  相似文献   

2.
每天早晨都能看到底格里斯河毫无动静地在眼前流过,河的另一半是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一处宫殿,据当地人说,没有人能活着游过对岸,因为你尚未游过中线,就有不知哪里的暗枪击中了你。 那天下午在湖畔,我看到了总统儿子乌代开着名贵的欧洲跑车在身边飞驰过去,我才意识到,只有底格里斯河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伊拉克。 底格里斯河上的大桥都被炸过,这次  相似文献   

3.
《辛苦奋战巴格达》一文(刊于1998年3月1日《环球时报》是《环球时报》编辑部与特派伊拉克记者林皎明通力合作的产物。在海湾上空战云密布,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巴格达的时候,此文交稿及时,是读者争相阅读的头条消息。远隔万里之遥,编辑  相似文献   

4.
一场可能发生的战争风暴再次把伊拉克聚焦在世界面前,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组成了伊拉克局势报道组,并派出了5名记者奔赴前方。 前方:4万元航空行李超重费 这是中央电视台伊拉克前方报道组继1998年之后重返巴格达。而领队水均益已经是第四次到伊拉克进行采访报道了。他们一行5人2月5日从北京出发,飞抵法兰克福,再转机至约旦首都安曼。在此之前,水均益以为还要经  相似文献   

5.
2004年9月19日 星期日 晴着陆伊拉克约旦当地时间12时45分(安曼与巴格达时差1个小时)从安曼机场登上飞往巴格达的飞机,心情有几分莫名的激动与紧张。飞机大约飞行了1个小时20分钟,已经昏昏欲睡的我被空姐叫醒。从窗口看出去已经可以看到密密麻麻如火柴盒般大小的城市建筑,感觉城市很大,一条河流在阳光的照射下好似一条银亮的带子蜿蜒其间,应该就是著名的底格里斯河了。不知什么原因,飞机在机场上空盘旋了足有十几圈才最终着陆,大概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吧,来之前听同事说过曾有飞机在着陆时遭到武装分子的攻击。走出机舱,一股热浪迎面扑来,在空…  相似文献   

6.
4月27日是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生日,两天前,伊拉克巴格达300对情人举行集体婚礼表示庆祝。超过11年的制裁使伊拉克经济不景气,更给许多婚姻带来障碍。伊拉克政府通常通过安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新闻     
○新华社嘉奖率先报道伊战爆发的驻伊记者据新华网报道,由于在第一时间向新华社发回伊拉克战争开始的消息,新华社驻巴格达报道员贾迈勒3月20日获新华社社长、总编辑奖。美国对伊拉克战争于巴格达时间早晨5:30(格林尼治时间2:30)爆发,巴格达遭到导弹袭击,新华社驻巴格达的伊拉克籍报道员贾迈勒·哈希姆·艾哈迈德以最快的速度发出伊拉克遭到袭击的消息,中东总分社编辑部在开罗时间4∶33∶50(格林尼治时间2:33)发出快讯,时效超过世界其他主要通讯社。对贾迈勒的突出成绩,新华社总社通过中东总分社向贾迈勒转达新华社对他的嘉奖。贾迈勒感谢新…  相似文献   

8.
伊朗总统内贾德3月2日抵达巴格达,对伊拉克展开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 这是近30年来伊朗国家元首首次出访伊拉克。上世纪70年代末伊朗发生革命之后,德黑兰和巴格达之间交恶。随后是美国驻伊朗大使馆人质事件和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两国一直没有正常的高层交往。因此内贾德的到访可以说是结束了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9.
2003年12月12日,新华社一篇发自巴格达的稿件引起了业内关注,这篇报道的题目是《手榴弹扔进吉普车 <时代>名记伊拉克断腕》。 动荡不安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2003年12月11日晚又发生美军遭袭事件,这次受伤的包括随军的《时代》周刊著名记者麦克尔·韦斯科普夫,他的一只手被炸断。《时代》周刊主编吉姆·凯利第二天在一份声明中说,韦斯科普夫是他们在伊拉克的高级记者,与他同时受伤的还有屡获大奖的著名摄影记者詹姆斯·纳赫特威。  相似文献   

10.
在今年1月从叙利亚杀回伊拉克的ISIS武装,半年内就连续占领了超过17座伊拉克城镇,包括距离巴格达不足400公里的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已经明确表示不会派出地面部队的美国,仅仅靠空袭不可能消灭ISIS武装  相似文献   

11.
正当各国驻伊拉克使馆人员、外国商人等纷纷撤离战云密布的巴格达之际,数以千计的新闻记者却义无反顾地涌进伊拉克,其中包括十几名中国记者。我们知道,还有一些中国记者为奔赴伊拉克正在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学习有关知识,整装待发。这是为什么?因为美国在海湾地区集结了20万大军,旨在推翻伊拉克现政权的战争犹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美伊战争是当前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是最大的新闻热点。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新闻记者;新闻记者时刻准备着,奔赴发生新闻的任何地方。作为军事记者,自然最关注的是军事新闻,无论是国内的或是国际的,…  相似文献   

12.
她是美伊战争打响后第一批进入巴格达的记者中,惟一采访到战后第一批逃离伊拉克难民的记者,又是进入战火中的阿富汗的第一位华人女记者,更是进入伊拉克战地的中国记者第一人。  相似文献   

13.
空袭巴格达     
“萨达姆·侯赛因是一个严重的威胁,他是一个国家必须处理的严肃问题。”关于伊拉克问题,9月5日,布什发表了比以往更为强硬的讲话。 当天,美英两国出动了(?)00架战机空袭巴格达,而此前,英战机对伊拉克南部禁飞区”的空袭就一直没有间断过。 但这一次,美国五角大楼加快了对伊拉克进行军事部署,美国海军航空母舰华盛顿号”及其战斗群已驶往中东地区,发动全面进攻所需的约15万装备充足的部队,可以在圣诞节之前被调到该地区。  相似文献   

14.
1990年8月2日,这是个震动世界、非同寻常的日子。这一天中东军事大国伊拉克出动10万大军闪电式地侵入科威特。盛产石油的科威特虽然富有,然而兵力微薄难御强敌,不过十几个小时,科威特完全被伊拉克军队占领。不久,巴格达当局公然宣布科威特是它的第19个省,正式吞并了这个石油富国。从而引发了震动世界、影响全球的海湾危机。5个月后终于爆发了一场海湾战争。  相似文献   

15.
就在中东上空战云密布,美国准备对伊拉克动武之际,数千名外国记者云集中东,其中就有数十名中国记者。他们在前线是如何工作和生活的呢?张兰华:闯关不怕难巴格达对新华社记者张兰华来说并不陌生。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她曾就读于巴格达大学文学院,进修阿拉伯语,那是伊拉克历史上最辉煌最美好的时期。时隔20多年,巴格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巴格达人虽依然是那样热情好客、淳朴善良,但他们的言谈举止,无不透着一种难以言状的寒酸。1月27日凌晨,张兰华一行3人乘飞机抵达巴格达。几天来,他们一边忙于办理入境后的手续,一边进行…  相似文献   

16.
年初的伊拉克云遮雾罩,剑拔弩张的双方蓄势以待,战争似乎一触即发。世界各国的新闻记者云集而至聚焦巴格达,请看——  相似文献   

17.
2003年3月21日,美英两国挥军入侵伊拉克,酝酿已久的第二次波斯湾战争终于揭开了序幕。美英联军向伊拉克战略纵深推进的速度一路势如破竹,箭头直指首都巴格达大门。3月23日至24日夜间,第101空降师所属的32架AH-64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准备扫除巴格达周边伊军的防御,不料却在巴格达西南方113千米处的卡尔巴拉遭遇到伊军猛烈的转空炮火,阿帕奇机群仓皇撤离战场.成为战争期间美军唯一的一场败仗。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2月14日,美国负责伊拉克战后重建的最高文职行政长官布雷默,当天在巴格达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正式宣布,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已经被捕。驻伊美军最高指挥官桑切斯中将也在记者招待会上说,美军13日夜在提克里特采取了“红色黎明行动”,并逮捕了萨达姆。我作为驻外分社的新华社摄影记者,在处理完新闻发布会的图片稿后,看到CNN正在播放巴格达市民在市中心庆祝的画面,立即与我的同伴新华社驻外英文记者李骥志打车前往采访,“被迫”目击了一场巴格达广场枪战。  相似文献   

19.
《军事记者》2007,(3):F0003-F0003
2月10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北部开展的搜查行动中,美国士兵盘问一名出租车司机。2月9日,伊拉克迪亚拉省一大楼内发生爆炸,造成3名美军死亡,另有4人受伤。图为两名儿童注视着美军巡逻兵。  相似文献   

20.
李振盛 《新闻传播》2004,(6):F002-F002
荣获2004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日常生活类”一等奖的《巴格达拉什德大街的咖啡店》,是一幅表现伊拉克战争中人们日常生活的优秀图片。作者布鲁诺&#183;斯迪文思透过巴格达拉什德大街一家咖啡店的玻璃窗向外拍摄,画面前景是一辆停放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