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碧云 《中文自修》2003,(12):31-31
在我的印象中,俄罗斯是一个历史悠久、性格强悍的民族,身躯里包含着超凡的能力。就像我曾在电影中看到他们的装甲车、坦克车、飞机等,都似乎显得庞大而笨重,但他们的民族极为细腻、富有内涵、思想深邃。当我打开早期俄罗斯文学作品时,先后出现了果戈里、  相似文献   

2.
“深刻”属于发展等级,是对章内容方面的要求。主要是指作一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具有深透的见解;二能进行深入地分析,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三能观点鲜明,饱含哲理,给人启发,令人深思,催人奋进。总而言之。只要站得高,想得远,挖得深,说得透,就能达到“深刻”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考试说明”对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的“深刻”是这样解说的:“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事物的本质往往通过表象反映出来。每一个客观事物,都是多种规定的复杂的统一体,这些复杂的规定通过丰富多彩的现象表现出来,人们接触一个事物,总是先认  相似文献   

4.
“罪型相适应”是我国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它是指根据罪行的大小来决定刑罚的轻重 ,犯多大的罪 ,就应当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 ,法院应该做到重罪重罚 ,轻罪轻罚 ,罚当其罪。根据这一原则 ,我们不难从理论上推出 :具有相同社会危害性的同一犯罪 ,应该受到的刑罚是同等的。边是毋庸置疑的逻辑推理。然而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很多学生对罪刑相适应的理解是不够深刻的。他们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某甲和某乙都犯了故意杀人罪 ,某甲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而某乙却被判无期徒刑 ?为什么一伙人都参与了共同犯罪 ,有的人受重刑罚 ,有的人受…  相似文献   

5.
一些学生作文时,虽能写得文从字顺,观点正确,但苍白无力,平淡无味,不能启人深思。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文章立意不深,缺乏哲理性。哲理就是关于宇宙人生的富有启迪性的认识,它隐藏在纷繁复杂、  相似文献   

6.
张风琴 《考试》2008,(Z2):18-20
高考作文在发展等级中对"深刻"列出了三条内容,第一条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第二条是"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第三条是"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一、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现象和本质两个方面,现象是本质的外在表现,本质是现象的理性概括。我们对待任何事物要善于透过  相似文献   

7.
王申 《留学生》2014,(13):55-55
拿到这本《欧美同学会简史》之后,我就迫不及待地看起来。如果说之前对欧美同学会的认识只局限于网站上的一些内容和零零散散的“传说”,那么这次通读全书,让我对欧美同学会有了更加清晰、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从最初的创建、兴起到解放前不同时期的发展,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这一时期的曲折与复兴,欧美同学会的坚持和坚韧、会员会友竭尽所能地争取和各种努力让我深受感动。  相似文献   

8.
<正>议论文的目的是说理,要让读者心悦诚服,说理不仅要逻辑正确还要思维深刻。"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高中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思维的"深刻"也是《2017年普通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写作的发展等级。显然,让文章走向深刻已是高分作文的刚需和标配。"深刻"即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让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深刻"是抽象的,  相似文献   

9.
曹阳 《中国考试》2003,(2):4-27
“深刻”要求的具体解说是“透过想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这三项要求实际上是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表现主旨的要求。为什么高考作文要做到“深刻”呢?因为高考作文是对考生思想素质、认识素质、思维素质和表达素质的综合考查。高考作文命题趋势是越来越重视考  相似文献   

10.
理解﹃转轨﹄要深刻河北吴桥县教育局刘晓冯永成同志在《我对“转轨”的忧虑》〔载《中小学管理》,1997(7-8)〕一文中认为,“应试教育”并不是“一切为了应付考试,以考试为目的的教育”,而且这种提法“不符合我国教育实际。”但我认为,冯永成同志并没有弄清...  相似文献   

11.
《让"深刻"成为作文的得分点》:高考作文越来越倾向于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这是命题发展的必然要求与客观趋势。因此,考场作文要想得高分,就得在"深刻"上下功夫。怎样才能达到"深刻"的要求呢?本文给出了几种技巧。  相似文献   

12.
"减负"一词这几年在报章杂志频频出现,"减负"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然而落到实处,却是雷声大,雨点小.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习题集有增无减,老师、家长在管教学生学习上不敢有丝毫懈怠.浙江金华四中学生徐力杀母的惨痛事件再次引发"减负"讨论的高潮,"减负"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那么,如何全面深刻地理解"减负"呢?  相似文献   

13.
李镇西 《班主任》2013,(3):63-65
最近和学生一起读《青铜葵花》,读到作者曹文轩在序言中的几段话。他说,长期以来,评判文学的标准是西方的“深刻”,而且这“深刻”成了唯一的标准;但中国的文学评判标准是“意境”,是“情趣…‘智慧…‘格调…‘滋味…‘微妙”……曹文轩很激愤甚至有些极端地写道:“于是我们看到全世界的文学,绝大部分都在这唯一的维度上争先恐后地进行着。‘深刻’这条狗追撵得人们撒丫子奔跑……”  相似文献   

14.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作出的"以德治国"决策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体现,它包含着对我国德治传统的批判继承和发展,它强调了行政伦理建设的关键作用以及与"依法治国"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5.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是《红楼梦》第四回的节选,写的是封建官吏贾雨村巴结权贵、媚上求荣、徇情枉法、草菅人命的故事,揭露封建地主阶级及其国家机器的反动本质。作品鞭辟入里,物无遁形,是认识封建社会罪恶面目的生动教材。“判断葫芦案”从贾雨村授应天府“有人命官司详至案  相似文献   

16.
正如何做到文章内容的深刻,当然首先和一个人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有很大关系。做为整天关在教室里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十几岁的学生来说,想做到思想深邃确非易事。然而是不是能有一种技巧让学生在现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使文章更深刻些呢?本文谈谈使文章深刻的四种常用技巧。1、把问题放到不同的时空人物上去考查许多同学写文章,喜欢举身边的例子。一上来便是"我们班里有一个人如何如何",目光不远,自然内容不深。只  相似文献   

17.
“五个必由之路”是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奋斗征程中总结的科学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好新时代新征程的科学指南。深刻领悟“五个必由之路”的价值意蕴,需要充分认识“五个必由之路”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创新成果,是党长期实践探索规律性认识,是走好新时代新征程的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18.
如何进一步从思想上、理论上深刻认识“法轮功”的邪教本质,对此还需要作出深层次的理论分析。为了廓清认识上的迷雾,有必要弄清这样两个关系问题:一是“法轮功”与一般封建迷信的关系。“法轮功”虽然也属于迷信,但它与一般民间封建迷信又不同。民间流传的一般封建迷信大...  相似文献   

19.
如何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精神实质与本质内涵?作为一种理性判别,本文的观点虽然与众不同,但是这一概念的引申毕竟事关人才培养的导向与目标的实践过程。我们期盼类似的讨论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在不同理念的碰撞中形成一种共识,对教育发展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20.
喻立森在《教育发展研究》 2000年第 8期撰文指出,教育界广为流传的一个概念莫过于“人的全面发展”了,但对“全面发展”的认识,至今仍迷雾重重、疑惑多多。 1.范畴错位:将全面发展学说混同于全面发展概念。马克思创立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博大精深,内容十分丰富。我国学者在论述学校的教育目的时,未能整体把握它的思想体系,专注于全面发展概念的诠释,以至将处于不同层次不同范畴的概念混同起来,从本质上贬低了全面发展学说的伟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概念泛化。以数量的全面发展代替本来意义上的全面、充分、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