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女性成长小说”概念的清理与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长小说"有着诸多的概念界定,但是这些界定和阐释基本上是建立在以男性主人公为成长主体的小说文本之上。真正的"女性成长小说"是在"五四"之后开始出现的,但对这一概念的界定并不理想。通过对于女性成长历程中"他者"境遇的揭示以及对造成这一性别境遇根本原因的细致厘清,并在两性成长内涵与两性成长叙事的比较分析中,可以得出"女性成长小说"的概念界定。同时,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还要注意到女性成长的艰难、女性性别自我、女性主体性生成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
《蝴蝶梦》是英国著名女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从小说中"我"成长历程中扮演引路人角色的迈克西姆、吕蓓卡和丹弗斯太太为切入点探析"我"漫长而艰辛的成长历程有助于对该小说成长主题的探索,有利于对该小说更全面、更深刻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欧茨的作品《我带你去那儿》是一部描写女性个体成长与自我生成的小说,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女性成长的关注和期待。女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可分为"外出求学"、"经受考验"、"走向成熟"三大阶段,这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体成长的人生历程和对自我的不断超越,充分展示了小说的个人成长主题,诠释了作者渴望女性走向成熟、完善自我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4.
《挪威的森林》更多地是被当作恋爱小说来阅读。但若站在主人公渡边个人的立场来看,该小说存在作为成长小说阅读的可能性。因为"我"的成长充满了曲折性和动态性,反映了"我"通过恋爱而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我"在经历了成长中的精神危机后,通过自身的调节和他人的帮助,找到了自我定位,逐渐从一个清高、傲慢的人变成了一个真诚的、具有责任意识的人。  相似文献   

5.
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和铁凝的长篇小说《大浴女》分别是各自时代展示女性精神成长的优秀作品。用成长小说的视角来比较和考量这两部小说,会发现"成长"这一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化,可以看到中国文学现代性的某些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小说自18世纪作为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体裁出现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成长。20世纪初批评家提出"小说之死"的观点。本文以新历史主义小说家朱利安·巴恩斯的代表作《十又二分之一章世界史》阐释开来,以小见大,试图以文本为基础,从文本、读者、作者三个层面逐一反驳"小说之死"的论题。  相似文献   

7.
金庸的武侠小说广泛传播,与小说叙事中包含特定的文化心理原型有密切的关系。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洞穴意象实质是个体和传统文化结合的文化心理原型。主人公出入洞穴具有"再生仪式"的特征,它负载着主人公成长中克服困境的叙事功能,读者在阅读中也体验着这种成长的快乐。  相似文献   

8.
《麦田里的守望者》与《钟形罩》同属成长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都陷于"自我/他者"两极关系失衡的困境。尽管主题相同,两位作者却是从截然相反的方向逼近这一人格成长难题的。塞林格笔下的霍尔顿困于自我一极,普拉斯笔下的埃丝特困于他者一极。比较与探讨两部小说在同一主题上的不同处理方式,并联系两位作者各自极端的人生选择,对思考人在"自我与他者"二元性关系中发展自身这一命题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苏童的小说《河岸》以极其丰富的内涵和极其混杂的面目,为读者书写了一个成长的故事、一个荒诞的寓言、一个历史时代的残章片段。整篇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赋予了"我"(库东亮)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我"目睹了那个年代的所有悲喜剧,洞察了所有人细微的心理活动。本文主要从叙事人称来展开对《河岸》这部小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女孩形象"是严歌苓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一类人物,这与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儿童形象有一定程度的重合。严歌苓笔下的女孩形象一方面折射了作家的创伤性童年经验,另一方面体现出作家细腻而又活泼的女性叙事视角。严歌苓塑造的女孩形象可以分为"文革"与"成长"两大类型,她们均体现出了女性特有的心灵世界和真实丰富的人性内涵。  相似文献   

11.
殷健灵的《纸人》是一部关注少女心灵成长的小说,她对少女的"性"、"心灵"、"情感"与"身体"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从故事情节、少女形象、语言表述、社会责任等四个方面对《纸人》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从《金大奶奶》到《闷雷》再到《玉卿嫂》,三篇小说一方面展示了以"被侮辱被损害"的女性为主角的世情生活景观,展现了女性主体不断成长的过程,表现了与中国传统小说的紧密关联;另一方面又以一种现代的叙述技巧与价值意念确立了自己的现代小说品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小说中女主人公弗兰淇的成长经历和成长过程的剖析,论述女性成长主题在《婚礼成员》中的主要表现。首先,在弗兰淇的成长过程中,她缺乏正面和理想的引路人。其次,性别反抗的失败使她深刻地意识到女性作为"他者"的束缚和无奈。第三,追求性与爱过程中的负面体验使她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女性成长的艰辛。  相似文献   

14.
王安忆的新作《启蒙时代》是其近十年来创作所达到的一个新的高度。一向关注生命成长的作家在这部新作中既探索了以南昌为代表的青年一代在"后革命时代"的迷茫、寻找与成长的艰难历程,也探索了父亲一代由启蒙大众到自我启蒙的内在成长。小说既是对现代文学中启蒙叙事的续接,又是超越。  相似文献   

15.
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赎罪》是一个关于忏悔和赎罪的故事。主人公布莱安妮因为幼年时编造的一个谎言,毁掉了姐姐西西莉亚和恋人罗比的一生。随着她的成长,布莱安妮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甘心付出一生来赎罪。本文基于小说文本分析主人公在"犯罪—赎罪"过程中展示出的情感变化,彰显小说体现出来的人性光芒,揭示作品中的人文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通过对《儿子与情人》中的人物进行重新分析,从而阐释它不只是一部"成长小说"或者是俄狄浦斯情结的再现,更是一部女人战胜男人的小说。通过这部小说,劳伦斯道出了两性关系的另外一种形式:女人控制男人,从而展示了无论生活在父权统治之下,还是重返母系社会,都不能够和谐地生活。男女各尽所能,平等相处,这才是生活之道。  相似文献   

17.
池莉是善于描写女性成长的女作家,她的《水与火的缠绵》是一部关于都市女性生命成长的小说,通过曾茫茫这样一个性格中渗透着"水"与"火"的因素的知识女性的成长经历,反映了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国都市女性在家庭与事业之间寻找平衡发展时所经历的痛苦与矛盾,挣扎与无奈,表现了人们在建立现代家庭模式时的困惑,以及都市女性必须时时以奋斗的姿态投入生活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的人生命题。  相似文献   

18.
张娟 《文教资料》2011,(17):13-14
E.M.福斯特是二十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由于受到自身成长经历和时代的影响,他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明显的边缘性质,基于人物边缘性质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和文化意义。本文以哲学中的"边缘是相对于中心而言"为立足点,综合性地分析福斯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边缘性。  相似文献   

19.
“70后”的成年礼——论《少年巴比伦》的启蒙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将路内的长篇小说《少年巴比伦》放置于世界文学成长小说的语境中进行解读,对身体与启蒙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试图以此为例对"70后"的审美特征及局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狼图腾》摒弃所谓的"知青文学"之"宏大",在一个更高、更大的创作视野中进行一种小说化的文学、文化、历史、哲学探求;它构建一种非"文"(文学)非"理"(事理)的叙事场,采用永久性阐释空缺这样一种智性的叙事策略,选择一种多视角自体内视的叙述角度,打造一种瓦解"逼真"的宏观叙事环境。它的文学眼光穿过历史隧道,聚焦于知青时代和内蒙额仑草原,文化历史生成为这里的宏大背景,生态小说意识成长为一种文本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