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技能迁移的概念、意义 体育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然而,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在各项运动中,有着大量各不相同的动作.有时已形成的动作技能有助于新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能促进新技能的形成,已巩固了的动作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反之,有时已形成的动作技能则妨碍新技能的掌握,已掌握的运动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起消极、阻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运动技能迁移是指已掌握的运动技能对即将要学习的运动技能的影响作用。遵循运动技能的迁移规律,避免负迁移,合理使用正迁移,有助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一、夯实基础,避免负迁移从运动技能形成的角度看,每一个技术动作的形成都是一个建立神经联系的过程,新技能的神经元联系要超过之前的神经元联系需要漫长的时间。学习一项新的技术动作,容易被之前所学的技术动作所干扰,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如,学生在学习蹲踞式跳远动作时,  相似文献   

3.
迁移是指各种知识、技能、技术之问存在着的不同程度的相互影响,是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体育技能迁移规律是指把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在接受新技能时进行转换,对新技能的形成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的迁移规律可以促进新的运动技能的形成,也可以阻碍新的运动技能的掌握,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技能迁移的规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技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4.
从事任何事业都有一定的学问。学滑冰也是如此。学习滑冰技术需要科学的方法,要讲究学问,否则,就会走弯路,甚至出现意外事故。上冰前应做陆上练习理论根据:运动心理学指出:“已掌握的运动机能对新技能发生积极影响,能促进新技术的形成(这叫技能的迁移);已掌握的运动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发生消极的影响,会使新技能难以形成或对新技  相似文献   

5.
对初学者来说,根据运动机能迁移规律,已掌握了的技能对于新技能的形成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并能促进新技能的形成.在足球教学实践中,脚内侧踢球与正脚背踢球,哪一个动作先学一直是讨论着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三所高校足球普、专修课的调查统计,表明脚内侧踢球的技术难度大于正脚背踢球。因此,对初学者应该先教正脚背后教脚内侧.  相似文献   

6.
邵云 《中华武术》2007,(8):22-24
众所周知,任何运动技能都不是在一片空白中形成的,新的运动技能是在以前获得的技能基础上形成的,并在不同程度上包含有以前的动作痕迹,它们总是以某种方式影响着新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同样,在同时形成的运动技能之间也存在着某种相互影响,运动心理学把这种影响称为运动技能的迁移  相似文献   

7.
<正>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另外一些新的技能的形成与发展能产生积极的影响,能促进新技能的形成与发展,或者反过来说,学会了新的动作技能对已经形成的运动技能的保持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现象被称为动作技能的迁移;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另外一些  相似文献   

8.
《中国学校体育》2021,(3):67-68
<正>运动技能是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身体动作的能力,它反映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本质特征。在体育课堂技能教学中,存在着运动技能的相互作用,已有技能会影响新技能学习的掌握,这种影响统称为迁移。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本文结合案例研析影响运动技能迁移的因素、如何避免负迁移和优化正迁移,以期为运用动作技能迁移寻找新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诱导练习的选择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诱导练习,在体育教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达不仅是因为诱导练习作为一种过渡性的练习手段,为学生正确地掌握动作技术提供了一条循序渐进的可靠途径,同时一系列练习的有机排列和运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环节运动机能”,提高体育课练习的密度等也都具有积极的作用。诱导练习是一种过渡性的练习手段,是以技能的形成和迁移规律为基本原理,利用大脑皮层内已有的运动条件反射及其基本环节为诱导的条件和获得新技能的基础,通过相似技能间的良好影响和有目的的练习方式,而逐步达到新技能的形成和巩固。实践表明,诱导练习在动作行为的控制系统中具有两个“职能”,即弥补完成动作的不足和修正动作  相似文献   

10.
<正>一、认识技能迁移的基本类型运动技能迁移是指已掌握运动技能对学习新运动技能的影响和作用,动作迁移理论经过演化形成了多种类型,主要包括"语言——运动迁移""两侧性运动迁移"和"运动——运动迁移"3类。其中产生积极影响的为正迁移,消极影响的为负迁移。在三年级侧向投掷垒球教学中,运用口诀"蹬—转—挥"引导学生体会正确的协调用力、感知身体连贯动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方法,利用动作口诀能够使隐性的技能显性化,  相似文献   

11.
<正> 学生学习技术动作,产生这样或样那的错误,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已经掌握的某些运动技能对学习掌握某些新技能的干扰就是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之一。学生在学习新的技术动作时,用自己已有的技能代替所要学习和掌握的新的技术的某一部分或全部,因此出现了错误。例如,当学生学会了单杠“挂膝上”动作后,再学习单杠“骑上”动作时,就容易出现屈臂拉杠和髋关节伸展不充分等错误,这是因为学生用完成“挂膝上”的方法去完成“骑上”的动作了。由已有技能干扰而产生动作错误的情况是普遍存在,掌握了这一规律对提高教学质量极为重要。一、已有的基本技能及其干扰 1.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跑、跳、投的基本活动能力对体育项目中各种跑、跳、投动作技  相似文献   

12.
<正>一、用于新技能的学习,事半功倍合理利用动作技能的正迁移,可以降低新授课的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选择能够产生正迁移的已学技能十分重要,这需要教师对教材的技术结构、动作路线进行充分研究,比对学生已掌握的相近技能,选择相似程度最高的已学技能进行前期的练习,唤醒正确的肌肉记忆,为新技能的学习做好铺垫,克服因新授课难度跳跃产生的学习阻力,从而快速达成学习目标。如在"正面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教学中,学生的掌握情况不理想,要么发力顺序错误,  相似文献   

13.
一、技能培养 少儿女子短跑中期的训练,必须从学习掌握短跑的技能入手。短跑技能是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在训练中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通过大脑不断调节运动肌肉群间的协调性来完成的。短跑是一个周期性的运动项目,技能的掌握是通过一个动作连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掌握了某项运动技能之后,有助于新动作的掌握,有时也相反地会阻碍新技术的掌握。前者的积极作用叫技能的迁移,后者的消极作用则叫做技能干扰,也叫负迁移。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学是训练学生掌握各种运动技能的教学活动。一般来说,运动技能的形成往往要经过模仿阶段和熟练阶段。模仿是掌握一种运动技能的最初阶段,动作模仿准确、规范与否直接影响着运动技能达到动力定型即熟练阶段后的动作质量。所以,在训练学生掌握某种运动技能时,一定要让学生的模仿动作准确到位。模仿学习的基本模式是:教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体育院、系田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较扎实地掌握田径运动中的基本理论和重点项目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基本掌握一般项目的技术,达到规定的技术规格”。但在田径教学中,新技能的掌握经常受到已形成技能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两种性质不同的相互作用关系,即运动技能的相互迁移与干扰。合理的教学顺序能够促进迁移,排除干扰,缩短各项技术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正> 一问题提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动作,同时还必须使学生充分领会这种动作的要领,及其含义。只有这两方面的熟练的掌握,所形成的运动技能才会更牢固地保持下来。而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学习与心理学中所讲的运动表象有密切的关系。所谓运动表象通常是指人在大脑中呈现出的动作的形象。学生对运动技能掌握后,一般来说在其大脑中对这个动作在一定时间、空间、力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体育术语     
运动技术——技术是泛指经验和知识以及操作方面的技巧。而“运动技术”是各体育项目动作的总称。如篮球的传球、运球、投篮等,完整的运动技术包括技术基础、技术环节和技术细节三个部分。正确掌握运动技术,就是能充分发挥身体潜在能力,有效地完成动作的合理方法。运动技能——技能是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运动技能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一种能力。运动技能的形成要经过粗略地掌握、改进和  相似文献   

19.
李文超 《中华武术》2005,(11):41-42
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技能、经验对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的影响。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实践中,常常可以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即学会和掌握了某些动作或技术后,会对学习和掌握其他某些动作产生促进或干扰作用。各项目技能间的共同要素是发生迁移的基本条件。一个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包括七个技术要素: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频率、动作速度、动作节奏和动作力量。  相似文献   

20.
1体育教学中必须重视技能的培养按一定技术要求完成动作的能力称之为“运动技能”。学生学习各种技术动作不能只停留在领会的水平上,必须提高他掌握技术的能力。掌握运动技能是取得体育锻炼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运动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阶段:(l)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2)动作的协调阶段。(3)动作的提高和完善阶段。即通过教学使多个局部动作经过练习形成一个完整的动作系统,使动作之间的相互干扰及多余动作逐步减少直到消失,从而达到协作的速度加快、动作准确性提高、动作协调而灵活,使动作接近自动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