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教育》2007,(4S):15-17
教师是有知识的人.当然“乐于求知”“恐于无知”。教书先生要教好书,当然要不断地读书。读书是一个知识分子享受幸福的经历。 然而.当人类业已进入一个知识爆炸、信息膨胀的图象时代时,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传统意义的读书?读书是否仍旧是知识累积的惟一途径?图象时代读书的目的、动力和依据究竟何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获得知识当然要读书。古人曰:“学者先要会疑。”“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说读书要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书本。许多学生对书中的知识确信无疑,他们认为著书的人都是大学问家,怎会有错误呢?因  相似文献   

3.
谈到读书,贾平凹总是津津乐道。读书的滋味甜酸苦辣涌注心头,贾平凹也时常流泄于笔端。说的最多的,却是一句话:“读书有福”。读书有福?福从何来?读书有福,福从收获中来。贾平凹曾经用调侃的方式历数过爱好读书的种种不是,但是,好读书的各界书虫,从贩夫走卒到学者贤哲,古今大有人在,为什么?贾平凹说,当然是“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读书能“识天地之大,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如此知识广博,洞晓人生,既自知又知人,当然会让你在面对绞尽脑汁都很难理清头绪的纷繁世事的时候游刃有余,举重若轻;读书能“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知识的社会。知识,已成为一个现代人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基本条件。想要获取知识,就必须运用有效的手段——读书。读书,不仅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更是培养一个人谈吐、气质、思维方式的最好途径。读书已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一个学生如果仅仅将“读书”停留在语文课本、家庭作业上,他将来肯定不能很好地承载人生。那么,如何让他真正感觉到读书是件“有意”又“有益的事情呢?许多老师和家长也越来越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但仅仅一句“你应该多读书,读书很重要”就够了吗?这里,我想就我个人的想法和做法谈谈如何培养学…  相似文献   

5.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也是丰富写作素材的主要源泉。如何读书颇有学问。大凡在学业上有所成就的人 ,大多勤于读书并善于读书。面对浩瀚无涯的知识海洋 ,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 ,汲取我们需要的知识呢 ?怎样才能提高读书的效益呢 ?我们不妨学习一下古代学者倡导的“六义读书法”。一、读书要正义。所谓“正义”就是要弄清书中的理论概念。一般人读书通常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寻章摘句式 ,读得很细心 ,钻研每一段 ,以至每一句 ,这样读书态度令人敬佩 ,但其缺点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把所读书的主要观点、思想忽略了…  相似文献   

6.
读书与感受     
读而后有感。当然读是第一步。可要怎样读?感受从何来?如何让感受得以交流,获得评判? 古人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晓”与“识”好比读书之“感”,要有所感,不仅在读的数量上有要求,更要在质量上下功夫;读,不但要多读,更要多思多联想、多比较、多领悟。  相似文献   

7.
不少同学认为学习语文要读书,学习数学读不读书无所谓。其实学习数学更应该注重“读”,因为“读”正是你获取知识的最有效途径,数学课本“怎么读”?“读什么”?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曾由教师“下水”作文,旁及阅读教学,提出:“在读书方面,也得要求‘教师下水’。”“惟有老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读书。只教学生读书,而自己少读书或者不读书,是不容易收到成效的。”(《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确实,无论是从教会学生读书的角度,还是从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的角度,教师“下水”读书都是十分必要的。那么,语文教师“下水”读书,读哪些书呢?我认为,首先是要精读作为教材的范文。也许是《教参》越编越详,教案选本越出越多的缘故吧,无形中形  相似文献   

9.
有益读书的“六法”知识的获取,在于读书时的记忆要深。“过目不忘”的人是几乎没有的,但我们采取什么有效的办法,才能使我们的学习能力倍增?读书也与人的心理、生理特点相关联,不妨记住下面读书六法:  相似文献   

10.
余敬忠 《云南教育》2001,(16):13-14
提高阅读能力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条件,即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扎实的知识基础,良好的读书习惯,有效的阅读方法。当然,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这里着重谈谈读书习惯和阅读方法。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古人总结的两种良好的习惯尤可在学生中推行。一是勤读多读。古人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又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得多,掌握的知识自然也多,读书的经验也就不断丰富。二是读书要“眼到、心到、手到”。读书不仅要看,还要用心想,还要动手写。动手即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习任何一篇课…  相似文献   

11.
试论背书     
背书,是读书的一种方式。读书的目的是吸纳人 类智慧的营养,增长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当然,读得越多越好,这样才能有丰厚的积累。但是怎样才能积累得既丰厚又牢固,把人类的智慧真正消化、吸收,“化” 为自己所有,成为自己的“财富”呢?笔者认为,光读是不够的,还必须背。读,往往是过眼云烟,稍纵即逝,时过境迁。书我依然分离,不会合而为一。背书则不然。“书”要“背”则非朗读不可,朗读自古以来就是背书的唯一途径。朗读的  相似文献   

12.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经过一个月的紧张劳动,劲头更大了,紧接着又与工厂合并,实行半工半读。当然光劳动不读书不行,但光读书不劳动也不行。要半工半读,必须与工厂合并,祁东县在这方面做出了不少经验,这里不再多谈,今天主要想谈谈怎样劳动和怎样读书的问题。读书是求知识。知识从哪里来?过去我们习惯于从书本中求知识。书本中的知识是从生产中总结来的,这种知识当然有用;但生产飞跃发展,社会变化很快,知识也随着发展和前进,而书本上的知识仍是老的一套,这就脱离了实际,落后于生产的需要了,因此,书本知识要进行政造,光学习书本知识不行,还必须参加生产劳动。半工半读就是一方面从书本中得到知识,另方面又从生产中得到知识。  相似文献   

13.
导写从小到大,我们会结识许许多多的书,围绕书发生过各种各样的故事熏通过书又结识了许许多多的人,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与书有缘的故事”呢?一、要写出读书之“境”何谓“境”呢?就是说我们应该给读书设置一个场景、一个情境,或者说读书本身就应该有一个场景、一个情境。读书之  相似文献   

14.
<正>一、明确读书目的,掌握读书方法整本书阅读是一个有序的、多层次的、递进式的阅读过程,“读”不是终点,“会读”才是目的。著名学者胡适在《为什么要读书》一文中说:“为读书而读书,为求过去的知识而读书。不错,知识可以从书本中得来的,但读书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不读书不能读书,要能读书才能多读书。”在先生的表述中,  相似文献   

15.
有些常识,只要坚持,就会成就伟大。但我们经常遗忘或忽视的就是常识。比如,学校要培育读书的种子,教育要促使更多的人通过阅读去丰富、扩张自己的精神生命——不是有一名言吗:一个人的精神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但是,即使是那些大力提倡文化建设,要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学校,又有几所飘溢着浓浓的书香呢?4月23日,是“世界阅读日”,不知道有多少所学校多少位老师了解这个节日,反正200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社会上知道这个日子的人仅有6%。而今年发布的“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表明,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自1999年以来持续走低,2005年仅为48.7%,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29岁年龄段的人群有54.2%选择“没时间”读书,18~19岁年龄段的人群有45.9%选择“不习惯”读书。是社会不读书的风气使学校的书香稀薄,还是学校教育没有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导致社会对书籍的冷漠?这是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但清楚的是,“如果中国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它肯定需要一个伟大的书业”,而社会上如果不存在一大群把“阅读是为了活着”当信条的读书种子,书业就永远与伟大无缘。阅读,不仅事关个体的精神生命,更事关一个伟大的时代。教育,将为一个伟大时代的到来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的阅读现状 语文教师当然要读书。教育家蔡元培谈读书时说:“从浅近方面说,是要增加个人的知识能力,预备在社会上做一个有用人才;从远大方面说,是要精研学理,对于社会、国家和人类作最有价值的贡献。”事理至明,无须赘言。在所有的中学教师中,语文教师还是属于喜欢读书的一类人。语文教师阅读的动力来自于拓宽知识面,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艺术;而只是为休闲,满足兴趣爱好的不多。  相似文献   

17.
一个教授问他的学生,今天你做了什么?学生回答是读书。教授又问,明天做什么?学生回答仍然是读书。教授不但没有表扬他,反而愤怒起来:那你还用什么时间去思索呢?在这个片段中,学生的“勤奋”与教授的“愤怒”都让人感慨,而我却感动于教授的“愤怒”,更理解他对“思想”的强烈需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国人的至理名言。这句名言对读书而言无疑是正确的,它强调了“厚积薄发”,但显然也易给中国教育一种误导,仿佛读书就是积累知识。于是,教师与学生渐渐习惯了不假思索地读书,学生记住了书中的知识,考试拿了高分,那便是会读书。可是直到…  相似文献   

18.
开心果     
评价 母亲:“阳阳,你们学校哪位老师的知识最渊博?” 儿子:“当然是历史老师,几千年前的事情他都知道呢” 母亲:“哪位老师的知识水平最差呢?” 儿子:“要算数学老师最差,非常简单的数学题他都要问我们答案。”  相似文献   

19.
谈“精彩”     
余秋雨先生在文中写道:“可惜的是,绝大多数人在年轻时代就塑造定形,难于精彩了……”我们这代人真的是难于精彩了吗?我真的难于精彩了吗?回首往事,当我还是无知孩童时,奶奶告诉我:“你要像某某一样好好读书,将来得个状元。”于是我知道要读书,  相似文献   

20.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斯诺克台球中国赛上,我国小将丁俊晖一举夺得该排名赛的世界冠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读书有什么用?将来毕业了还不是要找工作?找不到工作就会待在家里让父母担心。我觉得人活着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现在我打球有钱挣,挺好的。”“如果让你重新选择读书和打球,你选择哪个?”“当然是打球——打球有钱挣,读书有啥用?”“我很高兴能在自己刚刚成人的18岁就实现我的诺言!”没想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