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为实现雷达资料在短时预报业务中的应用,采用分类型最优化处理方法研究了多普勒天气雷达-自动雨量计联合定量估测降水。利用锡林浩特地区2019年—2021年的天气雷达基数据及对应区域的雨量站降水资料,对锡林浩特地区不同类型降水过程进行了降水估测,并对天气雷达定量估测降水对锡林浩特地区洪涝灾害预警能力的提高,及其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2.
长江下游安徽境内的沿江区域简称皖江地区,其长江干流皖江段长达400公里,流域面积66029平方公里,耕地约140万公顷,属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安徽省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由于皖江地区地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北缘,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性气候特征显著,冷暖气团交锋频繁,天气多变,降水的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3.
地球环境的三部书 世上比"天气"更加难以捉摸的东西恐怕很少,尽管专业人员非常努力,我们还是有许多嘲弄天气预报准确度的笑话.不过,预测三天后某地是否会下雨,实际上是预报中最困难的一种,"降水概率"才是一个有用的词.预测很久以后地球气候的大趋势,或许倒要容易些.下一个冰期会在何时出现?全球变暖会达到什么程度?如果我们能知道在漫长历史中发生了什么,就有可能预言未来.在两极、海底和陆地上,都存在着地球环境变迁的长期记录,这就是目前发现的三部最完整的地球气候史书:极地冰芯、深海沉积物和中国黄土.  相似文献   

4.
<正>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项研究表明,随着气候变化导致地球大部分地区变暖,海冰融化,这可能导致欧洲变得更加寒冷。在过去的30年内,冰岛和格陵兰岛海域的冰含量已经极大的减少,这些区域对于调节地球气候系统非常重要。科学家们相信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7,(24)
本文利用2008~2015年文山地区逐日降水量资料,首先分析了文山地区降水气候特征,接着探讨了文山地区降水文山机场对航班的影响,最后给出了几点降水天气的航空飞行建议,以确保航班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6.
吴美华 《科学大众》2009,(11):27-27
秋季,太阳的直射点移出北半球,大地获得的光热逐渐减少,太平洋上的冷空气势力开始逐渐增强,暖空气势力慢慢减弱。当冷空气南下与我国北方的暖空气相遇形成降水后,冷空气取代了暖空气的位置,气温开始逐渐下降,天气逐渐变得寒冷。因此,人们常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它描述了我国东部地区从秋到冬的天气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救灾机构"国际减灾战略"发出警告,所谓的"怪天气"正变得越来越普通,越来越多的异常天气将成为"正常"现象。因此,全球行动,共同应对极端气候变得更加紧迫。  相似文献   

8.
李亚飞  康慕谊  朱源  徐广才 《资源科学》2008,30(7):1115-1121
利用24个气象站点(1961年~2005年)44年的气象数据记录,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部分气候因子与浮尘、扬尘、沙尘暴天气发生及变化规律的关系,同时结合阿拉善地区的植被(类型)覆盖图,分析了沙尘天气的分布特点、变化规律及其成因。结果显示,阿拉善地区是我国沙尘天气的多发地区之一,浮尘平均发生日数的空间分布规律是自西北向东南递增;扬尘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东北部较多,其余地区较少;沙尘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以拐子湖地区为中心向西北、西南、东南3个方向递减,这种分布特点与阿拉善地区的植被覆盖有关。在1961年~2005年的时间段,3种沙尘天气的变化规律各有特点,浮尘天气日数呈先升后降的变化特点,90年代以后发生的日数明显下降;扬尘天气呈波动变化状态;沙尘暴天气亦呈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沙尘天气的发生日数与当时的温度状况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大风日数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与年大风日数的相关关系更为明显,年大风日数每增加10天,浮尘天气一般增加3~6天,扬沙天气一般增加4~10天,而沙尘暴天气一般增加1~3天。当大风日数相同时,沙尘天气发生日数与地表覆盖状况(下垫面性质)有关。由于本区常年降水稀少,降雨量与沙尘天气发生之间的关系未见明显。  相似文献   

9.
呼和浩特连续两次预报失误的降水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MICAPS资料对呼和浩特地区2016年4月中旬连续两次降水预报失误的天气个例进行了分析。将两次降水个例认真对比分析发现,当中高层有天气系统影响、低层存在中尺度辐合系统和垂直上升运动时,在低层水汽条件不充沛时,在中尺度辐合上升较好的区域仍然会出现降水。数值预报的检验发现ecmwf_thin对降水落区和降水相态均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发生在2009年3月11日08时至12日08时青海省东部地区中到大雪降水天气过程,从高空环流背景、降水影响系统、物理量诊断、卫星红外云图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巴尔喀什湖低槽携带冷空气在东移南下过程中与西南暖湿气流交汇是此次降水产生的主要原因,700hPa从四川经甘肃到青海省东部的东南气流向降水区提供了充沛的水汽,物理量场的合理配置为此次中到大雪天气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1.
通过高空探测和物理量参数等资料对2012年7月下旬发生在兴安盟地区的3次区域性强降水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这3次降水主要成因是冷空气沿着西风锋区向东北移动,与副热带高压外围的暖湿气流在兴安盟地区交汇造成强降水,稳定度指数、能量指数和强对流天气指数等物理参数对于降水性质的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河套地区一次西太副高外围大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8月17~18日内蒙古河套地区出现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天气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退和高空长波槽东移过程中触发的。长时间的水汽供应为暴雨天气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强烈的上升运动为大暴雨天气提供了天气尺度的动力条件;由于强降水的拖曳作用,上升运动随降水的开始而减弱。本次降水具有中β尺度特征;中尺度云团西侧不断有对流云团合并补充加剧了中尺度云团在河套地区停留的时间,形成列车效应。  相似文献   

13.
热词     
<正>气候气候一词源自于古希腊文,意为倾斜,是指各地气候的冷暖同太阳光线的倾斜程度有关。在气候学中,气候指的是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内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时段内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气象要素(温度、降水、风等)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其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  相似文献   

14.
毛燕军 《科技通报》2001,17(1):28-34,40
对1998年和1999年浙江省汛期(5-9月)的天气气候特点及其成因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998年汛期6处在强厄尔尼诺现象逐步向ENSO循环冷位相特征转变之时,副高由强盛期开始减弱,表现出不稳定性,而999年汛期处在强拉尼娜的持续期,副高一直处于偏东偏弱状态,副高的位置和强度的偏差对浙江省汛期天气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1993年汛期天气表现为降水阶段性明显,时空分布不均匀,洪涝和高温相间,而999年汛期天气表现为降水阶段性不明显,持续时间长,副高的偏弱和持续的降水引起了罕见的凉夏天气。  相似文献   

15.
2018年春季初镶黄旗地区积雪已融化,全旗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较好,对天然草场牧草返青较为有利,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季末出现不同程的旱情。夏季初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且有阶段性高温天气,全旗大部地区出现旱情,大部分地区天然牧草长势偏差。夏季7月~8月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多,部分地区旱情得以缓解天然牧草长势较好。秋季初镶黄旗地球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多,天然牧草长势较好。全年,镶黄旗地区夏末降水明显增多,前期旱情得以缓解,利于天然牧草生长发育,产量总体偏高,但大部分地区优质牧草比例有减少趋势,天然牧草营养成分积累较差。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天气观测、NCEP再分析、区域自动站等资料对2020年5月16日—18日兴安盟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降水大值区呈现明显的带状分布,相对应的,兴安盟中部地区有一致的上升运动区,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强的动力条件,另外,持续的水汽输送为此次暴雨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17.
季鹏  翟国庆  洪夏杰 《科技通报》2019,35(11):30-38
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宁波西南山区地形对强对流天气的影响。先通过30年统计资料分析出宁波西南各类降水指标远远高出其他地区的整体趋势;再对台风系统和非台风系统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两种情况下宁波西南各类降水指标也都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接着从月尺度、日尺度、时尺度继续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宁波西南在月均降水量、连续降水过程总量、极端降雨量、极端降雨频次等方面也都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最终得出,正是宁波西南的这种山区地形造成了该地区强对流天气的多发和易发。  相似文献   

18.
2010年9月20~21日青海东部地区出现了区域性大雨、局地暴雨天气,对这次过程从环流形势、卫星云图、物理量场诊断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巴尔喀什湖附近冷空气与中西伯利亚~贝加尔湖高空冷涡打通为这次大降水天气形成提供了冷空气来源,西太平洋副高压西北侧西南暖湿气流为大降水提供了水汽,中尺度对流云团的活动是造成局地暴雨的主要成因,物理量场上高低空的合理配置、700hPa高原暖涡为低层水汽辐合为大降水提供了必要条件,V-3θ诊断对这次秋季大降水预报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田成娟  朱平 《青海科技》2010,17(5):61-63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0年7月6日晚发生在我省东北部的短时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以及与物理量场的对应关系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西南暖湿气流与西压槽底分裂冷空气在我省东北部交绥是导致我省东北部地区短时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原因,各物理量场的合理配置和高能、高湿是此次降水出现必备的动力和能量条件。  相似文献   

20.
北极融化,地球随之进入冰河期,象征高度现代文明的美国纽约瞬间变成了冰封的城市,人们纷纷被冻死在雪地里……出现在美国影片《后天》中的这一幕,正越来越频繁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澳大利亚、巴西洪灾,美国暴雪,阿根廷干旱,极端天气席卷全球.实际上,不光今年,不知从何时起,异常天气在全球大肆"发威",持续干旱、超强飓风、暴雪以及猛烈的冰雹袭击,都在告诉我们气候形态正变得越来越难以捉摸. 极端天气背后是什么原因?它们之间有关系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