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具有生命活力、充满情趣和智慧的挑战,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呢?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经以追问的形式,描绘了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情景。——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中读出愿望?——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  相似文献   

2.
<正>叶澜教授和肖川博士曾以追问的形式描绘了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的情景:当学生茫无头绪时,我能否给他们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我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我能否从学生的眼中读出愿望?我能否从学生的回答中听出创造?我能否使学生觉得我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跳跃?——乡村的教学资源有限,那么如何在这种有限的资源下让  相似文献   

3.
<正>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然无头绪时,你能否给学生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在现代情绪心理学中,情绪是指与人的  相似文献   

4.
一个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应该是: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毫无头绪时,你能给予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唤起他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课堂生成理论最早是由叶澜教授提出来的,对课堂教学生 成的概念目前还没有见到“公认或定论”的表述。有人认为: “课堂生成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三维教 学目标得以达成;同时,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为教学的继续互 动和目标的再生服务。”也有人对此作了形象的解释:“当学生 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 他们归于平静?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让学生 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  相似文献   

6.
一、注重实效,认识课堂生成课堂生成的三个层面:广义性生成、过程性生成、即时性生成1.广义性生成——有效即生成。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也  相似文献   

7.
回到“原点”的思考是重建体系的出发点。谬误“发生于思维之链的起源,从这一错误的起端即前提中,通过许多步骤,将推导出一系列错误的结论,或者招致这些错误前提必然会带来的后果。” 当学生精神萎靡时,你能否使他们振奋?当学生茫然无措时,你能否给他们指点迷津?当学生缺乏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们  相似文献   

8.
关于人文教育与人文精神观点的论述在不同时代、不同时期都有一个精神蕴含特征与基本价值取向.李政涛在<教育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对话">中有这样一段话:"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奋?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予启迪?……"这是人文精神在教育思想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正>课堂是活的,课堂是有生命力的,因为课堂上发生的一切不是都能在备课时预测的。教学过程的起初、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的是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的状态决定。每一节课都是唯一的,是丰富而具体的综合。这些活的情境向教师的智慧与能力提出一系列的挑战: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也许,还可列出无数个这样的问题,但却不能穷尽一个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有效课堂可能发生的一切。我在实践中尝试着用自己的智慧与耐心激发孩子的兴奋点,但又抑制着空洞的热闹,让那一只只高举  相似文献   

10.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具有生命活力,充满情趣和智慧的挑战呢?课堂应该是师生心灵的栖息地,是师生生命对话的平台,是充盈着激情、灵气和活力的乐园. 一、立足于“趣”,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激发其产生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  相似文献   

11.
李信华 《教师》2014,(31):123-123
正当今的知识经济社会需要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学生的个性发展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其立足社会之本。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提出"课堂教学生命观",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因此,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须重视课堂教学对师生个体生命活动的意义,关注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如何真正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呢?这是本文所要论述的重点。一、我们要更新观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叶澜教授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更是学生展示其独立、独特和创造性思维的主阵地。什么样的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充满情趣和智慧的挑战,什么样的课堂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在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3.
当学生茫无头绪时,我能否给他们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我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我能否从学生的眼中读出愿望?我能否从学生的回答中听出创造?我能否使学生觉得我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跳跃?……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教师处于教育实践的第一线,每天都经历着纷繁杂多的教育问题。"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  相似文献   

15.
呵!十七岁,充满青春的绚丽,充满生命的活力。十七岁时,我们的爸爸妈妈在干什么呢?十七岁时,我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也许,你现在刚满十七岁;也许你现在只是十四五岁的快乐少年;也许你还在读小学呢!感受一下著名女作家舒婷笔下流淌出的青春激情与旋律,与你的爸爸妈妈一起回味他们的青春年少时……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如何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7.
张春梅 《宁夏教育》2006,(12):51-51
探索让地理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途径和策略,使地理课堂充满好奇心和对智慧挑战的刺激,生成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使得教师和学生的聪明才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很好地得到发挥和体现,是让地理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如何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属于生活。它要求教育提供给学生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要求教师的教学成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使课堂充满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绿洲。那么,怎样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呢?经过一年多来的课改实践,我们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在探索中有了一些初步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课堂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的学习在知识的探索、发现与创造上达到最佳状态,使课堂教学获得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