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教育》2013,(5):59
攒竹穴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经络所过,主治所及,与眼睛离得很近的穴,一般来说都能治疗眼睛的疾病。攒竹穴能治疗眼病,也不足为奇。攒有聚集的意思,读过《红楼梦》的都知道,林黛玉出场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蹙起的眉头,贾宝玉形容她"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古人将两眉紧蹙称为攒眉。竹是用来形容眉毛形状的,是古代  相似文献   

2.
正曹雪芹于"悼红轩"中呕心沥血撰写的《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在亲友间先后借阅传抄,留下各种版本。在各种版本中,仅仅林黛玉的眉和眼的描写,就有多达近十种不同的版本流传世间:(1)甲戌本:"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在甲戌本上,有的字加了红框,说明作者对框内的文字还不满意,还要修改。  相似文献   

3.
<正>好句子是状物的灵魂"状物"是写作的基本功课,当我们明确了要动笔写什么时,就要想着怎样才能写得清楚明白,写得活色生香。所谓状物,即是对事物的刻画描绘,那些笔力精湛的文学大家,无不是"状得一手好物"的行家里手。比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林黛玉体态外貌的描写:"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我不知翻过多少遍了,浊泪也不知洒了多少行,但所有的这些并不是对贾府这座大厦的倾倒,那么"暗洒闲抛却为谁"呢?为的是"质本洁来还洁去"的"病西施"——林黛玉。黛玉的容貌娇美有一首诗体现得最为到位:"颦儿才貌世应稀,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犹为了,落花满地鸟惊飞。"黛玉进贾府之后,凤姐一见,便先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然后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作者是这样描写宝玉眼中、心中的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  相似文献   

5.
正"状物"是写作的基本功课,当我们明确了要动笔写什么时,就要想着怎样才能写得清楚明白,写得活色生香。所谓状物,即对事物的刻画描绘,那些笔力精湛的文学大家,无不是"状得一手好物"的行家里手。比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林黛玉体态外貌的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罥烟眉、含情目、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相似文献   

6.
<正> 如果说,一系列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犹如长廊列柱建构成《红楼梦》这座巍峨的文学宫殿,那么,林黛玉光彩夺目恰为耶路撒冷朝圣者心中的那块神圣的麦饭石。悠悠百年,她牵动了多少人情思,又化作了几多柔肠,林黛玉是曹雪芹呕心沥血,用理想和现实、用历史和未来、用智慧和热情塑造出来的,活在读者心中的一颗明亮、美丽的星星。 林黛玉究竟美在哪里呢?不少人如痴如醉地把审视的目光投向她那独特的形容:“两重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千多一窍,病如西施胜三分,” (《红楼梦》第三回)清代以清瘦为美,曹雪芹妙笔生花,确实给了林黛玉这个形象以绝世姿容。作  相似文献   

7.
歌德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都是探不到底的。"初中教师在讲《葫芦僧判葫芦案》一课时说,《红楼梦》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两个封建社会的叛逆形象;高中老师在讲《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又说,《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线索,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两个封建社会的叛逆形象。  相似文献   

8.
我虽然没有美术细胞,但我忍不住要为这几位新老师作“素描”。一、“林黛玉”初见新语文老师是在高中的第一堂课上。我脑海里立即跳出一个人的名字——“林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juan)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相似文献   

9.
晏乾坤 《现代语文》2009,(12):61-64
在《红楼梦》众多版本中,对林黛玉眉目的描写也不尽相同。有的描写为“一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有的是“一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笔者认为“一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才更符合曹雪芹的本意。这样的描写不但能存形于外,而且能入乎其内,更能出乎其外,把人物外形的自然性和社会性高度统一,达到了“以眉目尽传其精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在凤姐"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的惊叹声中,《红楼梦》里走出了一位"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不少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语文课堂教学走出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路子,开辟出一片绿洲,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对此,有的语文老师提出了疑问:语文教学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让学生学习母语,领会祖国语言丰富的内涵,进而掌握运用它的。如果将语言符号转化成画面图像,那么,学习语言岂不成了一句空话?况且图像画面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比不上语言符号可以提供想象的空间。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中作者是这样描写林黛玉的外貌的:“两弯似蹙非蹙 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相似文献   

12.
一聊课题师:伸出手来跟我写课题。从课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文中有两个人物——"凤辣子"和林黛玉。齐读课题。(生读)师:文中还有一个人物是——生:贾母。师:有同学读过《红楼梦》吗?这个填空能不能做?(出示)"凤辣子"贾母林黛玉文中的母亲刚刚去世,她的外婆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人教版)《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t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玟两个字.岂不两妙!”  相似文献   

14.
情如斯     
林黛玉:水样的情愫 你轻轻地向我走来:轻柔、纤弱,泪光点点,娇喘微微。无限的情思,无尽的愁绪凝结在若蹙的眉间。不禁一阵心疼:"眉间若蹙",长愁何能却病,怯弱安得永年?悲凄的命运是否不经意间就已写下了注脚? "骨骼炅轻非俗流。" 水样的女子,水样的情愫。 才情、雅致、美丽、任性,你自在演绎着人生的一段历程。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四大古典名著的部分内容已先后进入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中,在小学阶段就有《草船借箭》《"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景阳冈》《猴王出世》《三顾茅庐》《林冲棒打洪教头》《孙悟空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等。选编方式基本分两种:一是未经任何改动,直接被节选采纳;一是改编本,将古典名著的文字改  相似文献   

16.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五节至三十二节。节选的这一部分,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写林黛玉所见所闻。全文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至"林姑娘到了"。写林黛玉进贾府。黛玉初  相似文献   

17.
《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第三回的节选部分,林黛玉进贾府,一个浓墨重彩的"进"字深意读之不尽,细究这个"进"字可谓是意蕴多重:贾府的显赫高贵、森严的等级制度、宝黛初会情缘始生、林黛玉泪尽缘灭于贾府、贾宝玉是封建家庭的叛逆者、王熙凤是脂粉队里的女英雄。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第三回,宝黛初见,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各种词典中对"杜撰"的解释是:没有根据地编造;虚构。但是"杜撰"这个词的词源却真的来自一  相似文献   

19.
林黛玉是曹雪芹呕尽赤子血、流干情人泪塑造出来的一个具有“永久魅力”的艺术形象,她是“大观园”“千红”、“万艳”中最配称作“水做的骨肉”的纯情女子;自她诞生以来,不仅赢得了中国历代读者的倾心爱慕,而且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共名”。打开《红楼梦》,林黛玉给人的最初印象便具有“空灵变幻的美和难以捉摸的态”.①第三回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看到的林妹妹是:“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一“把传统的写法都打破了”的“写意”化肖像描写,使我们看林姑娘如  相似文献   

20.
《林黛玉进贾府》的宝黛初见的场面中,曹雪芹很。表现了一番贾宝玉的才学:那就是宝玉为黛玉取字。宝玉问了黛玉的名,黛玉告诉了他,宝玉接着问表字,黛玉说“无字”,宝玉说,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随口诌到,“《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牢.岂不两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