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何明霞 《小学生》2010,(2):12-13
听辨音准的能力,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素质之一。这种能力的大小,无论对感受音乐,创造音乐,学习音乐基础知识还是形成基本技能,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无法想象一个音准能力差的学生能唱好合唱(甚至是齐唱),一个分不清大小三度的学生能分清大小调式。音的产生的第一个物理属性就是音的振动频率,音乐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2.
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和鉴赏能力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使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呢?最好、最基本的办法是“听”。苏霍姆斯林基指出:“我们的音乐教育既不是为培养作曲家,也不是为了培养演奏家,而主要是培养合格的听众。”如今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焕然一新,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知识讲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自主学习、自主审美、创造思维”是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音乐教学的核心,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是音乐教学的内在价值。多媒体教学通过创境激趣,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审美能力;通过设境激情,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材里是学生"应该学"的音乐,但学生更有许多教材里没有的"我喜欢"的音乐。在音乐教学中没有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是形成"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尴尬情形之一。处于青年初期的高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急剧增  相似文献   

5.
音乐欣赏时教师如何“描述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学生进行音乐体验,参与音乐创作时,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争议颇多。在传统音乐学习中教师总是过分强调对音乐的描述,喜欢包办学生的思维。笔者认为,在现代音乐教学理念中,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应一味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要求学生如此诠释音乐作品,而应鼓励他们大胆去设想曲作者所要表达的作品内涵;必须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挖掘作品的深度、广度、发现美。同时通过对音乐相关内容的适度描述,使学生在音乐描述的前提下,感悟音乐形象,培养学生能听、会听、创造性听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音乐作为审美的一种形式,通过聆听分析各类音乐作品,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同时使学生从各项具有优势和独特的音乐教学内容中,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和艺术创造力。音乐形象思维是从音乐音响感知开始的,经过集中概括产生具体的形象思维,同时伴随着感情体验与想象、联想直至理解认识音乐的思想意境。  相似文献   

7.
音乐感悟能力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提升音乐素养的关键举措。如何优化教学策略和手段,提升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应是我们教师思考的课题。笔者在教学中,运用趣味音乐,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促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音乐课堂。  相似文献   

8.
袁春丽 《南昌教育》2004,(10):11-12
音乐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创造能力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以往的音乐课,长期受既成不变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更多地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的传授,忽略对学生音乐感受力、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培养。仿效一般文化课的模式,采用静态形式,学生正襟危坐,以教师  相似文献   

9.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习领域,也是艺术学科的基础性学习内容,更是培养学生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演唱,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相似文献   

10.
正儿童天生喜欢亲近音乐,挪威的让·罗尔布约克沃尔教授称儿童是"本能的缪斯"。最大限度地照顾到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心理特点,不强迫学生去学习,而是给他们权利自主、自助,最终达到自娱的目的。自主重点是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做主的信心和能力;自助是学生学习音乐探索的过程;自娱是音乐学习的最终目的和结果。但我们也反对完全对学生的放任,过度在意教学过程中花哨的自娱,避免教学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  相似文献   

11.
小学音乐课程是一门培养音乐审美能力,陶冶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发展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综合性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致力于学生音乐审美与欣赏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音乐创造潜能的激发,发展学生难能可贵的音乐个性。如何将音乐教学与审美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笔者尝试从诵读、演唱、表演这三要素中寻找音乐与审美的纽带,以真情的诵读情境、多变的歌曲唱法、丰富的表演活动为小学音乐审美教学"锦上添花"。一、真情诵读,领略歌曲的唯美意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对学生全方面发展的重视,小学音乐教师也紧跟时代的步伐,将声势教学法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教师通过能带出声响的人体动作的声势教学法,不仅能够教授学生音乐基础知识,还可以完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的任务。声势教学法的运用,可以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和练习音乐能力。基于此,本文针对“声势”在小学音乐课堂的运用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3.
唱游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必要形式,它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在唱游教学时,首先让学生熟悉音乐,听辩节拍,感受节奏,把握速度,体会情绪,关键是唱游动作的设计编排,教师的讲解要简洁明了,示范要准确规范,同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创编,动作的教学要重点突出,分散难点,最后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表现能力,进行完整的表演。形式要灵活多样,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美和欢乐,使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陈星 《教学与管理》2006,(4):139-140
音乐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仅可以通过唱歌、欣赏等教学活动来传授音乐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能够萌发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初步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发展对音乐的感知和情感反应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5.
高中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和鉴别能力。本文结合课堂教学经验,从有兴趣地听、有分析地听、有想像地听、有表现地听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激情,通过老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让学生来主宰课堂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艺术修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本文阐述了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了解音乐欣赏的本质,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听"音乐的氛围,激发学生"听"音乐的欲望,教会学生有效地欣赏,在欣赏中"听"懂音乐。经过每一节课锲而不舍地坚持,学生"听"音乐的习惯得到了培养,学生"听"音乐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音乐艺术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纲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走进中学音乐课堂不难发现:"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的现象还普遍存在;音乐欣赏课往往是通过老师的解说来取代学生的感受:律动则是千篇一律地跟着老师做到底:演唱歌曲的艺术处理都是在老师的统一处理下完成的等等。总之,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单一。机械,在课堂上的表现是被动地"学会音乐"。这与新课程的要求是不相符的。为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  相似文献   

18.
朱艳 《教育艺术》2006,(8):33-33
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在高中开设音乐欣赏课,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中提高音乐感受能力、音乐想象能力、音乐理解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一定音乐欣赏水平的音乐爱好者,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欣赏活动,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欣赏教学模式?这是值得每一位音乐教师探讨的问题。本文试从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的听、看、想、说、动这五个方面作一浅谈。  相似文献   

19.
张艺 《亚太教育》2019,(11):181-181
音乐是听觉艺术,聆听是一切音乐活动的根本。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当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聆听便成了音乐教育主要的审美活动之一,也是其中重要的教学方法。而事实上,小学音乐课堂中常出现有些学生不能安静地聆听;有些学生不能坚持认真地把乐曲听完,容易注意力分散等现象。因此,如何让学生学会聆听是每个音乐教师必须关注的课题。笔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总结了几点经验,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乐英 《辅导员》2014,(10):110-111
音乐欣赏课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除了从家庭、社会、课堂中欣赏到直观、美感的音乐歌舞旋律外,还可以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无法现场欣赏到的音乐场景制成多媒体的音、像、画效果向学生展示乐曲的情境,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这对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将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开展的二胡欣赏教学谈谈自己的实践与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