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上课你觉得幸福吗?”没有家长这样问孩子,家长只关注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今天上课你觉得幸福吗?”没有领导这样问教师,领导只关注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传统教学的终极追求,就是教师能成功地落实好每一个知识点、“考点”,学生能够考出好成绩、学业有成。仅如是,教师会逐渐丢失应有的人文关怀,相应地,学生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今天上课你觉得幸福吗”?没有家长这样问孩子,家长只关注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  相似文献   

3.
"今天上学你觉得幸福吗?"没有家长这样问孩子,家长只关注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 "今天上课你觉得幸福吗?"没有领导这样问教师,领导只关注你传授了多少应试技巧.  相似文献   

4.
"今天上学你觉得幸福吗?"没有家长这样问孩子,家长只关注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 "今天上课你觉得幸福吗?"没有领导问上课的教师,领导只关注你传授了多少应试技巧.  相似文献   

5.
“今天上学你觉得幸福吗?”没有家长这样问孩子,家长只关注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今天上课你觉得幸福吗?”没有领导这样问上课的教师,领导只关注你传授了多少应试技巧。传统教学的终极追求,就是教师能成功地落实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学生能够考出好成绩,学业有成。如果为此,教师失去了应有的人文关怀,对于学困生,对于学生的精神世界,就会显得苍白。如果为此,教师在课堂上用了不科学,不人道的方法,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几乎就是一种罪孽。如果为此,学生变得急功近利,失去了耐心与宽容,失去了渐进与友谊,身心又怎么健康成长呢?候鸟从南飞到北…  相似文献   

6.
“今天上学你觉得幸福吗?”没有家长这样问孩子,家长只关注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今天上课你觉得幸福吗?”没有领导问上课的教师,领导只关注你传授了多少应试技巧。传统教学的终极追求,就是教师能成功地落实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学生能够考出好成绩,学业有成。如果为此,教师失去应有的人文关怀,对于学困生,对于学生的精神世界,就会显得苍白。如果为此,教师在课堂上用了不科学、不人道的方法,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几乎就是一种罪孽。如果为此,学生变得急功近利,失去了耐心与宽容,失去了渐进与友谊,身心又怎么健康成长呢?候鸟从南飞到北,从北…  相似文献   

7.
“今天上课你觉得幸福吗?“没有家长这样问孩子,家长只关注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   “今天上课你觉得幸福吗?“没有领导这样问教师,领导只关注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传统教学的终极追求,就是教师能成功地落实好每一个知识点、“考点“,学生能够考出好成绩、学业有成.仅如是,教师会逐渐丢失应有的人文关怀,相应地,学生的精神世界就会显得苍白,甚至对世界的认识也可能会产生偏差;若教师在课堂上用了不科学的方法,给学生造成了“软伤害“,挫伤了学生对后续学习的兴趣,那几乎就是一种罪孽;在这样的教育影响下,学生变得急功近利,失却了耐心与宽容,失去了快乐与友谊,身心又怎能健康成长!   ……  相似文献   

8.
“今天的数学课你觉得幸福吗?”这是教师应向学生问的一句话,师生之间的互动共同构成教学生命,激发对身心健康和人格充盈状态的追求。教学的进程其实就是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中分享人类精神财富的过程,就是分享各自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过程,学生在聆听中分享教师的情感,教师在聆听中感受学生的激情。对学生而言,学习意味着主体的凸现,  相似文献   

9.
课堂上,老师通常问学生“这堂课你学了多少知识?”而不会问“这堂课你觉得幸福吗?”教学中,教师通常注意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数学学习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来源在于老师的教法和引导。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师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将数学课堂打造成幸福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10.
“今天的数学课你觉得幸福吗?”这是我们教师课间应向学生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因为教学是几十个有着鲜明个性的生命聚集在一起进行的生命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共同构成教学生命,激发起对身心健康和人格充盈状态的追求,每一个生命都是在互动中成长的。教学的进程其实就是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中分享人类精神财富的过程,就是分享各自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过程,学生在聆听中分享教师的情感,教师在聆听中感受学生的心跳。对学生而言,学习意味着主体的凸现,个性张扬,创造力的展现。对教师而言,上课不仅意味着传授知识,  相似文献   

11.
钟柏贤 《教师》2008,(2):33-34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自身要更新教育观念。教育专家比较了中西方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态度,提到了这样一种现象:学生放学回家的时候,中国家长总要问:“今天你答对了老师几个问题?”而西方的家长则问:“今天你给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这虽然只是几字之差,却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观:中国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的结果,而西方家长则重视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国家长只重视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西方家长则重视孩子是否进行了思考,有没有自己的创见。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刚入学,家长们非常关注孩子在校的表现.经常听到有些家长在校门口叮嘱孩子上课要认真听讲;放学后也要问问学什么了,听没听话等.可是却很少听见有家长问:“你今天发言了吗?你回答问题了吗?”其实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发言回答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关系到学生听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在课堂上提问已然成为教师独享的特权,学生只能老老实实地回答问题。课堂被教师牢牢地控制着,学生变得消极被动,不得不成为配角。而将课堂提问权还给学生,则标志着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师角色的变化。据考察,中国的孩子在放学回家后,家长常常会问:“今天老师提的问题都答上来了吗?”而在犹太民族.家长的问题则是:“今天你向老师提问了吗?”  相似文献   

14.
一、游戏分享与交流的现状与问题(一)我们的问题在幼儿园日常的游戏分享交流中,往往存在以下几种问题:1.形式主义的分享与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简单问:“今天玩得开心吗?”孩子说:“开心.”而后教师随机向个别幼儿提问:“你今天玩了什么?”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上曾一度流传这样的话题:子女放学回家,中国家长往往会问:“今天你完成了多少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外国家长则更多的会问:“今天你向老师问了多少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家教指南》2005,(3):33-33
一、在孩子放学回家后,中国家长会问:“今天学习怎么样,考试得了多少分?”外国家长则会问:“今天在学校过得愉快吗,和同学相处得好吗?”  相似文献   

17.
“这孩子你是怎么管的!成绩这么差?”教师对家长横眉冷目。“这学生你是怎么教的?你还有脸质问我!”家长对教师一脸怒容。“说!你是怎么学习的?我为你操心费力,你就学成这样?你对得起我吗?”家长开始追究孩子的责任。“我教过那么多学生,就没见过你这样的,怎么教都教不会。你让我说你什么好!.”教师也开始追究学生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每次上课前,总有一些学生围着我问:“老师啊,这节课玩什么?”那时,我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难道我一个小学体育老师仅仅就是一个带孩子玩的“孩子王”吗?学生们对体育课的认识难道仅仅就是玩吗?但我还是和颜悦色地告诉我的学生今天玩什么:打篮球、踢足球、跑步,等等。通常我很有可能会对学生大声训斥:体育课怎么是玩呢?你就这一点见识?应该说“学习”!今后说话你一定得注意。学生会伸长舌头,溜之大吉。  相似文献   

19.
"学生幸福指数"、"学生幸福感"成为今年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关键词。今天的孩子幸福吗?孩子,你感到幸福吗?孩子,怎样才能提高你的幸福感?我们的话题就是在这一系列的忧虑和思考中展开。我们说,教育不是万能的,它不能使学生不受他所生活的环境的影响,但教育必须保护孩子们心灵中巨大的、无可比拟的精神财富——欢乐和幸福。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我们面前的人是孩子,如果我们的孩子没有生活欢乐,在任何时候他都不会觉得仙鹤是蔚蓝色的。"教育的责任在哪里?教育的责任就在于珍惜并维护孩子享受欢乐和幸福的权利;教师的义务在哪里?教师的义务就在于帮助孩子提升感知幸福的能力。但是,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担忧成为实实在在的促进孩子幸福成长的行为,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倾情付出和实践努力!  相似文献   

20.
“耀祖,你就是这样光宗耀祖的吗?上课不专心听讲,下课做作业拖拉,与同学打闹、说脏话,哪一样坏事少得了你?一堂课你究竟得让老师提醒多少次才能集中精力?如果我是你的家长,我一定会感到非常悲哀。老师也因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感到丢脸,你是我见过的最不听话的孩子,真是无药可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