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梁启超这位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以"善变"而著称,他一生徘徊于政治与学术之间,曾三次宣布脱离政治,但三次都未能完全做到;他一生学术视野极其开阔,且政治观念、学术思想、性格趣味等皆复杂多变.其师康有为曾多次指责他"流质易变",他本人也自谓: "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昔日之我."善变"几乎成了梁启超个性的构成力量和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2.
近读俞润生著的《邹韬奋传》,情不自禁地回忆起40多年前的往事: 那是在 1946年9月,我正在辽东新闻工作学校学习新闻业务。课堂上由姜丕之校长讲着抗战七君子的故事,以邹韬奋等人的事迹阐述新闻工作者的人品、文品和应走的道路;课余自修,贪婪地读着邹韬奋的《经历》《患难余生记》以及《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著作。动人的事迹很多,而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是:作人作事,要有志气、有骨气,有浩然之气。韬奋是新闻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3.
周涛 《大观周刊》2012,(23):41-42
毛泽东的一生是破旧立新、波澜壮阔的一生,他为革命历尽艰辛,百折不挠,终成伟业。毛泽东青年时期就胸怀大志、刻苦努力,为挽救国家民族于危难之中而四处奔走革命,历经千辛万苦而矢志不渝,毛泽东的一生是立志、励志、弘志的一生。毛泽东一生对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既有继承、又有突破,但在制度建设方面最终没有突破儒家文化的窠臼。以儒家文化的视角解读毛泽东的一生,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4.
“他一生坚守自己的信仰,所以他一生有爱;他一生有爱,所以他一生喷涌”——《穆青传》开篇这句话,凝练地概括了2003年去世的新华社老社长穆青的精神特质,也定下了这部传记的情感基调。作者张严平用饱蘸激情与诗意的笔触,描述了穆青这位新闻界旗舰人物的生命历程和心灵历史,从而  相似文献   

5.
历史再现光辉夺目——读《黄河风涛》□李德明《黄河风涛》这部历史性、纪实性文学作品,写的是1946—1947年黄河归故前后,我刘邓大军一年中在黄河两岸进行九次战役的详细经过。书中不仅真实地展现了陇海、豫北、巨野、鲁西南等一次又一次战役的壮观气势和感人情...  相似文献   

6.
记得曾在故乡网站的“读书吧”看到一位网友转载的一篇文章,题曰《黑色阅读》。说起他酷爱读陀斯妥也夫斯基、帕斯捷尔纳克、鲁迅、张爱玲等人的作品。陀氏无疑是一个用心灵拥抱黑暗的天才;帕氏可谓最伟大也最卑劣的时代里的哈姆雷特鲁迅则犹如一个不带一点干粮和饮水进入沙漠的旅者,抱着九死而不悔的决心,又好像是播种煮过的种子的庄稼人,原本就不怀有收获一颗一粒的希望;而张爱玲,则在惘惘的时代背景中,从女子的内心感受出发,洞穿了人性中所有的局限与悲凉。作者说他喜欢“在咬着牙进行的黑色阅读中,不停地与‘黑色天才’们猝然相遇”的痛感,喜欢那种即使在炎热的夏夜里也深入骨髓的阵阵寒意。也许这种“黑色阅读”的方式,有利于我们冷峻地切入现实人生。然而,当我读到林语堂先生所写的《苏东坡传》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某些时候更乐于热爱神祗的笑容。  相似文献   

7.
论文通过追述傅雷的几个生活片段,表现了知识分子严肃刚直的个性,折射出一代知识分子痛楚而平淡的生命记忆及在思想艺术上的一些特色和追求.  相似文献   

8.
2001年9月27日上午,我意外地接到傅雷先生的二公子北京特级教师傅敏先生的电话,告知他陪兄长傅聪先生已于当日到达长沙,下榻湘泉大酒店,只逗留四天,邀我前去相见吃个便饭。我知道今年是杰出文学家翻译家和文化学者傅雷夫妇在文革中罹难35周年,侨居英国的著名国际"钢琴诗人"傅聪先生是应邀回国,在长沙、北京、广州、上海等地举行纪念他父亲傅雷先生的钢琴独奏音乐会,到长沙是进行首场演出,并将在岳麓书院参加"千年论坛之音乐往事——傅聪谈艺录"活动。这些年来,我因策划编辑金梅先生所著《傅雷传》,与傅氏昆仲有过书信和电话联系,彼此神交已久,但缘悭一面,这次他俩联袂前来潇湘共襄盛举,相  相似文献   

9.
从演员表演来看,看影视屏幕,像在吃水果罐头;而观众走进剧场,犹如咀嚼落英缤纷的新鲜水果。原因何在?影视表演说白了,束缚在黑匣子镜头里,可以一遍遍重复。不行,再来一遍。20年前,我就眼见陈家林导演指挥郭凯敏在海滩上骑马,一连跑了五六遍也不说"OK"。英若诚扮演忽必烈一气呵成12分钟的长镜头,流畅自然,内涵丰富,让外国名导激动不已,制片人眼睛湿润,全体现场人员听到"停机"的同时,都不禁鼓掌欢呼。  相似文献   

10.
最近读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乌利·弗兰茨阿坦德拉·克斯特尔著,袁志英译的小说《在上苍的阴影下》,是以德国人的眼光通观了汤若望从儿童到老年以及去世的全过程,让读者随着作者的描绘全面了解这位传教士不平凡的一生。  相似文献   

11.
最近读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乌利·弗兰茨阿坦德拉·克斯特尔著,袁志英译的小说《在上苍的阴影下》,是以德国人的眼光通观了汤若望从儿童到老年以及去世的全过程,让读者随着作者的描绘全面了解这位传教士不平凡的一生。  相似文献   

12.
美国有三任总统名传史册,一个是国父华盛顿,一个是维护了国家统一的林肯,再一个则是罗斯福,他们都代表了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代。不同的是一个是创建,一个是保卫,一个是赋予国家新生和活力。创建和保卫为历史所囿,并非人人可遇可为,但为一种体制和制度增添活力,使之不朽,则是后人尽可为之的。  相似文献   

13.
《吴建民传》记述了一个新中国成立时年仅10岁的普通少年,在党的培养教育和自己的勤奋努力下,成长为魅力外交家.并创造出卓尔不凡业绩的经历。从中可以了解一些外交大事的内幕,了解许多著名政治人物是如何在历史中起作用的。本文摘自赵启正为该书所作的序言,本刊有删节。  相似文献   

14.
15.
毛泽东,这个横空出世磁石般的威名,以其非凡的才略影响了20世纪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他给当代乃至后代的中国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究竟是为什么?其中的原委需要从历史与现实、个人品格与国民心理、理想人格与民族追求等多角度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戴木才教授撰写了《毛泽东人格》(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回月版)一书。这一专著在目前国内外上干种研究毛泽东的著作中独树一帜,它运用人格学理论分析毛泽东人格的形成,用毛泽东的人格魅力展示他对中国及世界所造成的影响,突破了将毛泽东研究圃于党史、近代史、思…  相似文献   

16.
17.
读过不少人物传记,也曾受到很多启迪。但老实讲,不少传记写得干巴、枯燥了些,往往流于“纪年”加“故事”加“评价”,显得生硬而无活力, 新近购得林语堂先生著《苏东坡传》(海南出版社出版),慢慢读来,居然越读越出味。没想到1947年语堂先生写于美国(初为英文版)的这部传记,将近半个世纪之后依然魅力不减。这当然首先是“传主”东坡先生的魅力,但林语堂先生的妙笔(真正意义上的妙笔)有着不可抹杀的作用。 苏东坡是一千多年来历代中国人所喜爱的人物。前不久《光明日报》举办的“袖珍读书系列间卷调查”中表明,“苏东坡最受当代读者青睐”。  相似文献   

18.
《傅雷家书》是近年来在读者中影响较大的一部书,全国首届青年优秀读物评选中获得一等奖。该书的责任编辑在给本刊的信中,谈到了这本书出版过程中的一些“内幕”。文字虽简,但颇值一读。现征得信作者同意,以《关于<傅雷家书>》为题,公开发表。  相似文献   

19.
一本好看的书——读《季羡林传》■郝雯霞不读书的生活是真正凄凉而寂寞的。书能够抵御心灵的寂寞。我想说的是,你应该挑一本好看的书来读。我用了四天的时间读完了这部60多万字的《季羡林传》。我感到精神振奋,觉得认认真真地做人和认认真真地做学问是人生中非常美好...  相似文献   

20.
张星 《新闻实践》2009,(9):58-59
这是一本500多页的传记,拿在手上沉甸甸的、极富质感.封而是被称为"美国时代代最伟大的新闻记者"--沃尔特·普曼的黑白照片.他冷静地凝视前方,为全书最后一段文字作出印证:"他泰然自若,头脑冷静;他聪慧的眼睛里充满了高度的幽默感,闪耀着一个光芒四射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