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师:(出示课文插图:小鸟在“我”的肩头睡熟了)看到这一幅画面,相信我们都会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在这幅画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珍珠鸟在“我”的肩头睡熟了。生:我看到了作者看着肩头熟睡的小鸟,笑了。师:这小家伙睡得多香呀!它把我的肩头当作了什么?生:温暖的巢。生:  相似文献   

2.
一天,我拿出一张洁白无瑕的纸,在上面点了一个黑点,问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不假思索地回答:“一个小黑点。”我又说:“再看看。”他们仔细端详了一阵,看着我说:“就一个小黑点。”我再一次郑重地说:“给你们最后一次机会。”这下,他们摸着脑袋,一脸迷惑地望着我直摇头:“我们只看到了一个小  相似文献   

3.
郑小红 《山东教育》2005,(29):59-59
沌中,我们睁开双眼。树叶,让我们看到了新生,却没有听到萌动;我们看到了凋零,却没有听到叹息。彩蝶,让我们看到飞舞,却没有听到翼动;让我们看到了绚丽,却没有听到蜕变。我们看到的太多,听到的太少。我们的耳朵常常淹没在无聊的噪声中,以致失去了聆听这个真实世界的能力。美国科学院院士托马斯·刘易斯的《这个世界的音乐》告诉我们:了解这个世界需要敏锐的听觉,需要零距离的倾听,需要听听这个世界中动人的音乐。动人音乐之一:生命对自身的欢歌“我后院里的画眉低首唱着如思如慕、流水般婉转的歌曲,一遍又一遍。“”有些时候,它似乎应该有一…  相似文献   

4.
一位小学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由一名学生上来做———3×9=274×9=365×9=456×9=547×9=62当学生写完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叫喊起来:“老师,他错了,最后一题错了……”老师说:“最后一题是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他错的这题,而不说他前面四道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略别人的正确……”不是吗?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更多的是看到其阴暗面,还是看到其光明面?当我们面对一个人时,更多的是看其缺点,还是优点?当我们面对困难时,更多的是看到失败,还是看到希望?当我们处于低谷,更多的是看到失去,还是看到得到?………  相似文献   

5.
大胖一跑进教室就发布新闻:“我看到了!我看到了!他长得很高很高……”“什么?你看到我们的洋老师了?”“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是不是像电视里的老外一样高鼻子、蓝眼睛?”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问。前几天,我们的Englishteacher告诉我们,我们学校要来个外  相似文献   

6.
《小读者》2003,(6)
编辑部的叔叔、阿姨: 你们好! 听说钱已经汇到了你们那儿,并将转交到贫困山区,我们十分感谢。我们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看到《小读者》上发起的“善心手拉手活动”中一位山区小学校长的来信。当我们看到那里“最穷的连十五瓦的电灯也用不上”时,被深深地打动了。同在一  相似文献   

7.
流动的红旗     
“本月获得流动红旗的班级是 :10 4班、10 5班……”黄主任在升旗的时候公布了本月的“文明班”。“咦 ?怎么没我们 10 9班呢 ?”“前两个月我们都被授予了流动红旗 ,可这一次……”我怀着满腹疑问和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到了教室。“起立 !”班长下了口令 ,我们站起来 ,和往常一样 ,目光一下子看到了那曾经挂红旗的墙上 ,前些日子 ,我们看到的还是那面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的红旗 ,我们无比自豪 ,充满信心 ,充满希望 ;而现在 ,我们看到的只是那一小块刺眼的白墙 ,这意味着什么 ?落后、失败、倒退……我们的心情 ,可想而知。下课后 ,同学们议…  相似文献   

8.
拔河     
下午,又到了活动课的时间了,我看到窗外变得鸦雀无声的操场,我不禁暗暗在想:“这堂课我们会怎么上呢?”陈老师走进了教室,她看看大家,笑了一笑大声说:“同学们,这堂课我们要来一次拔河比赛!”  相似文献   

9.
教学过程: 一、进行视听活动,引起兴趣: 教师将用蚕豆、豌豆制作的金鱼、青蛙、小熊、小鸟分别放在课桌上,让幼儿自由地观察、议论。同时打开录音机放“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的音乐,音乐停后提问:“刚才我们看到了什么?听到录音机里唱的是什么?”(幼儿回答:我们看到  相似文献   

10.
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登长城。到了长城脚下,我们便买门票登长城,上了长城我才知道长城的路很斜。登上第一座小房子的时候,我站在窗口那儿,感到有一阵凉风吹来,很舒服。爸爸说:“还有四座这样的房子,就到顶了。”我们继续爬,在第三座小房子的后面我看见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好汉碑。看到“好汉碑”,我就想起了中国的一句老话:不到长城非好汉!妈妈说:“都看到好汉碑了,就到此为止吧。”我说:“不行,我一定要爬‘好汉坡’。”我们又爬呀爬呀,终于爬上了“好汉坡”。我们高兴地呼喊着:“我们登上长城了!”此时此刻,我们是多么快乐啊!指导老师海…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个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其中有一堂课的一个片断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回旋。有一位老师在执教“锐角和钝角”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课件出示夜色中的黄浦大桥,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看到了什么?”我原以为学生会这样回答:“黄浦大桥的风景真美啊!”可我万万没有想到,学生一站起来就说:“我看到了角。”“我看到了直角。”我看到了锐角。”当时,我心中不由一颤,从那么漂亮的黄浦大桥的夜景中,30个学生看到的居然都只有角,这符合学生的常规思维吗?我们的学生怎么这么善于揣摸教师的心思,如同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一样,有求必应…  相似文献   

12.
小青青写了一篇作文,其中有下面一个片段: 星期天,我们几个少先队员正在做游戏,忽然看到一位老爷爷拉着装满煤球的板车在艰难地爬坡。我们不约而同地跑过去,帮助老爷爷把车推上了坡项。老爷爷看到我们累得气喘吁吁,感动得泪流满面,连声说: “谢谢小朋友们,你们真是好孩子!”听了老爷爷的赞扬,我们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禁不住流下了幸福的泪花……  相似文献   

13.
教科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九年级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激发兴趣]  (教师展示一张“白纸”)激发好奇心理及求知欲  师问:同学们!从纸上能看到什么吗?  生答:什么也没有看到。  师问:你们能猜想出纸上有什么吗?  生答:不能。  讲述:下面老师进行一下小处理后,请大家再看!(教师在滤纸上用酚酞溶液画漫画,然后,喷洒氢氧化钠溶液白纸上显示下列图象。)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师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生答:看到了一张娃娃的脸;看到了一个大问号;看到了“化学”两个字等等。师讲:同学们!让我们一起…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小竹排在画中游》一课时 ,我自制了一幅“江南水乡背景图”。背景图只画有一位少年在水面上撑竹排 ,远处是光秃秃的山。  在导入课文时 ,我把“背景图”贴在黑板上 ,边讲述 :一位少年撑着竹排在河水中行驶 ,今天 ,老师就带同学们坐上小竹排 ,跟这位大哥哥一起到江南水乡游一游。教师把学生引入情境后 ,问 :乘坐在竹排上 ,你们看到了什么 ?一个学生答 :老师 ,我什么也没有看到 ,远处没有青山树木 ,近处也没有农田。但是 ,我由此联想到我们的现实生活 :平时我们经常看到那些砖厂的烟囱冒出的是滚滚的浓烟 ,还有一些工厂排出的污水从…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它具有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的文化功能。语文教学必须以新的目标、形式、过程呈现,才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师艺术性地处理教材,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积极主动的对话。教例《珍珠鸟》———师:(出示课件:小鸟在“我”的肩头睡熟了)看到这一幅画面,我相信我们都会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在这幅画面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珍珠鸟在“我”的肩头睡熟了。生:我看到作者看着肩头熟睡的小鸟,笑了。师:这小家伙睡得多香呀。它把我的肩头当作了什么?生:温暖的巢。生:妈妈…  相似文献   

16.
在森林深处的瀑布旁生活着一群猴子,猴子们都自视自己非常聪明,便互相看不起对方,而对于别人提出的建议,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会互相挑剔。这天晚上,老猴王招集众猴在瀑布旁的山上一同赏月。老猴王指着下面的水潭问众猴们说:“你们看到了什么?”众猴们异口同声地说:“月亮。”老猴王故作惊讶地说:“你们只看到有月亮吗?下面这一潭湖水你们没看到吗?”这时,众猴们才发现,原来自己都忽略了一些很重要的东西。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呢?如果没有这一潭湖水,猴子们也根本看不到月亮。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类似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提炼出相关的写…  相似文献   

17.
明确的目标     
《现代语文》2005,(8):40-40
父亲带着三个儿子到草原上猎杀野兔。在到达目的地,一切准备停当、开始行动之前,父亲向三个儿子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看到了什么呢?”老大回答道:“我看到了我们手里的猎枪、在草原上奔跑的野兔、还有一望无际的草原。”父亲摇摇头说:“不对。”老二的问答是:“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野兔,还有茫茫无际的草原。”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而老三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我只看到了野兔。”这时父亲才说:“你答对了。”  相似文献   

18.
用Flash处理图片大体可分三步:第一步,文件导入从Flash的“文件”菜单中选择“导入”,点击下级菜单“导入到舞台”,然后在选择文件的对话框中选择我们要处理的图片,点击“打开”按钮,我们就会在Flash的工作区中看到该图像,而且处于被选中状态。第二步,图像处理——最关键的一步1.缩放图像——精确地改变图像的大小先做第一步导入需要处理的图片:从“窗口”菜单项中找到“设计面板”中的“信息”子菜单,这样会在工作区上弹出一个浮动的“信息”面板。我们可以在该面板中的“宽”、“高”两项,分别输入相应的目标图像的宽高数值,之后我们会看到图像大小立即发生了变化。这样我们看到的工作区中的图像就是一个被规定了精确大小  相似文献   

19.
谭念君 《湖南教育》2005,(13):23-23
今年4月,湖南省小学数学教学能手比赛在吉首市举行。一位老师执教“角的认识”。课伊始,老师用CAI课件出示了夜色中的上海黄浦大桥,伴随着美妙的音乐,黄浦大桥由远及近,展示在孩子们的面前。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我原以为,学生会说夜色中的黄浦大桥多么漂亮啊,会说大桥多么雄伟啊,谁知第一个学生站起来,张口就说:“我看到了角!”第二个学生接着说:“我看到了直角!”老师非常高兴,连连点头:好!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角!”为什么我们的学生面对如此美丽的风光,居然看不到灯火辉煌的夜景,看不到造型优美的桥梁,他们的眼…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听课时常常可以看到这么一种情况:学生复述课文,如与文章里的语言比较接近,教师便往往告诫学生:“要用自己的语言!“似乎用了“文章里的语言“,便是违背了复述的规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