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22年4月—5月欧洲各国参加的热那亚会议是本世纪二十年代著名的国际会议,同时也是一次劳而无功的会议。关于会议失败的原因历来说法不一。本文从会议的主要发起国英国的外交政策、特别是对苏政策入手,详细分析了热那亚会议前英国对外政策的制定及会议期间的政策实施情况,并由此得出结论:英国在热那亚会议问题上采取的对苏政策的失误是导致会议最终破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一九二二年四月十日——五月十九日,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了一次国际经济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苏俄、英、法、意、比、日等二十九个国家。这是苏俄和资本主义国家外交界代表首次接触的一次国际会议,俄共(布)中央和列宁对此十分重视。苏俄代表团由列宁任团长,外交人民委员格·瓦·契切林任付团长。列宁虽因健康等原因未出席会议,但实际领导了代表团的全部工作。  相似文献   

3.
评苏俄两次对德让步的意义付际红在苏俄的发展史上(1917──1922年),曾两次对德作出过重大让步,一是1918年3月与德国订立割地赔款的《布列斯特和约》;二是1922年在热那亚会议上德国应支付而未曾支付俄国的战争赔款,为此苏俄曾一时受损。然而,对德...  相似文献   

4.
章以苏俄时期(1917-1924年)的中亚为背景,论述了英国的中亚推行干涉政策的经过,苏俄人民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粉碎了它们的干涉和叛乱,英国企图控制中亚,绞杀苏俄革命的计划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5.
1922年4月16日,在意大利热那亚郊外温泉区的拉巴洛,由苏维埃俄国的外交人民委员格·瓦·契切林与德国的外交部长瓦尔特·拉特瑙共同签署了“苏德拉巴洛条约”。这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是苏俄外交上的一个重大胜利。因为它是在热那亚国际会议期间签订的,所以引起与会各国的强烈反响,并成为二十年  相似文献   

6.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晚年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晶。列宁从当时苏俄国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经济政策,把苏俄的经济建设转上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轨道。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可贵探索,新经济政策对推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债务问题"大致分三类:第一类是以德国为代表的战败国对协约国的战争赔款;第二类是以英、法为代表的协约国在一战期间向美国所借的战债;第三类是沙皇俄国政府以及克伦斯基政府向英、法、美的贷款。①自从苏俄建立之日起,协约国就对这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抱有很深的敌意。1918年英、法、美、日等协约国开始了对苏俄的武装干涉活动。直到1919年协约国军队才被迫从苏俄撤出。至此苏俄与协约国间开始冷静地审视它们之间悬而未决的问题,这其中也包括债务问题。债务问题是影响苏俄与协约国关系的很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双方在热那亚会议上就债务问题的交涉。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联俄政策的形成,不单纯是苏俄帮助孙中山和孙中山单方面转变的结果,而是双方互动、共同努力的结果。苏俄对内、对外政策的转变,是孙中山确立联俄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苏俄对内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对华方面采取灵活务实的方针,转变对吴佩孚、张作霖的态度等政策调整,对孙中山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孙中山对外政策的转变和联俄政策确立。  相似文献   

9.
英国从十六世纪开始进行殖民活动,到十八世纪成为势力遍及各大洲的殖民大帝国,傲视群雄,高居榜首。可是,随着德国、美国、日本等国的兴起与不断发展,其利益受到多方的挑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虽为战胜国,但已经元气大伤,经济、金融、外贸等方面都困难重重。它和自治领地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更是雪上加霜。这一切使其实力和势力受到了实质性的削弱,并逐渐开始了由一流强国沦为二流国家的历程。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英国开始围绕自身利益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而这些调整也就表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英国外交政策产生的与殖民地关系;与自治领关系;对外金融政策;帝国内经济关系;对欧洲大陆主要矛盾的认识;对德绥靖政策;与苏俄(1922年改为苏联)关系等七个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英国是历史上一直被视为奉行“均势外交”的典型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步入了相对衰落的历史发展时期,逐步放弃了建立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光荣孤立”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参战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引起了国际关系的一系列调整。本文旨在论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主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与法国、德国和苏俄的外交政策上的一系列变化和调整。  相似文献   

11.
英国是西欧重要的福利国家。二战结束前后,英国在短暂的时间内迅速建立起“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体系”,翻开了英国历史新的一页。以“连续性和渐进性为历史发展特点”的英国推行福利国家政策具有多重契机,一方面是英国阶级斗争新条件下的产物,同时也是二十世纪随着英国经济垄断地位、殖民垄断地位的消失、国内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国内经济的衰退、国内矛盾的激化迫使英国政府主动作出的政策调整,同时也是凯思斯经济学和英国费边“社会主义”理论的结合。在这一过程中,英国的丰富多彩的经济学理论与经济理论上的百花齐放,无疑为英国的政策的调整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英国在政策调整过程中的平稳,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全民族科学化水平的高低和民主意识的强弱对国家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特别是列宁在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提出,苏俄面临战争、战时共产主义和经济破坏带来的危险,还面临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资本主义因素增长而形成的危险。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提出面临脱离群众、腐败、国际敌对势力和平演变、能力不足的危险,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3.
梅杰执政初期,鉴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经济等因素,针对英国的国家利益重新认识,调整了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政策,采取了较为温和、实用主义的态度,扩大了英国在欧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罗世宁 《历史学习》2001,(11):14-15
从一些复习资料和高考模拟试题中,我多次见到这样一个题目:“自十月革命至30年代中期,苏俄(苏联)的经济政策有何变化?这些变化对苏俄(苏联)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这个题目的答案基本相同。其最后一问的答案是这样的:“(I)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二战后,西欧欣起了“联合运动”的高潮,各国政府纷纷根据自己的国家利益与所处的国际环境表明各自的态度,英国因其独特的地缘位置与外交传统形成不同于欧陆的经济,政治利益,在对欧政策的影响下,它主张经济上建立“欧洲自由贸易区”,从1949年到1959年,英国经历了实现欧洲建设构想的努力与挫折,由于西欧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英国最终决定调整政策,融入一体化之中。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情况下,如何在国际交往中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列宁提出的关于和平共处的思想,以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召开的热那亚会议的成功实践,至今具有指导表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分析了 1923 年洛桑会议之前和会议期间英国政府的外交策略目标,阐释了英国修改《色佛尔条约》、调整战后激进中近东政策的原因,并从两个方面评判了英国政策的得失:一方面,英国在一定意义上成功地赢得了既定目标,重新奠定了建立英土友好关系的基础;另一方面,英国试图独自主导战后对土耳其的政策却遭受惨痛失败。  相似文献   

18.
英国职业教育指导政策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欧洲经济合作国家中,英国的职业指导政策颇具特色。在组织上.英国职业指导组织具有完备的制度支撑体系;在框架上.英国职业指导涵盖学校教育、成人职业指导和高等教育服务;在政策走向上.英国职业指导趋向于发展职业指导新思维、提升职业指导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与不同“时空”下苏俄和中国的经济政策调整的教学,我们要传递给学生的重要信息就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动摇;必须长期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0.
一战后苏俄出现了严重的粮食饥荒.面对苏俄的饥荒,美国出于种种考虑来对苏俄进行粮食救济.虽然美国政府的主观动机绝不是为了苏俄,但从其客观的效果来看,美国粮食救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稳定了苏俄国内的秩序,有利于苏俄经济的恢复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