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到卡夫卡的《变形记》,人们往往立刻会反应出一个词:异化。说起人的异化,往往认为其社会性因素是最为主要的。但是。资本主义制度是导致人的异化的唯一原因吗?昆德拉说:“如果我们不愿意被一些关于卡夫卡的神话和传说欺骗。我们就找不到弗兰兹·卡夫卡对政治感兴趣的任何一个重要迹象。”他又说。“人们试图把卡夫卡的小说解释为对工业社会.对剥削、异化、资产阶级道德的批评,可是。在卡夫卡的世界里,几乎找不到任何可以构成资本主义的东西:既没有金钱及其力量,也没有商业,  相似文献   

2.
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派文学大师,其笔下的"异化世界"有力地揭示了现代西方人的困惑,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影响巨大。本文从卡夫卡的三个异化以及其"异化世界"呈现的两个显著特征入手,阐述了其异化思想的形成和特点,并肯定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派文学大师,他笔下的“异化世界”有力地揭示了现代西方人的困惑,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对我国读者也有一定影响。然而,怎样认识他的“异化世界”呢?本文从“人与社会异化,人与人异化,人的自我异化”诸方面入手作了阐述,说明他的异化思想的形成、特点、实质及价值,肯定他的历史意义,批判他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4.
《邢台学院学报》2018,(1):149-150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代表作。作者用寓言的方式概括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异化,表达了一种生活现象的认识。作者通过这个人变成甲虫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在现代社会中,人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以至于被"异化"的现实,以及现代人丧失自我,在绝望中挣扎的精神状态。从卡夫卡的生活经历和作者个人内化的角度对《变形记》进行探讨。从而了解卡夫卡对人生意义的执著追问以及对现代人的生存价值、生活困境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5.
庄子是对卡夫卡有着深远的影响。身处逆境是卡夫卡和庄子在文学及哲学观点上不谋而合的一个重要原因。两人都习惯以"异化"作为文学创作的题材来倡导"反异化"的思想。但卡夫卡并没有全盘接受庄子的观点,而清醒的意识到了庄子提倡的"道"的妥协性和软弱性,这是卡夫卡区别于庄子的一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6.
表现主义注重自我的表现,在卡夫卡的《变形记》中,对主人公异化的表现,明显带有反传统的特点.通过主人公怪异"变形"的生理异化以及周围人与社会异化来表现来表达主观精神,使自我表达达到了新的真实。在看似荒诞的、不合逻辑的世界描绘中,人生活的一切活动及其逼真的细节都表现出来。通过人的内在异化的描写,深刻揭示了人和社会两者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7.
董岱  吕永红 《海外英语》2012,(11):219-221
霍桑的小说《红字》被认为是一部心理小说,历来是学者们研究的对象。文章将侧重人物不同的异化类型,包括小说中被迫异化的孤独而坚韧的女主人公赫丝黛·普丽恩、发生社会异化和宗教异化的懦弱又矛盾的牧师亚瑟·丁梅斯德以及那些不觉异化的愚昧跟众的波士顿居民。接着将从殖民地时期和资本主义工业时期的相似点以及作者特殊的生平两方面来探讨作者如何穿越时空,通过以十七世纪故事来揭露十九世纪文明现象掩盖下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以丰富对小说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田继云 《衡水学院学报》2010,12(2):86-87,102
对卡夫卡的研究是国内外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其中大部分人侧重研究其作品中的“异化”世界及荒诞主题。但笔者认为,卡夫卡的爱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本文通过卡夫卡的日记、书信、情书、小说等来分析卡夫卡对祖国和犹太人民的爱,对写作的爱以及对未婚妻和家人的爱!  相似文献   

9.
索尔·贝娄中后期的小说重点关注了当代社会中知识分子群体的生存状况和精神境遇,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贝娄小说中主人公们的心理异化形态往往是作家力图表现的主题。本文从自我的异化,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和科学对人的异化三个方面来探讨贝娄小说中的异化现象,并指出艺术是走出异化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10.
对卡夫卡的研究是国内外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其中大部分人侧重研究其作品中的“异化”世界及荒诞主题。但笔者认为,卡夫卡的爱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本文通过卡夫卡的日记、书信、情书、小说等来分析卡夫卡对祖国和犹太人民的爱,对写作的爱以及对未婚妻和家人的爱!  相似文献   

11.
江松 《现代语文》2009,(11):106-108
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以非理性的梦呓文字建立在对生活的感受和想象基础上,对人性的异化和采用荒诞的神话变形正是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表面上看卡夫卡的文风怪异,实际上,是他对生活的怪异感受(内容)生发成艺术的怪异表现,在某种意义上,让生活与艺术、内容与形式和谐地走进他的小说,这也许是我们有效地理解和破译其小说《变形记》内涵的一个切入口。  相似文献   

12.
异化是佩列文小说中一个很重要的主题,佩列文在他的作品中通过人的变形,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异化和其他各种异化现象来说明解体后的俄罗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和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向我们展示了新时期人与人之间疏远、陌生的社会关系,人的异化、虚无的精神状态以及苏联社会现实世界的破碎性和虚幻性。  相似文献   

13.
玛丽·雪莱的《现代普罗米修斯》是世界上第一本科幻小说。传统的评论多是从科技与人文精神的冲突这一角度进行文本分析。本文则试图以这一冲突为背景,从"异化"这一全新的视角对小说进行观照,指出小说其实是一个人类异化的隐喻,异化的发生分为三个层面:人与自身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人与自然相异化,并分别借用拉康、马克思以及新兴生态批评作为理论依据进行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14.
正如卡夫卡《变形记》中被异化为虫形的葛里高尔一样,孔乙已及其所科环境中的其他人都是在封建文化背景下被扭曲变形的人物。本文从“异化”的角度入手,对这一经典文本进行全新观照,并试图探讨鲁迅本人与这篇小说的内在精神联系。  相似文献   

15.
赫尔曼·麦尔维尔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小说《骗子的化装表演》延续了前几部作品中对资本主义造成的异化的讨论,但是其不同之处在于对交往异化问题的关注。小说中,"信仰号"汽船是19世纪中期美国社会的缩影,乘客的流动实则代表着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本文以马克思提出的交往异化概念为依托,旨在分析小说中麦尔维尔对19世纪中期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呈现与思考。文章认为,小说揭示了美国社会的交往异化问题,即人际关系异化为物品的交换、金钱异化为主宰人的"上帝"、道德异化为信贷和投机的工具,进而体现了麦尔维尔对资本主义的质疑态度。  相似文献   

16.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作者在悲哀的情绪流露中,完成对人和现实的异化审视.主要体现在人的异化、人际关系的异化、人的软弱和不可摆脱的悲剧命运以及荒诞的真实,本文也正是从这四个方面对西方社会异化现象进行分析和阐释的.  相似文献   

17.
《水泥花园》作为麦克尤恩第一部长篇小说在其小说创作中有着里程碑的意义.许多研究者分别从寓言、伦理和创作主题等角度对其研究.本文试图从异化视角出发,探析这部小说中人与人及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以期更好地理解麦克尤恩通过小说探讨的人类生存和精神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18.
西奥多·德莱塞是美国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但他的小说在主题上却折射着现代主义光芒——异化。德莱塞的小说创作于美国社会转型时期,是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本文以消费主义和伦理价值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德莱塞小说中所描述的消费异化和伦理异化来探讨德莱塞小说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奥多·德莱塞是美国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但他的小说在主题上却折射着现代主义光芒——异化。对人们在荒诞世界的异化书写时现代主义文学罪典型的主题。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本文旨在从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异化三个方面探析德莱塞小说中的异化主题,从而证明德莱塞是一位折射着现代主义批判精神光芒的的作家。凭借着思想家一般的良知与觉悟,社会批判理论家一般的勇气与犀利,心理分析家那样的敏感与细致,他在创作中把普通人的悲剧命运和生存状态作为背景,对人类被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所异化后的悲惨遭遇进行了犀利的反省和细腻的剖析。  相似文献   

20.
卡夫卡的文学创作是一种复杂的文学现象。作者以敏锐而深刻的人生体验,睿智而锋利的笔触,把读者深藏心底的感觉挑到意识的表层来,为我们展示出了一个到处充满着现代人的困惑与危机的世界。同时,卡夫卡以一种执着的信念,同他所感受到的慢化世界中的恐惧作着抗争,并且把人的异化这样一个关系到人类本质的问题生动、形象地揭示出来,激起人们对现在社会合理性的怀疑和对人性彻底解放的强烈愿望。表现主义小说因为有了卡夫卡,而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