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发兰 《考试周刊》2011,(17):59-60
语文课堂教学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没有生成,课堂就是封闭僵死的操练;没有预设,课堂就是胡乱无序的盲动。于是,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就成为新课程中的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重构教学预设、催化课堂生成、寻求动态平衡是做到语文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的良策。  相似文献   

2.
李祎 《早期教育》2006,(8):44-44
1.教学目标的生成性:在“生成论”的教学观看来,“目标”的价值不在于定位,即规定学生必须达到某一终点,而在于定向,即明确教学过程中师生行为的性质和方向。“目标既不是精确的也不是预先设定的:目标应是一般性的、生成性的,从而鼓励创造性的、互动的转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考虑教学的预设性目标之外,还要关注在教学中生发出来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目标在活动中形成,并且与活动统一,  相似文献   

3.
教学过程既是预设的过程,也是生成的过程,更是在弹性预设中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落实、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形式的组织等都是弹性预设促进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倡导动态生成性教学理念,这种新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弹性的预设方案,使教师通过学情分析和教材解读,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预测,并在教学中随机开发和适时利用课程资源,进一步优化预设,从而达到理想的动态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理解学生,这种理解具有学科专业的特殊性,同时数学教师理解学生会表现出一定的特征:教师具有较高的敏感度,能够积极寻找学生认识的合理性;教师教学行为的恰当性;教师对学生不同角度的尊重,表现出悦纳性;教师给予学生发展的广阔空间;数学教师数学化地解释学生。教师也需要明白影响教师理解学生的因素以及理解学生哪些方面。  相似文献   

6.
教学文本是一种内含价值的符号系统,教学活动主体基于自身的经验接受文本意义或生成意义。这决定了教学中的文本理解始终处于两难,这种两难就是解释学发展史上所谓的理解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理解的趋同性与创造性以及意义的确定性与多元性的“解释学冲突”。在化解这种冲突,解答新课程教学出现所谓的预设与生成的困惑等方面,儒家教育的文本理解智慧能给人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朱泽群 《考试周刊》2013,(83):42-43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但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预设”操作原有教案的展开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预设的同时必须关注生成.作者结合教学案例提出如何追求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的策略,最终创造精彩的课堂.  相似文献   

8.
课堂不能再是教案剧的演绎舞台,应是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弹性调控过程,生成必须有足够的"预设"作为铺垫,否则"生成"将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末。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前精心预设,关注课堂动态生成,思考如何引导那些以生命为载体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构建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新课堂教学结构,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涌动生命的灵性。  相似文献   

9.
教学环境是一种对话环境,对话表现在师生之间,要体现师生的相互理解。理解教育理论倡导师生的相互理解,为教学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在这种对话环境中,接受才是更为重要的,理解并不能保证接受,理解了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接受学生的一些表现。文章从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情境下,分析了理解与接受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当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理解与接受的缺陷,并提出教师理解与接受学生所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10.
束俊 《考试周刊》2011,(53):121-122
英语课堂教学应该是一门美的艺术。成功的英语课堂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更应该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本文主要从教师与学生的和谐统一、教师与教材的和谐统一、学生与教材的和谐统一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创造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课前细致的预设是静态的,而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二者之间常常出现各种差别;另一方面,预设与生成又是互相依存的,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机械的.如何处理好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几乎是每位教师经常思考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中,当我们充满信心,拿着精心准备好的教学设计站在讲台上时,往往会被学生的动态生成而打乱,常常会让自己措手不及。面对经常出现的状况,如何去化解预设和生成之间的矛盾,让它们能达到和谐统一而撞击出精彩的课堂呢?我想最重要的是我们在预设和生成产生矛盾的时候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才能让这对矛盾体达到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教学设计时需要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认知规律、思维障碍,才能使教学设计更贴近学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进行知识建构.教学设计时需要理解教材,理解教材内容、编排意图,重视教材的特色栏目,善于将教材内容"生长"开去,促进学生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丰富或调整原有认知建构,顺利进行知识建构.教学设计时需要理解教学,重视教学过程、教学方式、课堂提问的设计,才能优化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4.
教师对学生的理解是教育和发展学生的第一要素,是实现教育效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等的基础和手段,是教师智慧与德行的融合,它有着丰富的内涵。提高教师德行与个性修养、对学生生活的全方位关注、确立师生之间的对话关系等,是提高教师对学生理解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李璇 《甘肃教育》2014,(19):77-77
正一、"预设"是精彩课堂生成的基石"预设"是指教师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原则,应用系统的方法,在把握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等实际状况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起点和终点,将教学过程诸要素有序、优化安排,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一个动态过程。新课标课堂教学预设应注意学生的知识经验与学习状态,重点是精心设计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尊  相似文献   

16.
以"生成"为导向的预设环节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教师在备课时要科学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通过合理安排课时内容、精心预设教学活动、有效落实三维目标等教学方法,构建优质高效的美术课堂。  相似文献   

17.
相关题录     
戴江涛.静态预设,动态生成——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的和谐统一.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6).  相似文献   

18.
教师备课的过程实际上是在做两件事——理解和设计.理解什么呢?理解学科、理解课程、理解教材、理解学生,然后在此基础上做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9.
理解学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解学生不仅是决定教育成败的一个要素,而且也是教育实践对教师的理性要求,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应有之义。理解学生将会产生长期效应。然而,理解学生并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事情,误解现象时有发生。理解学生需要教师具有爱心、适当迎合学生的需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换位思考、移情、宽容、自我理解与自我反思等,同时需要消除理解道路上的各种障碍。在实践中真正理解学生,还需要教师进行理解性教学,建立理解型师生关系,并开发一些理解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