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质均衡具有优质教育的特征,但它不是要把每所学校办成国际一流或是全国百强,而是要使县区范围内的每所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有效利用内外的资源,通过内涵发展,不断增强实力,使其在县区范围内的实力势均力敌、不相上下.成为令周边老百姓满意的学校.笔者建议通过科学规划、调整布局、制定标准、核实现状、补充所需资金与师资等外因和学校自身的内涵发展等内因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校的优质化建设,实现优质的均衡. 相似文献
2.
底线均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应该如何解释?实践中存在着缺乏限定性、取向精英化、忽视教育的特殊性等问题。这些问题何以发生?政策、理论遭遇到复杂性实践、隐性制度化依然延续旧传统、评价失衡造成的发展困境等都值得检讨。实施兜底均衡的教育资源配置保障、合格均衡的评价取向、体验均衡的教育关怀、特色均衡的差异思想,有望推进一种底线均衡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实现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和资源配置均衡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念进入当代教育改革的视野。本文从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搭建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提供E-learning个性化学习方式以及创建虚拟教育社区四个方面论述其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究竟是什么?它不只是义务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是义务教育价值取向的调整,是为了实现所有人所有可能方面的发展。它始终应是一种大视野的教育发展观,不能局限于一些学校、一个地区、一段时期、一个环节和教育一域。它的核心任务仍然在于要合理配置资源,而非意味着资源均衡向质量均衡的转变。它不是政策修辞,不是一般性的行政工作,也不是政府对于人们的恩惠,而是一种法律要求,是政府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和各类学校正在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懈努力,通过加大投入,努力
让义务教育学校的硬件建设均衡起来;采取结对、捆绑、兼并、集团化等多种形式从软件上努力促进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些做法产生了积极效果,但出现的问题也值得认真反思和研究:首先,最适合
学生发展的教育是什么? 其次,学校规模过大是否背离了教育发展的规律? 其三,均衡是相对的,不
均衡是绝对的。其四,教师才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6.
康惠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2,(4):36-40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难点问题,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关系到教育公平的实现。文章通过对太原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调研,对我市近年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得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思路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村义务教育治校理念有待更新,办学条件有待改善,师资力量有待提升,家校合作有待改进。农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重点在于:转变发展理念,注重内涵建设;完善财政投入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多措并举,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合作机制,提高家校协作意识。 相似文献
8.
我国义务教育经历了重点发展阶段后,正在全面进入基本均衡发展阶段,一些发达地区开始追求优质发展。优质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适应教育生态的转变、对教育现代性的追求以及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的一种选择。作为一种现代化质量范型,在教育输入层面,义务教育优质发展以民主与科学思想为指导,用素质教育文化规范学校教育实践,并努力实现公共性与个性化的教育资源互补;在教育的过程层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主动发展、课程计划落实、教学过程优化、学生积极学习、教师工作专业、管理制度健全等是观测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就教育结果而言,优质发展的义务教育最终表现为学校整体能力提升、学生学业成就满意、教师教学绩效优良、社会认同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10.
在实现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和资源配置均衡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念进入当代教育改革的视野。本文从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搭建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提供E-learning个性化学习方式以及创建虚拟教育社区四个方面论述其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江苏省义务教育已经从"资源均衡"向"优质均衡"阶段迈进,在实践层面上致力于教育质量的优化与提升。有的地区在联合办学、组建教育集团等方面总结了多种经验模式,通过结对、整合等方式形成区域内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共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有的地区通过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等举措,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有的地区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流动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优质师资均衡;还有的地区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充分运用校内外资源挖掘自身优势,构建优质文化,打造学校特色。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义务教育已经从"资源均衡"向"优质均衡"阶段迈进,在实践层面上致力于教育质量的优化与提升。有的地区在联合办学、组建教育集团等方面总结了多种经验模式,通过结对、整合等方式形成区域内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共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有的地区通过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等举措,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有的地区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流动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优质师资均衡;还有的地区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充分运用校内外资源挖掘自身优势,构建优质文化,打造学校特色。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是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我国以公平与质量为主线,历经三个阶段的政策变迁,统筹部署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时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政策路径集中体现为:以学校标准化建设为基础缩小区域间差距;城乡协同、相互支撑,推进教育整体发展;以教师资源配置为抓手推进校际均衡发展;推进不同群体学生的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5.
集团化办学是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只有通过形成文化认同、加强队伍建设、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运行机制等路径,才能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时代主题落实到集团化办学的实践中去。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考核评价要充分关注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效性,建构系统赋能的集团化办学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义务教育”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使得教育从传统“粉笔+黑板”的单一模式迈向网络数字化模式。甘肃省会宁县以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整省评估为契机,组织人员对全县“互联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专题调研。从调研结果看,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也存在硬件建设、设备利用、人员配备、资金投入和设备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有鉴于此,可采取“统筹谋划,建立和完善‘互联网+义务教育’发展长效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深化应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立足长远,构建新时代‘互联网+义务教育’的新生态;加强监管,营造健康向上的绿色安全网络;发挥优势,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应对策略,以期全面提升“互联网+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实现了从权利平等到资源均衡的转变,正在从资源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优质均衡是优质和均衡的结合,是在资源均衡基础上追求教育质量的提升,旨在实现教育质量的均衡。教育质量体现在教育输入、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三个方面,教育质量均衡也因此包括教育输入的质量均衡、教育过程的质量均衡和教育结果的质量均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是底线均衡基础上的差异均衡,其发展是注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发展,是基本质量标准基础上的特色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把基本质量标准与多元特色发展结合起来,以学校为主体,通过深化学校内部的变革,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是两个紧密相连的动态过程,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由于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体制机制、社会文化和资源配置等方面长期以来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在推动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程中,仍然面临义务教育评价功利化、多主体协作浅表化、乡村文化底蕴流失、软硬件资源投入不均等困境。为解决这些困境,需要从价值引导、政策推动、文化认同和历史趋向的角度厘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内在逻辑理路,进而搭建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逻辑架构,为我国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落实教育部与省政府签订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和目标责任书要求,在所有县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基础上,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建设和管理水平,积极推动全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经过不懈努力,四川省全面打赢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攻坚战,“有学上”“不失学”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在群众教育新期盼背景下,通过破解经费投入、教师队伍建设、资源配置等发展瓶颈,加强省级督导评估,打破传统治理逻辑,积极推进学区制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