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苏艳琼 《教师》2020,(9):6-7
人际沟通分析学,作为一种人格理论,是一种针对个人成长和改变的有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笔者结合多年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就如何将人际沟通分析技术运用于家庭教育中,开展了一些研究。现从"无条件正面积极安抚""寻找‘沟通游戏’中的漠视点""建立良好的时间结构""形成快乐的人生脚本""认识人的三种自我状态""相信自己的再决定能力"六个方面,阐述了人际沟通分析技术在家庭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2.
积极心理学现代架构形成了以幸福感为中心,以积极体验、积极人格、积极社会制度为支撑点的研究模块,幸福感理论研究为现代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与技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目标上,关注幸福感,在心理健康测评中,测量幸福感,在心理素质培养中,提升幸福感,从而推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我国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初步探讨了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论述了如何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中小学聋哑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SCL-90量表和SWB自编量表对广东和广西490名中小学聋哑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当前中小学聋哑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呈显著相关.结论 心理健康是影响中小学聋哑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之一,积极开展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对提升聋哑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我国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初步探讨了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论述了如何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休闲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观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大学生休闲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休闲满意度中的"教育层面""松弛层面"、"社交层面"、"心理层面"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问卷法探讨了中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中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能够预测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文章最后还分析了此研究结果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详细介绍了培养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策略,为提高中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在听障高中生感戴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为听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感戴问卷及主观幸福感量表对318名在校听障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相关分析发现,感戴与社会支持、积极情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负相关;路径分析表明,社会支持在感戴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多组结构方程分析发现,男生中感戴对社会支持的预测作用显著大于女生.结论:社会支持是听障感戴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中介变量.这些结果对于听障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467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幸福感量表和大学生人际沟通量表,对高职护生人际沟通能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高职护生总体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家庭满意度,自我信心,个人成长方面的幸福感较强,爱情满意度则较低;高职护生总体人际沟通能力中等偏上水平,倾听能力相对较强,而社交互动能力则相对较低;高职护生表达能力和爱情满意度、倾听能力和爱情满意度、社会互动能力和爱情满意度、倾听能力和目标感、社交互动能力和目标感之间存在负相关;高职护生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同理反应能力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英俊 《甘肃教育》2009,(17):62-62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总是在思考究竟怎样才是真正的心理健康?翻开不同版本的心理健康读本,会发现它们对心理健康的定义也不甚相同。然而对心理健康的标志,大家似乎都有意思相近的表述,那就是有幸福感。所以培养学生的幸福感成为心理健康课的重要内容,可是我认为如果仅仅将心理健康课作为培养学生幸福感的唯一阵地,那么心理健康教育的宏大目标不知何目才能实现?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渗透到每一堂课中,幸福感的培养更应从每一堂课开始。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改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和自尊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团体咨询的训练方法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人际关系训练,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交往焦虑量表(IAS)、羞怯量表、自尊量表(SE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结果:入组大学生SAD、IAS、羞怯量表、SES、SCL-90量表的各项得分后测与前测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部分成员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了明显改进。结论:团体咨询有效改善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并一定程度的提高了团体成员的自尊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学校教育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本文从一例人际交往障碍咨询实例入手,具体分析了进行心理咨询、指导和帮助来询者消除心理障碍的过程,剖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成因,提出了当前在高校亟待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及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网络行为对大专五年制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对平顶山学院师范教育学院300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经常一次使用网络时间超过2个小时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低于2个小时学生相比,心理健康差异非常显著;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学生在网络上的花费高于一般的学生;人际关系出现危机的学生更倾向于网上寻求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4.
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女大学生个性完善、智力发挥和人际交往。根据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独特性,加强艺术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营造和谐温馨而充满活力的校园氛围。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当前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笔者对山东省日照市的七所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学生对心理健康的知识了解较少,学生的心理存在健康隐患,其中人际交往和沟通、恋爱问题成最大隐患,需进一步加强指导和帮助,在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网络交往在给大学生带来方便、高效、快捷、广泛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一些沉溺于网络交往的大学生产生了网络心理障碍和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研究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际心理的负面影响,对高校德育工作者探讨如何发挥网络优势,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师生关系建立在教学交往的基础上,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人际关系,在教学活动中起到制约教学效果、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的作用。它的优化应建立于教学交往之上,以平等为前提,师生双方互相尊重;以民主为原则,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教学,对待学生应客观公正;以沟通对话为途径,进行真诚的交流;交流要充满爱与包容,师生双方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18.
人际关系问题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第一大问题,在各种困扰大学生生活的因素中处于十分突出的位置。目前引起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大学生身心发展不一致,环境和交往地位的变化,教育体制和成长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等。针对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中遇到的问题,必须采取积极地措施,诸如帮助大学生认识、选择和处理人际关系,引导大学生适应人际关系的新变化等等,从而指导大学生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构建,以培养学生积极的主观体验、个人品质及人际关系为主要目标.实施对积极心理学理论与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对接的研究.旨在将积极心理学理论精髓转化为实践,并恰当地融入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体系之中,实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消极转向积极、从被动转向主动、从补救转向预防、从面向个别问题学生转向面向全体学生潜能的开发的新方向、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了解师范类专科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及量表施测的方法,对陇南师专754名大学生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第一,专科大学生SCL-90各症状因子分均值普遍高于同年龄组常模,且存在显著性差异;第二,问卷调查显示,对专科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为:就业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学习压力,这与SCL-90量表施测结果是一致的;第三,量表各症状中,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上,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男大学生。师范类专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偏低,学校应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