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媒体环境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方式不再是平面单一的,而是立体生动的;不再是拘谨严肃的,而是自然活泼的。我们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所拥有的全新传播渠道、传播受众、传播模式和传播效果,用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传播空间氛围,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传播内容精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传播互动机制,使新媒体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助推器"和"新空间"。  相似文献   

2.
价值认同包括价值认知认同、价值情感认同和价值行为认同。对此,可通过引领大学生准确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涵以实现认知认同;唤醒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塑造榜样、创设校园文化引导行为认同来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建构。  相似文献   

3.
在网络时代,如何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急需研讨的课题。文章阐述了网络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的内涵,并结合网络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建构所面对的问题和挑战,深入探索话语权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怎样才能有效对人民群众进行核心价值观宣传与传播是十分现实的问题.文章系统梳理了古今中外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方式,总结目前中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上的主要传播方式,并结合一些地方的积极探索,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儒家伦理价值观指儒家思想在伦理道德领域中的价值取向或价值目标。儒家伦理价值观主要有德主刑辅、以德王天下、内圣外王等政治伦理价值观;重义轻利、重农抑商、崇俭黜奢等经济伦理价值观;守成创新、和而不同等文化伦理价值观;天人合德、天人相通、民胞物与、天人合一等生态伦理价值观。从价值观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及社会建设等方面,都是对儒家伦理价值观的批判继承与本质超越。儒家伦理价值观的合理性因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主要的传统文化价值资源。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核心价值观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体现出两国执政党与政府在社会加速转型期整合多元价值观的共同诉求。新加坡五大“共同价值观”的成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充分体现“共同富裕、民主法治、文明互助、人本和谐”四个重要的理论维度,建构四位一体的观念体系。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重大历史机遇期、伴随着文化全球化背景提出的,是中国社会各项事业的价值指导。在思想宣传领域中居于重要地位的新闻出版事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主旋律、高品质、健康有序发展的新闻出版物的宣传而获得了广泛影响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代中国各行各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信仰和践行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8.
手机媒体的特征,使其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应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长期性与阶段性相结合、专题性和渗透性相结合的基本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手机用户的手机生活,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行活动,开发和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产品等。  相似文献   

9.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抓住大学生这一重要群体。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传播遇到了被"边缘化"、被"拒斥"、被误读、被消解的困境,给传播带来了很大的阻力。要突破传播困境,需要积极整合传播媒介,实现话语转向,构建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同时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升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价值观教育的日常化建构,就是在日常生活批判重建的过程中,进行价值观教育。大学生日常生活活动体现的价值观表征,反映出价值观教育日常化关照的缺失,以及大学生个体自觉意识的缺失等问题。同时,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内容、形式、体制的现存问题,构成了价值观教育日常化建构的现实基础。日常生活批判重建对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性,价值观对日常生活的归属性,价值观教育与日常生活的超越式互动性,为价值观教育的日常化建构提供了理论依据。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日常化建构的切入点在于,在目标上探究发展性需要的贴合点,在内容中突显日常性活动的关注点,在形式上融合新媒体新话语的兴奋点,在机制中把握不同主体发挥作用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1.
当前,新媒体构筑的网络空间打破了传统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中的身份限制与权力垄断,意识形态的"虚拟化迁移"使整个话语体系呈现宽幅的动态变化。立足全球化的世界历史境遇与现代化本土进程两个场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话语权面临来自世界历史进程中西方霸权话语的威胁与现代化进程中价值转型所产生的内部压力。面对多重话语元素的交锋与博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建构只有遵循其权力生成的逻辑进路,才能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提供充足的精神滋养和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众传播广度、深度、速度、恒度等效度目标的实现,在传统媒体领域保持了深度和恒度的优势,暴露了广度和速度的劣势,而新媒体环境的形成有助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传播效度优势、劣势上的互补。因此,要促进两类媒体的融合,保障新媒体公众传播平台软、硬件条件建设,加强新媒体公众传播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构建并不断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公众传播效度的评估体系,从而实现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众传播效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的有效性,在理念上应使教育思维与产品思维有机融合,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的引导力;在内容上应具备高唤醒性,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的亲和力;在传播机制上形成传播过程闭环管控系统,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传播力;在传播保障上做到导向意识、技术保障、传播队伍"三到位",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4.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是什么?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要有一个清晰和深刻的理解,才能从全面上把握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本质上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演化与发展,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研究的理论基础应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人的本质理论、社会发展合力理论和教育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全面转型时期,文化转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主流文化的大众化、传统文化的衰落及网络文化的滥觞,是当今文化转型期的三大特征。从转型角度看,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培育人民的主体意识,汲取大众文化与网路文化的长处,实现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是当前文化转型背景下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利用斯图亚特·霍尔的理论我们可以辩证看待大众文化兴起和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正确定位大众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使两者在相同意识形态基础上形成共生共发展,从而推动我国文化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8.
网络民谣是中国现实折射的"民意富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意基础"。网络民谣围绕当前社会主流思想动态,实现由过去粗俗、片面地揭露社会丑恶现象到以质朴、精炼和朗朗上口的语言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转变,民众结构由以关心热点及时政问题的中青年群体扩展到老中青幼社会群体。根据社会成员和宣教者双方价值诉求,应在引导、监督、传播渠道、宣传等方面探索网络民谣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9.
从古至今,图像都是人们认识世界和表达情感的基本方式,更是传播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化传播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但当下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化传播时却出现价值观内容传递失真、过度娱乐化以及各价值要素的关联性断裂的困境。因此围绕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化传播资源、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化传播监管、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化传播质量以及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的识图能力等方面,系统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化传播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海洋世纪,海洋文化成为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在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清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在实现"复兴梦"、"强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所展现出的高度的价值自信与价值自觉。全球化背景下,研究海洋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契合、传播践行等问题,已成为提高国家政治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和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选择和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