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贫的牡丹     
王振义,1924年生于上海,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被国际肿瘤学界最高奖——凯特林奖评委会称为"人类癌症治疗史上应用诱导分化疗法获得成功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2.
"无论获得多少荣誉,无论得到多少财富,我总觉得,一个医生能够留在人间的,只能是一些好的治疗方法。"面对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殊荣,王振义的淡然态度一如从前。  相似文献   

3.
《今日科苑》2011,(2):53-57
2011年1月14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宣读奖励决定。大会颁发了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为师昌绪、王振义两位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该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已有16位科学家荣膺这一奖项,他们是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吴孟超、叶笃正、李振声、闵恩泽、吴征镒、王忠诚、徐光宪、孙家栋、谷超豪。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师昌绪院士、王振义院士颁发奖励证书。  相似文献   

4.
2011年1月14日,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师昌绪院士、王振义院士获得了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一批科技成果获得了各类国家科技奖项。  相似文献   

5.
陈挥 《金秋科苑》2011,(9):46-63
2011年1月14日上午,人民大会堂里灯光璀璨,鲜花吐艳,气氛庄重而热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王振义教授颁发了奖励证书,并同他热情握手,表示祝贺。王振义是我国著名血液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在医学研究上王振义有着卓越贡献,他成功实现了将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确立了国际公认的白血病治疗"上海方案",阐明了其遗传学基础与分子机制,树立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成功典范;建立了我国血栓与止血临床应用研究体系。他首创用国产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使这种凶险、高死亡率的急性白血病缓解率达到950名,5年生存率上升至目前的92%。他在《血液》(Blood)杂志上发表的关于全反式维甲酸临床应用论文,引起国际血液界强烈震动,并由此掀起诱导分化研究的新高潮,该论文被誉为全球百年86篇最具有影响的代表论文之一。行医、研究、育人,王振义一样没少,在医学上孜孜不倦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今...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3月31日下午,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在京会见了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并为其颁发了"生命医学国际合作特殊贡献奖"。随后双方共同出席了第二届"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启动仪式。在颁奖仪式上,白春礼代表中科院及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的广大科技人员和师生对沃森荣获本次大奖表示祝贺。他  相似文献   

7.
《今日科苑》2007,(21):11-19
21世纪的生物技术:基因打靶——记2007年诺贝尔医学奖基因打靶是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技术,将使人类改造基因的梦想变为现实。2007年诺贝尔生物或医学奖颁发给美国遗传学家马里奥·卡佩基安德(Mario R.Capechiand)、奥利弗·史密塞斯(Oliver Smithies)和英国  相似文献   

8.
正医生治病需要医术,而医术则是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世界上有无数疾病,而且很多疾病千奇百怪,对每种疾病的治疗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认知过程,才会找到合理、成熟和科学的治疗方式。以肿瘤治疗而言,医生的认知就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现在对癌症,如胃癌的治疗方式就有了转变。胃癌治疗的转变根据过去临床和基础医学的研究,医学界总结出了对癌症治疗的一种模式或做法,先手术,后放疗、化疗以及现在采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国香港邵逸夫先生决定出资设立邵逸夫奖(The shaw Prise),从2004起颁发。这项大奖共有三个奖项:数字科学奖,天文学奖,生命科学和医学奖。每项资金每年100万美金,面向全世界,不分种族、国籍和宗教信仰,在这三个领域有突破性贡献的学者均可获得。  相似文献   

10.
“我一生最大的愿望是在我的墓碑上刻上:一个爱国者、好医生、好老师”——孙燕院士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古老的疾病。自从有文字以来,就有关肿瘤的记载。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日见增长,目前全世界每年有1000万癌症新病人,死于癌症的人数接近700万。我国每年癌症发病人数约160万。癌症已经超过心脑血管疾病而成为居民第一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1.
资讯     
<正>第十一届中国专利奖在京隆重颁发[本刊讯]2月1日,第十一届中国专利奖在京正式揭晓,上海中信国健药业有限公司发明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可溶部分的重组基因,及其融合基因与产物"等15项专利项目获得  相似文献   

12.
张洁  陆艳 《科学大众》2013,(Z1):22-25
人物简介王晓东,华裔生物化学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教授、美国霍华德-体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自1995年以来,主要致力于人体细胞凋亡的研究。2004年被评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并获得多项国际生物研究奖,其中包括2004年美国科学院分子生物学奖、2006年"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  相似文献   

13.
2001年12月10日,对于世界科技界来说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这一天,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向200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文学奖、化学奖、生理或医学奖和经济学奖的13名得主颁发了证书、金质奖章和奖金支票。这13位获奖者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们不仅摘取了科学的最高荣誉,而且正好是诺贝尔奖颁奖的第100年。至此,全球共有28个国家的475位科学家荣获了诺贝尔奖。有着悠悠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中国却  相似文献   

14.
自从癌症这个恶魔闯入我们的生活那天起.人们就把它当作了死亡的代名词.谈癌色变,认为它是难以降服的不治之症。尽管如此,人们与这个恶魔的斗争却一天也没有停止过。解放军304医院肿瘤血液科主任李留树博士就是成千上万敢于向癌症恶魔开战的斗士之一。近30年来.他用精湛的医术和对病人的挚爱.为无数被癌魔缠身而濒临死亡的患者重新拨亮了生命的烛光。  相似文献   

15.
揭开衰老与癌症奥秘 生老病死,这或许是人类生命最为简洁的概括,但其中却蕴藏了无数的奥秘.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三位美国科学家,凭借"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这一成果,揭开了人类衰老和罹患癌症等严重疾病的奥秘.  相似文献   

16.
2月 1 9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会上 ,江泽民主席首先为获得 2 0 0 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颁发由他亲笔签发的奖励证书和奖金。这是我国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 ,首次获得该项奖励的两位科学家。吴文俊系著名数学家 ,现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系统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吴文俊对数学的主要领域——拓扑学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70年代后期开创了崭新的数学机械化领域。此外 ,在中国数学史、代数几何学、对策论等领域也有独创性成果。…  相似文献   

17.
王一凡 《百科知识》2011,(21):41-43
9月12日,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获奖名单揭晓,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屠呦呦获得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  相似文献   

18.
正日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首次发布了"泛癌症图谱",并以27篇论文集形式发表在《细胞》杂志上。该成果是历经10年完成的癌症基因图谱系统性研究的总结,补充了基于TCGA项目发表的30多篇肿瘤的研究论文,拓展了"泛癌症研究报告"。有专家评价,它是十多年来开创性癌症研究的"巅峰之作",这份癌症图谱何以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呢?  相似文献   

19.
郝俊 《今日科苑》2014,(10):16-19
2013年11月24日,第六届世界科学大会开幕式上颁发的奖项——2013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普奖"卡林伽奖",授予了一位白发苍苍的中国老者。  相似文献   

20.
癌症,一个令人胆寒的字眼,对付癌症,常用的方法是化疗。而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王振义教授独辟蹊径,采取药物诱导分化的方法,将癌细胞诱导成正常细胞,探索出一条全新的癌症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