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以学定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学情来确定教师的教学方案,最终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实现教学目标。“以”的意思是依据、根据、研究,“学”指的是学生及其学习行为,要满足学生学习需求、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定”指的是确定;“教”界定为教师及其教学行为、教研活动。提倡“以学定教”,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引导教师了解学生学情,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学定教”“以学施教”要求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学情需要来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做到眼里真正有学生。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更应努力做到以学定教、以学施教。  相似文献   

3.
“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具体情状。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处于主流地位的观念是“教”大于“学”,“教师主宰课堂”,“学情”也就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其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是最可宝贵的教学资源。如若教师只把课本看成教学资源,忙于滴水不漏地展示自己的教案,而滔滔不绝,或只醉心于讲解系统的知识,而对学生的学情置若罔闻,试想,这种眼里没有学生的教育,能算是教育吗?忘记了学生的教师,也就确实很难成为真正的教师!我国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基本点是要为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冯齐林 《今日教育》2013,(10):66-67
研究学隋是以生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是确保顺利实施教师“少教”和有效地促进学生“多学”的重要前提。为了研究语文教师进行学情分析的现状,我选取了从1999年到2012年语文教育类五大杂志(《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建设》)提到“学情”的文章,共185个样本。研究发现,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做的学情分析与实际的课堂教学之间体现的学情状况并不一致。所分析的学情难以融入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依据“学情”预测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确立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起点”。  相似文献   

5.
学生是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关键要素,教学设计首先要做好学情分析。从学生观的角度看,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中尤为重要。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可以从学习需要、学生特征、学习内容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学情分析不仅有相应的策略,更是提倡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我校提出“美丽大成幸福成长”的办学思想,并将建没“美丽学校”的重点落实到营造“美丽课堂”。“美丽课堂”追求的目标是“师生关系和喈,教师教学有方.学生学以致用,健康快乐成长”。我校以教学案的实施为载体营造“美丽课堂”,争做“美丽教师”,培养“美丽学生”。“教学案”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前概念.根据教学目标与自己所教学生的学情,把“教”案融入“学”案之中,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共用的教与学方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重视课堂的动态生成,即把“学情”作为课堂教学之源、动力之源和能量之源,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发展学生天性、释放学生个性潜能,以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得和人生的发展。然而由于在课堂生成中,学习个体必须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和已有经验的筛选理解和接纳,才能使自己的经验得以更新,使新的经验不断生成。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自己的能力技巧和动机信念,不失时机地把握“学情”,把教和学中诸多有效教学因素有机结合,灵活调整,才能使我们预设的教学设计和方案显露出勃勃生机,才会使教师的教…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提倡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索,倡导教师是教学的参与者、合作者与组织者。具体落实在课堂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内的表现,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发挥教学机智,灵活地处理课堂内的学情,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下面以一个课例,谈谈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动”,引导自己教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不掌握学情,教师根据推测想当然地上课,容易产生“教”与“学”的错位.预习、收集整理预习疑问、根据学情进行教学设计是实施以学定教的三个基本步骤或策略.落实以学定教是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的体现,学情不同则教法多变,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呈现出“教”与“学”的灵性.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提出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些教师对“以生为本”理解上有了偏差,逐步演变为放任自流,从填鸭式教学模式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显然也是低效率的课堂。笔者认为,“以生为本”是要求教师的教学立足点要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和最近发展区出发,“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体验获知的过程并总结出规律和方法,“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更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唯有如此才能创造出高效的课堂。  相似文献   

1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了解学情,透彻地读懂学生,无疑是教师教学的基点和核心。本期共同关注的主题是“教师如何读懂学生”。下面一组文章试图以教学流程为线索,从课前、课堂现场和课后三个方面来谈怎么了解学情、读懂学生,给广大教师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2.
“学情”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在传统的教育理念里,我们经常会提到“学情分析”,就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要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预判,也就是常说的“备学生”。“学情”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个体间的特点与能力的差异,它应该不仅只指教师课前的分析,而是应该贯穿在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整个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吴月才 《陕西教育》2011,(10):54-54
“教为学服务”告诉我们学生的发展需要总是第一位的。教师教学之中所要做的就是必须正视真实的学情.课堂中才能体现真主导,让学生真学习,得到真实的发展。高效源自“以生为本”,教师只有真正做到关注学情。认真倾听和观察学生,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才能实现高效。  相似文献   

14.
<正>学情分析是运用科学的方式全面、深刻地把握学情,进而以学定教、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创造性工作。调查表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么基于过去的教学经验给现有学生的学情直接“贴标签”,要么简单地“移植”或“搬运”教学参考资料中给出的学情分析(刘岗、田静,《教学与管理》2020年第27期)。前者反映出教师过于倚重主观经验而非证据,  相似文献   

15.
“备学情”,指教师对执教对象——学生的情况分析。学情涉及的内容非常宽泛,学生各方面的情况都有可能纳入进来,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思维状况等,都是把握学情的切入点。对上述内容,教师在备课时并不见得要面面俱到,而是要选择那些确实与本节课教学设计有着密切关联同时也是自己在教学设计时确实加以考虑的内容,作为备课对象。  相似文献   

16.
王琴 《现代教学》2011,(1):104-104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已经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普遍追求。“以学定教”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学情来确定教学方案,最终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笔者根据近两年在高三教学实践中的体会,结合“以学定教”的教学方式,发表一些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7.
<正>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因材施教”“学生为中心”等理念得到一线教师的广泛认同。数学课堂教学从以教师的“教”为主向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为主转型,已经成为必然。但从实际教学现场看,当下的数学课堂与新课标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学情分析是制约课堂教学转型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些教师在开展学情分析的过程中,奉行“拿来主义”“经验主义”,缺乏对具体教学情境中学生个体学习状态的细致分析,也缺少必要的层次性与深度,导致学情分析形同虚设,很难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8.
一、备好学生有的放矢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鼓其信心,使学生放弃“语文复习投资大,见效慢”的偏见,让学生相信,语文复习的内容虽然庞杂,但短期内只要复习方法得当,仍会取得长足进步,使学生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新一轮复习中去。其次,要以学生为本,充分研究学生的学情,切忌高高在上。教师在每一轮复习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这样一方面教师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便在设计复习内容时增强针对性;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思考反省自己的不足,从而避免眼高手低,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备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做…  相似文献   

19.
林俊 《新教师》2021,(3):52-54
教师在获得学生学情分析数据后,如何以此为依据调整教学预设,以应对学生的个性与差异性,提升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终实现精准教学,是一线教师亟待提升的专业素养。本期话题围绕“基于学情分析,实施精准教学”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了解到,许多老师对学情的把握全凭自己经验的进行臆测和判断,没有一套有效的方法去切实把握学生的实情。事实上,因学生属于不同班级、不同学校、不同地区,学情就会不同。曾听过同一个执教者善于“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的两堂课,第一个班上得很成功。在第二班上时,该教师忽略了学情有了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