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创设探究的问题情境,加强课堂的有效互动有需要,有兴趣才会有探究互动这一行为方式的产生,而创设探究的问题情境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而教学时应结合教学内容设法为学生创设探究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比如教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整理与复  相似文献   

2.
范春玲 《考试周刊》2013,(48):62-63
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知识的训练,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如今倡导的教学"生活化"则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数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实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应在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学习内容,呈现有趣的数学问题;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思考;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植树问题》为例,从"抽取原始模型,作为认识起点"、"亲历探究过程,构建基本模型"、"回归实际生活,内化应用模型"、"运用知识迁移,拓展变式模型"四个方面读了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4.
冯波 《考试周刊》2013,(37):78-78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变单调、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生活情境,将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感觉到生活在数学的世界里,产生"愿学"、"乐学"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用生活中的模型帮助学生建立表象,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寻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探究数学规律;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利用综合定性研究的方法,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在课程改革启动后,数学教育界对此保持了较高的关注度,但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探究,其中"数学教学回归生活"的内涵及其实施途径是急需研究的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探讨了"数学教学回归生活"的内涵及其实施途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周晓甜 《成才之路》2020,(5):114-115
所谓"适境"课堂,就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文章从创设猜测问题情境、生活问题情境、创设趣味问题情境、创设开放问题情境等方面,对构建"适境"课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数学探究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新课标也曾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提升自己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的知识与已有的一些数学定理之间常常会有所偏差和矛盾,这些问题的产生,促使一些数学教育家站在哲学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将要探讨的就是小学数学探究教学中的哲学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继光 《成才之路》2012,(30):20-20
动手探究是学生获得真知的唯一"途径"。动手探究、解答问题,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天赋"。数学教师在学生探究能力培养过程中,要发挥主导特性,激发学生的能动潜能,使学生在有效教学中能够主动探究、善于探究。  相似文献   

9.
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的释疑探索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进行探究性教学呢?  相似文献   

10.
邓军湘 《教书育人》2011,(16):35-36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其实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11.
情境的创设往往和问题的设计是密切相关的,即常说的问题情境。数学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是架起直观到抽象、感性到理性、教材到生活、旧知到新知的桥梁。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实施探究教学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体验感悟知识技能背后更为本质的东西,提高数学素养。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实施探究教学的方法有:联系生活法、知识迁移法、故弄玄虚法、游戏体验法、变式训练法、以错导对法、动手操作法、故事情境法等。  相似文献   

12.
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便没有数学的发展。数学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探究,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的本质,进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于自己"唱独角戏",很少有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贯彻新课改理念,就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合作、探究、交流等多种方式,给传统的教学注入创新的元素,点燃学生的激情,培养学生们的兴趣,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尝试中感悟,在体验中收获,以发展数学思维和能力。一、问题引领,在探索研究中激发兴趣。数学家乔治·多利亚说:"问题是数学的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根据亲身经历实际问题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从当前小学教学教学看,学生认知的构建与知识的获取之阃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这种"体验学习"。特别是"高效课堂教学"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自主、探究、合作,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只有注重实践,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体形象的和丰富多彩的数学问题情境,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体验学习"。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小到日常购物,大到国际国防工程等数据的处理。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教学生活化便成了数学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谈一些自己的体会。一、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教学生活化在数学教学中可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科学、有效地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学探究"指的是学生围绕一个数学题目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过程,这是针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探究型的课程教学有助于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数学题目做出初步研究,渐而对数学产生热情和兴趣,同时可以把数学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一、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探究"课程教学优化策略1.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探究在教育这块领域中,建构主义包括认知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数学处方式教学是基于数学问题的教学,是彰显学生自主性的教学,是遵循教学交往本质的教学。在处方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包括设计、诱导、诊断、开方、评价、反思,学生的思维活动包括生疑、探究、明了、内化、迁移,它们形成两个系统交互作用,进而演化出"巧设问题,生疑探究"、"反馈诊断,明晰病因"、"澄清问题,精讲点拨"、"训练内化,建构新知"、"拓展迁移,提升能力"五个基本阶段。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初中数学为例,在课程教学中融入问题导学法,能够帮助教师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教学,转变教学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应合理创设生活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探究生活的能力,主动将数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感受生活数学,探究生活问题.一、感受生活数学,让数学生活化1.课堂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19.
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的释疑探索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那么,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进行探究性教学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教育的重要方向,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强调联系生活,转变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等方面,探究了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策略,即创设生活情境、引入生活元素、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希望以此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