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前,作文备考已由写作基本能力和技巧的掌握转向有关素材的积累和运用,因此选择材料往往决定着一篇作文的高下。俗话说:“宁咬鲜桃一口,不吃烂杏半筐。”选择新鲜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比用那些被人嚼烂了的名人轶事、古今佳话要亲切得多,也更能使读者耳目一新、赏心悦目,从而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为了帮助考生们更好地积累素材、理解素材、运用素材,笔者搜集整理了一些当下热点话题,并提示了运用方向,希望能给考生们以实质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祝小兵 《语文天地》2014,(11):65-66
选材用材是为作文选择所需材料,并构思如何运用,直接关系到作文的品位和等次。积累、选择、应用是写作中材料处理的三个完整环节。积累在平时,选择、运用在考场。一方面要积累素材,另一方面要会活用素材,学会对备用材料的无缝嫁接和多元解读。  相似文献   

3.
祝小兵 《语文天地》2014,(31):65-66
选材用材是为作文选择所需材料,并构思如何运用,直接关系到作文的品位和等次。积累、选择、应用是写作中材料处理的三个完整环节。积累在平时,选择、运用在考场。一方面要积累素材,另一方面要会活用素材,学会对备用材料的无缝嫁接和多元解读。一、材料的积累平时可以分门别类地收集、整理,构筑自己的知识仓库。名言与事例可以分开积累。具体来说,材料积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关注自我,展示个性看法  相似文献   

4.
一挥而就一篇成功的应试作文是芸芸考生梦寐以求的美事,然而应试作文难写又恰恰是困扰众多考生的难题,其中的难处涉及审题剖析、立意构思、素材选择、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方方面面,不一而足,不少考生常哀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简单地认为写作的关键难题在素材的积累和运用,以为只要有好的素材,即拥有了撬起地球的支点,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不然,在高考作文命题审题难度降低,力求让考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的今天,更重要的是作文的思维深度,否则行文就会出现层次单一、肤浅杂乱、重复啰嗦等问题,写作者不堪其苦,阅者难忍其烦,成绩当然很难理想。  相似文献   

5.
成玥 《作文与考试》2023,(29):30-32
<正>前几期,我们从多个角度介绍了课本素材运用的方法,帮助同学们灵活地引用化用教材中的文本,让大家的考场作文锦上添花。同时,值得我们思考和关注的是,教材中的作者资源不仅可用,而且可挖。这一讲,我们从课本中的作者出发,从素材积累和运用的角度疏浚水源,挖掘底蕴,打开素材运用的新视界,满足考生“定制”个性化素材积累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高考新材料作文的盛行,高中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作文素材的积累,都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作文素材库。但反观考场作文的写作情况,材料单薄、缺乏新意或材料不扣观点等问题却频频出现。所以,指导学生积累、运用素材应是当下作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而高中阶段的文言文当中就有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7.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要达到上述作文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掌握写作技巧,逐步形成写作能力。一、丰富作文素材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学生有效进行写作练习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发现,作文课上,一些学生或抓耳  相似文献   

8.
王学华 《新高考》2007,(Z2):8-11
2007年高考即将来临,作文备考也由写作基本能力和技巧的掌握转向有关素材的积累和运用。从最终意义上来说,选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篇作文的高下。俗话说:“宁咬鲜桃一口,不吃烂杏半筐。”选择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鲜材料,比用那些被人嚼烂了的名人轶事、古今佳话要亲切得多,也更能使读者耳目一新、赏心悦目,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积累素材、理解素材、运用素材,本文搜集整理了一些最新热点话题,并对运用方向加以提示。1.跪着授课36年跪下颁奖谢老师【素材传真】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华“咚”的一声,给获奖者…  相似文献   

9.
吴红娟 《考试周刊》2022,(12):38-41
作文在高考语文中的分值占比非常大,就此来看,作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想要写好作文,必然离不开作文素材,培养学生良好的素材积累习惯,引导学生学会灵活应用作文素材,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提升作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但是,当前高中生在进行作文素材的积累和应用时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积累、素材陈旧、方法单一等,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迟迟难以提升。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语文作文素材方面的引导,培养高中生语文作文素材的积累习惯,提高其素材运用能力,进而实现写作能力的大幅提升。文章针对加强高中语文作文素材积累和运用的意义以及当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素材积累运用策略,以期能够帮助学生对多彩的世界进行细致的观察,进而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最终实现长远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考场作文因要求高、时间紧,容不得考生反反复复苦思冥想出最佳的材料,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要用独特的眼光发现和“积累”素材,在考场上努力发掘贮存在脑海中的素材。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初中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无话可说的现象,提出了如何帮助学生进行素材积累和运用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初中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能力,解决学生作文无话可写的尴尬。  相似文献   

12.
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写作一直是教师和学生关注的问题。好的作文,离不开好的素材,而我们又该如何积累有用的作文素材呢?积累源于观察、阅读和经历;表达源于思考、感悟和勤练。缺少积累,写出的作文就缺少生命的温度,它不是学生由心过滤出的文字。很多命题作文或者话题作文能试探出考生平时是否获得了足够的素材或者是否有能力驾驭全篇,素材储备不够,那就不好下笔。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高中作文素材积累和运用的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考场作文因要求高、时间紧,容不得考生反反复复苦思冥想出最佳的材料,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要用独特的眼光发现和“积累”素材,在考场上努力发掘贮存在脑海中的素材。1.“习以为常”中见出新意。有的考生常抱怨,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0,(93):35-36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却处于低效状态。学生缺乏写作热情,害怕写作文;缺乏写作素材,没东西写,即使有素材,作文素材也不够鲜活,写作运用中容易"撞车"。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积累素材的兴趣,多渠道、多方位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整合素材,使素材序列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写作。  相似文献   

15.
<正>每次作文,同学们是不是觉得腹中空空,脑袋嗡嗡,左思右想却始终难以下笔:那么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认真阅读,认真积累素材。只有准备了丰富且独特的作文素材,你才能将考场作文写成"锦书"样文章,让阅卷老师觉得秀色可餐。高分考生田××同学就是这样一个爱阅读、爱积累的孩子,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篇她写的《十年功》的(材料作文:快与慢)模考作文。谁人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此,我常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16.
<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运用在写作中就是说,要写出作文来就必须要有丰富的素材。素材从哪里来?教师在平常的作文指导中总是教学生要多从生活中、课外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而忽视了"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教材。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材为学生读、写、说等语文学习活动提供了很多范例,同时教材还是一个丰富的作文素材库。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积累教材中的素材,巧用、化用课本材料充实自己的作文构思,那样写作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7.
<正>作文素材的积累是高三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现阶段,高三学生时间紧,往往会漠视对语文作文素材的积累,以致出现学生在考试时,要找论据进行论证时,往往处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运用的老是"中国的李白、杜甫和外国的乔布斯、爱迪生"等老套例子,怎么帮助高三学生找到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见缝插针"地高效积累素材的途径呢,笔者结合多年  相似文献   

18.
2009年的中考作文,可供命题者选择的热点很多,考生知道的热点素材也很丰富。除了"抗震救灾"素材仍有着强烈的延续效应外,北京奥运、金融危机、"问题奶粉"事件、奥巴马上任、新中国成立60周年、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都能在中考作文中展现出活力和魅力。同学们应该怎样使积累的热点素材发挥最大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应处理好以下四对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高考的语文试卷上,一道作文尤为牵动考生的心弦,而作文成绩的高低,又直接影响着考生的整个语文成绩。在考场上,由于考生平时积累不够,常常为选材而抓耳挠腮,发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叹。那么,如何让自己在考场上应对自如,比较快捷地想到自己所需要的材料,50分钟内完成一篇材料丰富的文章呢?平时注意素材的积累是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20.
考场作文因要求高、时间紧,容不得考生反反复复苦思冥想出最佳的材料,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要用独特的眼光发现和“积累”素材,在考场上努力发掘贮存在脑海中的素材。1.“习以为常”中见出新意。有的考生常抱怨,学习紧张,没多少时间看课外书,头脑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